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广西》2009,(21):67-67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连年召开,北海市积极实施“以友城搭建桥梁、以友城促进合作、以友城扩大影响”的对外交往策略,不断推动城市外交的发展。到目前,北海在东南亚拥有的友好城市或友好交往城市达到4个,北海市的友城战略布局得到完善,有效促进了北海与东盟城市的常态交往与沟通,为区域性城市友好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东盟10+1     
《今日广西》2007,(24):14-14
山水相连的地理纽带,源远流长的历史交往.使东盟与中国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1991年5月,时任中国外长的钱其琛以东盟主席国嘉宾身份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开幕式,拉开了中国一东盟关系的序幕。自此,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黄剑黎  蓝金思 《人民论坛》2010,(10):154-155
中国-东盟青年人才的交流,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东盟在人才开发上要通过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机制来配置和培育,要从战略高度构建中国—东盟青年人才流动与融通,要建立高层磋商机制,构筑中国-东盟人才开发交流培训中心,实现中国-东盟青年人才流动与融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彭清华 《当代广西》2013,(12):13-13
6月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说,广西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的省份,近年来抓住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机遇,积极致力于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民间友好交往,搭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等一系列交流交往合作平台,深化了经贸、旅游、教育、人才培训、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5.
庾新顺 《传承》2013,(10):8-9
中国—东盟关系是东亚以及东南亚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支柱。山水相连的地理纽带,源远流长的历史交往,使东盟与中国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一个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的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过去十年被称为中国与东盟关系"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发展贺州市旅游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光辉 《桂海论丛》2004,20(5):47-4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将是一次重大机遇.近几年来,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旅游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贺州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2004年,贺州市派出人员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成功地开展了"走进东盟-广西旅游大蓬车,,宣传促销活动.贺州将成为东盟各国游客从港澳至广州到桂林这条"黄金"旅游线中段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7.
携手十五年     
刘宇 《当代广西》2006,(22):F0002-F0002
温家宝总理来了,东盟十国领导人来了,为15年的友好合作而来,为未来的共赢发展而来。15年和衷共济、风雨同行,中国与东盟从“对话伙伴’走到了“战略伙伴”。政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互动……双方合作不断深入,硕果累累,中国-东盟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本地区国家间友好交往与合作的典范。10月30日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为契机,以与东亚合作的积极进展为背景,回顾总结中国与乐盟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展望并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地区有着300多个民族.民族人才培养,对中国-东盟长远合作有着深刻的战略价值.中国-东盟政府和高校应在民族人才培养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倡导并大力推动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民族人才培养,克服各种障碍,从赋予孔子学院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人才培养新功能、建设友好学校或院系、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合作以及提升互派留学生规模与层次方面,建立多元一体的民族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要抓住机遇开发西部,人才是关键,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财富,谁就在竞争上占优势地位。文章从强化人才意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先发展教育、建立和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市场功能五个方面论述西部人才开发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帆 《人民论坛》2010,(8):38-39
当前,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领域逐步走向更加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然而,东盟长期以来所坚持的大国平衡外交模式无疑将对中国和东盟的伙伴关系造成影响。中国在与东盟国家进行政治经济交往时,应尽可能避免大国平衡战略的负面影响,同时,积极寻找有利的外交机遇。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近年来,双方互联互通不断加速,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2020年1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并就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了4点倡议,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于9月10日开幕,主题是"共享陆海新通道新机遇,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办好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是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举措,是服务广西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本期"半月话题"栏目以"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从加强抗疫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经贸合作及推动东博会扩大服务范围等角度切入,探索广西加强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有效路径,为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形成拥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元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罗文博 《创造》2003,(9):31-32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必将加快结合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而区域之间的竞争将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在各具优势和星落棋布的中国与东盟结合部城镇体系中,谁抢占了作为连接两大地区通道、基地和窗口的战略制高点,谁就能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参与最多、融入最深、获利最大和发展最快。在中国面向东盟地区的边境城市中,景洪作为结合部地区的城市具有良好的前沿优势,有优越的水、陆、空国际通道条件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加快建立自然生态城市,对巩固优势、提升地位和增强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其次,中国与东盟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东盟进入了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之路将会越走越广。"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研究所所长高歌满怀信心地说。作为研究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多年的专家,高歌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的课题,并发表了多部著作,他见证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逐渐走向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海南》2006,(11):5-5
随着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相继在广西举行,拥有18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提速”。10月30日,在纪念峰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为未来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提出了“加强战略协作”、“丰富合作内涵”、“维护共同安全”、“密切人文交流”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说到底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财富,谁就拥有无与伦比的竞争力。21世纪,人才短缺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发达国家必将继续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不择手段地巧取豪夺。对中国来说,“人世”后国际间的人才争夺将会进一步加剧。一个地区要有效地吸引、配置和使用人才资源就必须运用自己的优势,建立多功能、全方位、辐射广、服务性强的人才市场。宁夏作为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要在西部大开发中求发展,就要尽快建立具有宁夏特色  相似文献   

17.
6月1日下午,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三会”)指挥中心揭牌,工作人员举行集中办公仪式。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新址揭牌仪式同时举行。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三会”指挥中心总指挥李金早出席仪式并揭幕。指挥中心集中办公标志着“三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三会”指挥中心集中办公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新址位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南侧、竹溪大道98号湄公河大酒店院内。□责编/阳秀琼中国-东盟“三会”…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谁能拥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谁就能在当今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21世纪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要求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我们,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文化官员、文化产业专家、学者和企业领袖,于2006年9月18日至19日,聚首中国绿城——广西南宁,出席了首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就中国和东盟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我们注意到,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它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有助于传承丰富的人文精神,实现各国人民共享的文化权利。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推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地理上相邻,拥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同时拥有不断增长、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广西带来的重大机遇 (一)广西将由国内边陲变为国际通道和枢纽 广西作为中国与东南亚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具有担当起中国 与东盟之间海陆空最便捷通道的潜力和基础,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的建立,广西顺理成章成为沟通两大市场板块的最重要和 最便捷的通道,其地位将大大提升,由边陲的末端变为与国内外 交往的重要通道和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