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的创新能力随着创新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提升,随着实践条件的完善而不断扩大。只要实践在发展着、创造着,创新就没有终结。社会进步是客体与主体相协调的整体性变革,客体方面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现实基础,而社会进步的核心内容则是主体的发展。创新实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三个方面。可以说,人类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实践的社会氛围,与创新实践会在什么程度上为社会进步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进步与人类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秀红 《工会论坛》2004,10(2):107-108
科技进步与人类道德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最活跃、最革命的生产力 ,是推动道德进步的伟大动力。科技的发展能扩大伦理道德领域 ,促进社会道德的变革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进步开放的伦理道德氛围有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 ,封闭、保守、反动的伦理道德会阻碍和窒息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恶性发展的世界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固有弊端再次暴露无遗。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问题,再次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当代社会生产力的超常发展,必然会加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和转型。  相似文献   

4.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态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是同一过程,社会进步与自然进化在本质上亦是一致的。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必然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生态系统反过来也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鼓励的作用,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察,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和谐是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一切事物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宗教也是如此,没有一成不变的宗教。多种宗教之间只有变速的区分而无变与不变的区分,无数历史事实说明,我国宗教内在变革和进步符合信教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鉴于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对新世纪初的宗教内在变革和进步应予以重视,并遵循如下原则: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社会变革时期,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分化变更、思想观念错综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实生活中人民内部各种利益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质,在大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中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全球技术变革驱动下,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正在从"总体—支配型"社会逐步过渡到"制度—技术型"社会,而互联网技术嵌入到城市治理中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发展。近些年来,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和应用下,一种新型的"系统—协同型"社会及其城市治理方式也即将形成。技术变革与城市治理在权力结构、组织方式、时空关系等方面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而城市中的"人"扮演着被治理者与治理者的双重角色,并成为城市治理逻辑转变的核心。未来需要警惕数据驱动的城市主义的肆意扩张,守住人本治理的底线和培育包容性的治理胸襟,处理好技术、制度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进步对教育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新世纪,面对未知的世界,人们不得不思考现时代教育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可谓应运而生,是跨世纪中国教育的新起步,新探索,是教育的又一次变革,当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教育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而改进。教育自身也是在这种持续的需求与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产生了诸多道德困境,引发农民工道德困境的原因主要有:文化冲突、社会偏见与歧视、制度保障缺失和自身素质不高等。  相似文献   

10.
制度理性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人民政协和民主监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性选择。以制度理性考量人民政协与民主监督之关系,必然要深入探析二者历史发展之脉络,科学把握其理性内涵和功能变迁,正确审视其内生理性与理性外化之关系,从而理性思考人民政协制度及其作为我国党际民主监督制度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及其后60年的发展进步,是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历史见证.在这一光辉的历史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在新中国诞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中展示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革命力量;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在新中国实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展示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创新活力;作为一种基本制度,在新中国60年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中展示出实现文明进步的无比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穆敏  杨明清 《工会论坛》2001,7(1):57-61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中国当时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必然选择 ,其本身暴露出来的问题必然引发变革。变革过程不可避免地纠缠着变革与维护的矛盾 ,体现于其中的焦点就是对计划和市场调节关系的思考与取舍。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要历史地来看待 ,只有从历史的进程中认识和思考 ,才能坚定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试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高级文明形态,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全新关系,摒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与差异化立场,转而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状态,表征着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方向。结合以人为本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将会表现出不同于工业文明时期的特征,是一种强化了生态伦理的规则体系,是一套突出了主体性的制度规范,是一种制度伦理与道德伦理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从竖直化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过渡--论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管理模式的选择不依人的主观意识所决定,必须服从客观实际.优秀的行政管理模式应顺行于社会经济主体关系的走势,否则必然引起两者的矛盾和冲突.市场经济的横向社会关系走势,要求行政管理模式从竖直化向扁平化转型.这种转型不但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引发一场行政管理革命.中国应该主动迎接这一历史变化,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实现行政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15.
政府转型、公民社会与中介组织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作为一后发型现代化的社会,其改革开放的路径起点是:行政型国家主导。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大陆的社会形态也从整体性社会向权力分散性社会转型,政府管理转型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大陆政府管理转型包括结构转型、制度转型、战略转型与策略转型四方面。而政府管理转型的重点应在于:拓展有利于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空间”;加强政府同处于“国家活动范围之外”的社会公益组织,即同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一种互动与合作关系。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兴起对政府治理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社会资本优势的“公民社会”及社会中介组织在构筑多元主义治理结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政府管理转型过程中,社会中介组织具有治理供给、冲突缓解、张力维持与交往网络形构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县政制度的设计,凸显着中共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而重要的历史时期的一些重大的理念性变革。其中抗战与民主相结合,是中共建构县政制度的重要理念。将制度优势和为民众服务相结合,是中共建构县政制度的重要基点。而从民众认同以及政治归属感的基础上建构县政制度,则是中共基于民众的自身利益和基本诉求,并希冀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社会整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理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大理论范式变革,每一种范式都有其独特的学科使命。而每一次范式变革必然是回应现实社会问题,并伴随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探讨与价值取向的确立。从追求效率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到力图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新公共行政理论,从复归市场再度追求效率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到平衡效率与公平价值的公共治理理论,都是公共管理学科面向现实社会问题与挑战的裂变与再生,是应对理论危机和管理实践危机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8.
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是行政诉讼制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政诉讼制度的运行状况。我国由于历史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界限不清,关系混乱。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厘清二者的关系,明确二者在行政诉讼中的界限是法制进步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政党制度是历史产物,不同的历史会产生不同的政党制度。因此,各政党制度必然有着不同历史成因,面临不同现实挑战,也会在各自不同历史基础上应对现实挑战而实现不同发展。本文从分析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成因出发,结合当前可能面临的挑战,探索如何在未来发展中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当中形成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它们需要坚持和发展怎样的政党制度,取决于它们在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中居于怎样的历史方位,也取决于它们自身的发展面临怎样的历史任务和独特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成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当中。60年来,这一制度始终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主题紧密联系,始终伴随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而不断演进,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与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