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     
《南风窗》2006,(7)
[看中国]龙象之争中国在几乎所有宏观经济指标上都超过了印度。在2003~2004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在宏观环境指数上排名第25,印度排名第52。中国的GDP增幅更快,人均收入是印度的两倍;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印度,出口总量则更高;钢铁产量更高,公路和高速路里程更长,高楼大厦也更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是印度的10倍。不过微观经济指标方面,情况要复杂得多。2004年,在衡量经济增长微观基础的企业竞争力指数(BCI)排名上,印度为第30,远远领先于中国的第47。其他的微观经济竞争力资料(如公司经营及策略和国内商业环境品质),印度(第30和第3…  相似文献   

2.
印度,一个神秘古老充满哲学和宗教气息的国家,漫长宁静的恒河千古不变地流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给智慧的印度人民带来了圣水,也把这个伟大的文明带进了21世纪的现代世界。印度是令人神往的,不仅因为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而且因为人人都在说印度崛起了。崛起的印度是个什么模样?除了发达的软件业、核武器、卫星上天以外,印度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中国西南周边最重要的近邻,其对中国周边战略的身份是综合性的,进而也是中国周边地区战略形势演变的一个常量,这既是由印度的巨大体量所决定,也源于中印整体关系特别是可能长期存在的边界纠纷,还体现在印度对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间关系的影响上。但更重要的是,随着印度的快速崛起,其对中国周边战略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影响正在迅速上升。印度作为中国周边战略形势演变的变量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即中国对印度力量的评估、美国等大国对印度地位与作用的看法以及印度的自我定位都处于变动之中。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大变量的最终驱动力主要来自印度的发展及印度由此增加的力量将用于何种战略目标。因此,印度的何种身份以及在哪些领域对中国而言更为重要,是中国对印度战略的重要决定因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印度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大可能具有助力中国的正面意义,但中国仍需要从大局出发制定促进稳定的策略,同时也需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印度应该被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中国应致力于促进和塑造与印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亦有必要应对印度将中国视作主要对手而来的各种消极现象,全力遏制将中印关系导向对抗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如果有人告诉你,世界上拔尖的21家软件公司,有12家在印度,你相信吗?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事实,或者说,不愿在头脑里记住这个事实。因为,在通向信息产业的道路上挤得闹哄哄的中国,还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打开国门看世界已经20年了,我们关注的、比较的、要赶超的都是世界顶尖的国家、企业和技术。这体现了我们的勇气和自信,但也或多或少反映了我们的闭塞和浮夸的心态。我们并非已超越了其他“二流选手”,并非距离顶峰只有一步之遥。 关于印度,还有一些让我们吃惊的事实:我们所熟悉的美国电脑“奔腾”处理器是在印度工程师参与下制作的;印度正紧锣密鼓地准备自己制造航空母舰……当然,印度放了个“大炮仗”(原子弹)更是他们自己埋头苦干的结果——连美国中央情报局事先都不知情。而相对于依靠制造业的亚洲“四小龙”,印度更为自己经济增长的知识含量而自豪。  相似文献   

5.
李益波 《南风窗》2012,(17):80-81
随着大量工程的上马,印度熟练工人明显短缺,大部分工人基本没有受过培训。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曾经在中国也出现过,中国的经验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印度。7月30~31日,印度发生全球最大规模的停电事件,全国一半地区没有电力供应,其中包括首都新德里和加尔各答等众多大城市,受影响人口达6亿多。印度创造的这一"不可思议的世界纪录"再次表明,落后的基础设施已经严重影响了印度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了"大象的软肋"。拖后腿的"铁公机"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都保持在8%以上,但是不给力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泛指基础设施)成了制约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  相似文献   

