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界定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 ,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前景。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 ;人民调解协议的生效、无效和被撤销应适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 ;人民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但也有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上海的人民调解工作在新形势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形势下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关键在于:人民调解制度实现法制化,调解组织的性质地位、业务范围、经费和调解协议的效力等问题均需在立法中明确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末,人民调解制度对于社会纠纷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进入新世纪后,调解率较之诉讼率迅速下降,这与人们的诉讼意识增强有很大关系,同时与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不明有更主要的关系。本文对调解协议的合同效力构成及在审判过程中如何看待调解协议的合同效力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个创造,也是对世界法制史的一个伟大贡献。 把人民调解协议作为无名合同予以保护的同时,应吸收我国其他法律制度的好做法,并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有 益经验,在保持原有的人民调解法律制度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有条件地赋予人民调解协议以强制执行的效力,以 使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更加完善,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许多法学理论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实际工作者,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核心问题——调解协议的效力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这预示着我国人民调解理论研究有突破性发展的可能。本文拟就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作初步探讨。一人民调解是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据法律、政策及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规范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规劝,促使当事人双方(或各方)相互体谅和退让,从而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一种特殊性质的诉讼外调解活动。在调解活动中,当事人双方(或各方)依据国家法律、政策,通过协商、谅解而达成协议的行为,是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6.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民主政治的飞速发展,民众诉讼意识的不断增强,基层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案件量呈井喷式增长的同时,由于人民调解协议本身效力的有限性,人民调解制度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我国首创的非诉程序的民事纠纷解决制度,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民主、法治以及"以和为贵"等精神。本文基于苏北H市X社区人民调解的发展现状,结合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在总结X社区近年来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检视其存在的问题: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调解协议效力有待增强、人民调解实际空间小、缺乏有效的诉调衔接机制。应该推进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明确人民调解制度的受案范围,及时确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健全和完善多元化诉调衔接机制,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周艳何 《工会论坛》2007,13(1):46-47
劳动争议调解是人民调解的一特殊类别。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越来越成为制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发展的主要问题。正确认识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对劳动者、企事业单位、工会以及整个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发展和完善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劳动争议调解协议是一个由非典型过渡到典型的特殊民事合同,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并建议有条件地赋予其强制执行力。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是建立在当事人自愿基础之上的纠纷解决机制,属于社会救济的范畴。调解协议的私法性质决定其当然并不享有申请国家强制执行的效力,司法确认程序是通过司法权的行使对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合意进行司法化的审查,经过审查的调解协议成为确认裁定书的核心内容,当然地被赋予国家强制执行的效力。司法确认程序的非诉性质,决定了其制度创设的特有构造,表现在既判力方面则是法院经过司法确认程序出具的司法确认裁定书只具有形式意义上的既判力,而并不当然享有实质意义上的既判力。  相似文献   

10.
执行和解制度是执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涉及到执行权、执行和解的性质和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问题,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只对当事人有一定的效力但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在维持现行法律有关执行和解协议效力的前提下,主要应从加强执行风险告知和完善执行保全等方面对执行和解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以调解促"和谐",以"和谐"的理念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器";建构我国特色的新农村人民调解信息网络能确保在第一时间提供预警信息;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机制促进了党的执政基础巩固。  相似文献   

12.
在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及严格控制死刑适用的背景下,人民法院依法对死刑案件中的民事赔偿问题开展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现行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调解仅在审判阶段实施、法官占绝对主导地位以及调解协议约束力弱等问题。为此,应对死刑案件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作相应改造,将法院的调解工作延伸到侦查、起诉阶段,建立调解申请机制,建立委托调解或协助调解制度,明确调解协议在法律上的性质及效力范围。  相似文献   

13.
调解作为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在当事人自愿和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就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问题达成协议,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活动。应当说,长期的司法实践证明,调解制度有利于迅速解决民事纠纷;实现公正、效率的执行;节约诉讼资源。然而,这项制度已经暴露出许多现实问题,如地方保护;违反自愿、合法原则等。我们需要尽快完善民事诉讼调解程序,以更有效快捷地实现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利益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家事纠纷的解决机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这些机制中,家事调解既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又有深厚的本土基础。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能动司法"的概念,这为中国特色家事调解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家事调解契合家事纠纷内在特质,有利于实现和谐司法;家事调解尊重当事人的主体性,有利于增强司法民主;家事调解能快速解决家事纠纷,有利于合理分配国家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权产生于上世纪中叶,是社会主义制度一项重要的宪政成果.前苏联的检察制度、西方国家的检察制度和中国传统的检察制度,共同成为了中国检察制度的经验材料和制度参照.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上的"一府两院"制政权结构模式下,法律监督权是中国检察权的基本属性和制度特征.检察权的配置应当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开:在宏观方面,以监督行政行为和法院审判为基本理念,强调逻辑理性和制度理性;在微观方面,以监督诉讼为主要内容,关注监督的现实需要和操作需求.  相似文献   

16.
论人民监督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外部监督,切实防止和纠正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执法不公的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创设了人民监督员制度。本文以法律监督基本原理为基础,对国外相关监督制度进行比较评析,提出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在监督主体的选择、监督程序及其运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确保监督目的的实现,防止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推广中步入形式化、象征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四川省人大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尽管已制定出了相关地方法规来保护四川省的旅游资源,且这些法规已在实践中发挥了其应有的重要作用,然而对旅游资源立法保护的力度仍显不够,制定一部专门保护四川省的旅游资源的地方法规-<四川省旅游保护和开发管理规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试论人大代表专职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理论界持续关注的问题。实现人大代表专职化,从价值角度分析,促进人大议事“效率”提高,有助于法治精神落实;从实证角度分析,会激励竞争性选举活动,树立人大机关权威,降低社会成本。推行人民代表专职化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