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基本目标,就是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三改一化”的历史任务,即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现代农业;把农村传统村落改造成为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有理想的现代农民,形成城乡互助、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这个基本目标.第一位的任务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又在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抓住要领,把握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中心任务,始终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2.
《党建》2003,(11)
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村党组织和乡镇党委建设要实现“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勤政,奋发有为。村党组织书记应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乡镇党委书记应具有较高的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武汉市蔡甸区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深切地感到,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紧贴“农”字、紧扣“新”字做文章。紧贴“农”字。就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根据蔡甸区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坚持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341元。一是科学规划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全区农业分东…  相似文献   

4.
李江南 《新湘评论》2006,(12):33-33
2005年以来,娄底市在农村广“泛开展“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以当地农业生产为依托的专业服务协会.建立培训、示范、科技推广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增强村级经济实力”的“双培双建双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海东是青海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40.8%。目前。全区尚有55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8万。基于这样的现实,海东的“十一五”规划一定要立足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根本点上。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两个增长”、促进“一个建设”: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内容的县域经济建设工程。以脱贫致富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工程;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较快增长。实现城镇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以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和谐海东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素质缺位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民素质缺位的原因既有内在的更有外在的,只有深入实际考察分析,才能更好地提出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白锦婵 《奋斗》2006,(6):46-47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是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培育和促进合作经济的发展是适应时代潮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8.
供销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天然地与农业、农村、农民相联系,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经国务院批准,由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组织实施“新网工程”,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这是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供销社重铸辉煌一个历史性机遇。一“、新网工程”为供销社提供了一个得以重铸辉煌的历史性机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供销社承担着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要职能,在为“三农”乃至国民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沉重的包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供销社一度步履维艰。近年来,供销…  相似文献   

9.
李立同  佟宝成 《新长征》2008,(11):51-51
镇赉县大力开发乡土人才资源,实施“能人带动”工程,使能人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亮点,农村能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一是抓好“三个培养”。  相似文献   

10.
自2004年开始,贵阳市在全市机关单位选派1000余名干部进驻1000余个村开展帮扶工作,实施“双千工程”。两年来,通过“双千工程”,整体推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双千工程”吹响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号角,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洛阳市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其所辖143个乡镇、2998个行政村大部分处于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任务重、难度大。按照省委统战部关于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的要求,洛阳市在全市扎实推进了“百村建设”工程。2009年,全市统战系统组织帮扶企业172家,投入帮扶资金2951.2万元,安置农民就业8786人,帮助搬迁113户,整修道路129.08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平遥县岳壁乡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快步跨入了全市“十强”和全省“百强”乡镇行列。顺应“三农”问题的新变化,岳壁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企养农、以工促农,以改革求统筹,以统筹促发展,走出了经济强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一、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大力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的新居宅建设向城市化跨越,社会化服务向城市化迈进,现代文明向城市化延伸。狠抓农村路网建设。以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重点,以整修村路为主线,…  相似文献   

13.
刘海波 《奋斗》2006,(2):25-29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成为制约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瓶颈。工业如何反哺农业,公共财政如何更多的覆盖农村,公共服务如何深入农村,惠及农民,是目前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村党支部书记是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头雁”。选准用好村党支部书记,对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几年来,本溪市委始终坚持把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自身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特别是针对农村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积极采取“六抓六促”等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选拔等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玉溪市红塔区委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加强以村党总支班子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以来,娄底市在农村广泛开展“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以当地农业生产为依托的专业服务协会,建立培训、示范、科技推广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增强村级经济实力”的“双培双建双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双”活动适应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的物质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好形式“三双”活动之所以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而且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群众性。新化县游家镇党…  相似文献   

17.
宣恩县农业资源丰富,立体生态农业特征突出,拥有丰富的茶叶、水果等资源,享有“中国贡品之乡”、“中国白柚之乡”等美誉。近年来,宣恩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力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优质烤烟生产县、生猪养殖调出大县、全国民族民居建设示范县”,基本形成了以烟、茶、果、畜、药、菜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的特色农业生产体系。农民从特色农业中获取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特色农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8.
阮晓春  郑岚 《党史文苑》2010,(8):51-52,74
中央非常重视农民自办文化,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自办文化,是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为了加强我市的新农村文化建设,2009年初,  相似文献   

19.
《党员干部之友》2006,(7):62-63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近年来,陵县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分类指导、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线,以新农业、新设施、新环境、新家居、新保障、新管理、新农民、新风尚“八个新”为具体建设目标,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九大工程为建设措施,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跨越。一、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陵县把发展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实施了“十百万”工程,不断增加农…  相似文献   

20.
铜仁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利用远程教育建立一村一所“农民学校”。通过这些学校,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有了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普遍增强,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农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农民的村居环境、村容村貌、生活方式等正在发生变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