6.
一次,年轻的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向前辈作家请教写作时要诀,老作家对莫泊桑说:“到巴黎的街头去,随便找一不出租车司机,他乍看之下和任何一个出租车司机都一样,但你要仔细观察,直到你把他描写得和世界上其他的司机都不相同。在你的描写中,他是唯一的那个巴黎司机。”这个要求似乎过于苛刻了。是的,一个粗心的美国人,可能也觉得中国人长得都一样;一个初次看印度电影的申国人,可能也觉得印度人长得都一样。这都是缺少观察习惯的人的漂亮借口。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明明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穆斯林却得到了绝大多数印度教徒的支持; 一个无党派背景和选区的人却以压倒性多数当选; 一个十亿人口大国的国家元首却没有第一夫人; 他就是印度总统卡拉姆。 2002年7月25日,卡拉姆正式宣布就任印度第十二任总统,他的自传《火之翼》在印度国内外同时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响,无论是文艺界还是科学界好评如潮,在印度再度掀起购书的狂潮,该书的第一章还被选进了印度学校九年级的课本。1999年,该书由东方朗曼公司的大学出版社发行后,在短短的数年间在印度就已经被译成11种文字出版,先后重印14次,发行量已经超过200万册,从而创造了个人传记类图书在印度销售的新纪录。日前该书的中文版由当代世界出版社翻译出版,中文版的面世有利于加强中印两国的传统友谊和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8.
雷墨 《南风窗》2013,(18):19-19
在8月15日独立日到来前夕,印度海军连续发生了两起吸引全球目光的大事。8月12日,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下水,使印度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设计制造航母的国家。8月14日,印度的"辛杜拉克沙克"号"基洛"级潜艇爆炸沉没,导致18名海军官兵死亡。这两起对印度海军来说意义截然相反的事件,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印度海洋强国梦道路上步伐的蹒跚。印度95%的贸易量以及75%的贸易额都是通过海上运输,70%的石油进口也是经由海上通道。海洋对印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印度希望打造强大海上实力的重要原因。此外,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印度如果要成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1992,(5)
大概每个上班一族都有过出差的经历,而一千人有这种经历,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感受。大概每个人都有过人在旅途的经历,而一千个人有这种经历,也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感受。我们相信,人在旅途,必充满着荡气回肠的浪漫、豪气。因为人在旅途是动人的,动人之处在于有一个目标,寄托着自己的全部希望,如果是这样,就算日行千里、再苦再难也值得。  相似文献   

10.
李恩柱 《法制博览》2010,(13):35-35
满族人在周朝时以“繁矢石弩”向中原王朝纳贡,那时并不自大,入主中原以后好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后来的所谓自大。滋生自大的情绪,是在清王朝彻底巩固了政权的时日,尤其出现所谓的“盛世”景象之后。满族人以一个军人数量、社会人口和疆域远远不及明朝,并且政治经济文化都谈不上发达的少数民族打败不可一世的汉族统治者,建立王朝并且做得稳稳当当,还出现了“盛世”,自大一下也是常情。康熙认为,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1)
正在伦敦读书那一年,我跟一个叫哈希特的印度小伙子做了一个学期的室友。我比较好奇普通印度人对英国的看法,问他,英国对印度殖民了那么久,还残酷镇压过印度人民的反抗,印度人对英国就没有一点怨恨情绪吗?他说不会,理由是:英国虽然殖民了我们,但也统一了我们,印度原本连共通的语言都没有,是英国人的征服和统治把印度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这跟普通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在中国,少数人的确有"媚日"情绪,但这种论调是没市场的,在公共空间里会遭到"老鼠过街"般  相似文献   

12.
《法制博览》2009,(1):63-63
读书作官历来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各个时代的统治者也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可是在中国古代,曾经有这样一个王朝,它的统治者规定:凡是作官的人都要阉割。这个南汉位于中国南方,这是一个很荒唐的王朝。老国王刘晟吃丹药丧命之后,新国王刘继兴继位,他非常信任宦官龚澄枢,  相似文献   

