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0,(9)
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区域公共管理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辨析与明确区域公共管理这一概念的内涵,对于理顺区域内政府间关系、完善区域公共管理体制、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时代发展与社会变革的背景,梳理国内学术界关于区域公共管理的定义阐述,从区域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目标、价值追求四个角度对区域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核心对区域公共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区域公共管理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展开辨析。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构建城市群间的合作机制是实现区域整体利益的关键.本文选择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非合作困境及其原因.城市群的合作应该着眼于区域公共问题的解决和区域公共利益的增进,寻求利益互惠基础上的平等合作机制,走出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权力分割和行政区变更的思路.论文提出以复合行政的理念,构建城市群合作的组织平台和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区域的"虚体性"阻碍区域治理,导致难以把区域纳入行政管理学和政治学的概念体系。区域的跨行政层级和跨行政区特点使得区域的现实感来自区域内的府际网络和区域性问题。区域的存在具有动态性,区域问题是否解决是区域存续的依据。区域位于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央利用区域政策解决区域问题,地方利用区域政策促进地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治理主体间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治理,包括以下涵义:首先,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实现危机化解与规避而对市场和社会进行干预的过程.其次,是指国家协调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实现危机的控制、转化,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诸多方式的总和.而这其中就涉及到三个主体:国家的行政代表——政府、社会、公民个人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囿于目前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中出现的低效率和高成本问题,在公共危机管理、资源供给等方面均在寻求多元化参与主体的需求.从而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这一理念已获得普遍认同.然而如何实现政府、社会、公民三者问的良好互动,需要对其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区域主义是地方治理研究在传统联合政府模式和公共选择模式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在英文文献当中,新区域主义理论可以从区域空间、区域身份与区域整合等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从区域空间角度来看,新区域主义主要强调各种不同主体在“区域空间”范围内的关系构建;从区域身份角度来看,新区域主义理论将区域治理与社会建构理论相结合,强调了区域在形成过程中的主观性和文化价值取向;从区域整合角度来看,新区域主义理论强调区域整合方式的弹性化,政府负责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引导地方政府和公民主体在区域内流动并促进各主体在自愿基础上开展自发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行政环境是社会圈中与行政系统有关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就一国而言,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行政环境的变化会引起行政系统变革,传统的"行政区行政"模式已渐趋表现出不能适应行政环境的新变化,但目前区域公共管理的建构又不能脱离传统的"行政区行政",实现区域公共管理需要借助干"行政区行政"的推力和跨行政区间的协调与合作的合力,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7.
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认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分支领域。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日益凸显,源于经济全球化下区域主义和区域竞争的崛起、经济市场化下区域竞争的加剧以及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兴起。区域公共管理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政府间竞争和区域政府竞争力研究、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区域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制度供给研究、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区域公共管理的比较研究、区域公共管理的个案研究等。区域公共管理研究对于拓展科学、现代的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促进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伟 《理论探索》2012,(1):119-122
随着区域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诱发了大量的区域公共问题,其有效治理需要区域政府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需要创新区域行政。现有的区域行政体制由于区域行政合作的动力机制缺乏、法制基础薄弱、政策不适及载体不完善,使区域公共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因此,应加强机制创新,使区域行政合作具备强大的动力;加强制度创新,促进区域行政法制化建设;加强政策创新,致力于以促进区域行政发展为目标的区域公共政策优化建设;加强区域行政载体创新,促进区域合作组织的制度化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公共警告现象孕育于现代风险社会,其制度价值在于以多元社会控制系统的整合以及社会公众的协作性互动,实现行政机关对公共风险进行应急性行政管理的目标。公共警告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其制度价值值得肯定。然而,由于公共警告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成为一种独立的制度,现实中的非制度化发展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为了使公共警告最终成为社会治理领域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有必要从基本原则、程序控权机制以及责任和救济等多方面对公共警告进行制度化设计和法治化规范。  相似文献   

10.
杨扬 《党政论坛》2009,(9):36-38
危机治理,包括以下涵义:首先,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实现危机化解与规避而对市场和社会进行干预的过程。其次,是指国家协调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实现危机的控制、转化,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诸多方式的总和。而这其中就涉及到三个主体:国家的行政代表——政府、社会、公民个人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囿于目前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中出现的低效率和高成本问题,在公共危机管理、资源供给等方面均在寻求多元化参与主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