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莫洪宪 《法学论坛》2002,17(4):95-100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日益为国际社会及世界各国所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对其犯罪应采用有别于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我国现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明确规定了从宽处罚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从有助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考虑 ,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和从宽处罚的原因进行探讨 ,并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观点提出异议 ,为司法实践正确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采取分散式模式,注重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强调刑罚的宽严结合,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从宽处罚、刑罚和非刑罚处置措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也存在立法简单、分散和严厉有余而宽和不足的缺憾。我国应当在刑法典中设立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专章,明确并适当调整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范围,降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3.
俞倩 《天津检察》2009,(1):39-39
笔者认为不应降低刑事责任起始的年龄,理由如下:一、降低刑事责任起始年龄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不符。未成年人犯罪中突显生理成人化和心理幼稚化,其犯罪以侵犯财产权案件为主,兼有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等侵犯人身权案件。其中以暴力犯罪最为典型,很多未成年人仅为了哥们意气或者些许琐事就大动干戈,造成严重后果。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并不是平衡的,虽然身体、智力发育加速,但其心智并不成熟,不能很好的‘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预料到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降低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而惩罚其幼稚、无知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4.
张继宝 《法制与社会》2012,(23):247-248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水平提高,我国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成熟期较1979年至少提前2-3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各种思想观念碰撞、交织,现阶段社会犯罪低龄化、成人化、恶性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刑事责任年龄确定所依据的心理和生理的实际状态已发生巨大变化.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预防和抑制未成年人犯罪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是刑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内地与台湾地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都规定了非刑罚处理方法,但是无论是对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者实施危害行为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还是对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之未成年人犯罪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两岸相关的规定都不尽相同。台湾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宽处理规定得比较具体,在刑罚种类和刑罚裁量的适用等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这些特殊规定对大陆刑法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降刑以治罪     
正重庆市"10岁女孩摔打男婴"事件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如何解决犯罪低龄化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一些专家提出,为了惩治未成年人犯罪,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目前,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4周岁,这个规定与上世纪70年代末国内的实际是相符的。首先,当时青少年受到不良影响的机会不多;其次,新中国成立后至1979年的30  相似文献   

7.
刘喆 《法制与经济》2008,(13):74-75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是刑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内地与台湾地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都规定了非刑罚处理方法,但是无论是对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者实施危害行为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还是对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之未成年人犯罪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两岸相关的规定都不尽相同。台湾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宽处理规定得比较具体,在刑罚种类和刑罚裁量的适用等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这些特殊规定对大陆刑法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内地、香港与台湾地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都规定了非刑罚处理方法 ,但无论是对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者实施危害行为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 ,还是对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之未成年人犯罪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 ,我国现行《刑法》都需要学习和借鉴香港特别行政区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所谓的“刑法”的经验。完善我国内地未成年人犯罪之非刑罚处理方法立法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调整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 ;二是增设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试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丁卫强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刑法进行了修订,其中对未成年人犯罪及刑事责任问题作了不少修改。本文将结合这次修改的内容就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作些研究。一、修订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问题的修改及其理解1.将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  相似文献   

10.
正确把握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证据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强 《法制与社会》2010,(16):274-275
本文分析了办案中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出现问题的现象和成因,后就如何正确把握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证据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处理跨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赵秉志刑事责任能力是犯罪主体的核心要件。而达到一定年龄,则是一个人自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而可以作为犯罪主体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和外部标志。我国刑法根据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将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樊凤林 《法学杂志》2002,23(4):13-15
如何确定未成年人的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中一个重要问题 ,必须审慎对待。对未成年人犯罪运用刑罚和案件的诉讼程序均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我国刑罚的目的 ,研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与研究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应当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未成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有学者提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增加刑法的威慑力,从而达到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笔者认为解决未成年犯罪问题的主要路径在于犯罪预防,而非扩大刑罚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一、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主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高法解释)规定:“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本解释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案件。刑法第17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2天起算。二、我国现行法律对…  相似文献   

15.
刑事责任年龄是现今各国认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统一依据,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之一。其中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与未成年犯罪及未成年保护息息相关。我国目前主提高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合理?结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从责任能力的实质、刑罚目的以及国际立法规定,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最低责任年龄。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把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法律文书中要写明未成年被告人出生年、月、日。对于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公诉案件,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相似文献   

17.
借鉴中国古代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些规定,思考现行刑法对未成年犯罪的规定是否合理。论证分析了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限、相对负刑事能力年龄规定的合理性和存在不足。提出了根据"收赎"精神,在传统刑罚外对处罚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不应对走私、运输、制造毒品行为负刑事责任,也不应对贩卖毒品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不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不应适用无期徒刑;所有未成年人毒品犯罪都不应适用罚金刑。  相似文献   

19.
王珏 《法制与经济》2009,(4):62-63,65
刑事责任年龄是现今各国认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统一依据,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之一。其中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与未成年犯罪及未成年保护息息相关。我国目前主提高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合理?结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从责任能力的实质、刑罚目的以及国际立法规定,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最低责任年龄。  相似文献   

20.
正刑事责任是指犯罪分子应当承担的国家(通过法院)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根据其符合法定犯罪构成的行为对其提出的相应的谴责、限制和剥夺等刑事法律后果的地位或状态。[1]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违法犯罪的现象自古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立法历史悠久,现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规定,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刑事责任范围的限定、以及犯罪后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