13.
媒体     
《南风窗》2006,(18)
印度经济必超中国的理由近年来,中印两国经济都在飞速发展,GDP增速几乎不相上下。有人可能会问,印度经济有一天会超过中国吗?初看之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目前中国已经遥遥领先。但印度正在快马急鞭地追上来,甚至有一天会超过中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相比之下印度的社会体制对外界变化冲击的承受力也更强。尽管许多本国有识之士对印度效率低下的表决机制和拖沓庸懒的办事作风提出了强烈批评,但无疑这是一个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管理体制。印度在许多经济发展问题上作出错误决策是因为参与决策的人出了问题,并非因为表决机制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3,(12):48-51
在亚洲,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和印太大国的作用被美国重新发现和定义,印度战略地缘平衡手特性也随着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展开得到强化。就印度而言,一方面,外交中"战略自主"的传统使其对美国的要求显得有所节制和保留;另一方面,现实中印度的"东向"政策与中国向西发展在战略空间上形成重叠,这使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存在有所担心和疑虑,印度国内部分战略认识也强调不能忽视中印关系中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15.
鲜为人知的历史摊开地图看印度,有点替它叫屈。10多亿人口,挤在那么一个封闭的半岛上,西面是干过三次仗的寇仇,北边是从前的冤家,东北边是未开发的野人山,西南边是好不了多少的阿拉伯小国和黑非洲,周遭一个发达国家都没有,想不落后都难。 偏偏伊斯兰教从西边的沙漠地带蔓延过来,不但把伊朗高原和印尼群岛这两块地给“绿化”了,还在印度的富庶地区也播下了种,使得印度教徒被穆斯林统治了几个世纪。及至腐败的莫卧儿王朝日薄西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第四季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创记录地达到了10.4%,超过了过去8年来中国任何一个季度的增长水平。国内开始对我们身边的这个大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在各种比较研究中,必定要提及印度软件业的强大。"中国和印度的软件产业总量差距并不大,中国软件业的总产值甚至超过了印度。只不过中国的软件产品只有10%用于出口,其余大部分都用于国内市场;而印度软件的出口份额占到80%。再加上印度政府、企业口径一致地对外宣传,打造软件业的国际形象,所以其声势远远超过我们。"  相似文献   

17.
古代南亚地区也存在一个与西方罗马体系、东亚朝贡体系和近代国际体系并列的国际体系,即孔雀王朝时代阿育王建立、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大法体系"。这个体系以印度宗教中的"法"(Dharma)为合法性基础,具有"强文明体、弱组织体"的特点。该体系的原理主要是在一个等级结构中赋予每个行为体一个特定位置,族群主要通过限制交往、通婚而保持其独立性,故该体系下族群间的融合度较低,国家间的联系松散而脆弱,并且国家间出现的短暂的秩序常常与某种极端现实主义手段相联系。"大法体系"与印度教徒的"基本人际状态"——阶序人——具有内在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可将其视为种姓体系的放大和延伸。  相似文献   

18.
今年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无处不在"的印度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印度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并列成为论坛的第一议题.印度经济也确实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2003-2004财年印度GDP为692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10经济大国;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印度名列第50位,仅次于中国;其购买力平价达到27780亿美元,位列美、日、中之后成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9.
地区研究是印度国际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印度地区研究的学科设立和发展都由政府主导,学校和研究机构本身的自由空间相当有限;重视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相对较弱,但理论的觉醒和反思已经出现;其研究覆盖地区范围广,每个地区都有数量不等的专家,但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还很少见;印度学者正积极谋求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包括学术影响力、毕业生国际化就业等。  相似文献   

20.
都是恐怖惹的祸 9·11事件帮助巴基斯坦政府走出军人政权的阴影,穆沙拉夫总统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突出,困难的经济也有望得到改善。然而,就在巴基斯坦试图以此为契机,改变其国际形象,实现其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时,2001年12月13日印度议会大楼遭到恐怖主义者袭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利用打击越境恐怖组织的名义,又一次将巴基斯坦推向全面危机。 印度内政部长阿德瓦尼列举了一系列事件,如1999年印航客机被劫持,2000年新德里红堡遭枪击,还有2001年10月印控克什米尔议会爆炸案,然后说这些“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