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发性事件中的信息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际传播主要形式有传闻和谣言。在产生突发性事件、主导传播媒介的权威性不足、社会管理组织决策透明度不高或某些特殊情况下 ,传闻和谣言易大量传播。应建立谣言控制中心对传闻和谣言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可分为原因型、后果型和细节型三类.社会公众的不安、事件的相关度和不确定性是谣言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传谣者的动力在于获得某种期望的结果.谣言的传播不仅是群体分享信息的过程,也是对突发事件进行共同解释的过程.谣言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变形,信息流爆和群体极化加剧了谣言在群体中的传播.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谣言的传播,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开展社会心理调查,提升受众的谣言“免疫力”,适时辟谣,依法惩处.  相似文献   

3.
谣言,古已有之,“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今天,互联网的发达,谣言生产和传播的空间大涨。何以减少谣言?渴望火一把的“秦火火”大放厥词:“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此说显然滑稽可笑,谣言究竟止于什么?  相似文献   

4.
社会泄愤事件中往往伴随着谣言的大量滋生和蔓延。谣言在诱发社会泄愤事件的发生,导致事件的升级,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民众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倾向。谣言在传播的过程形成了情绪宣泄的渠道,进而起到社会调节的作用。正视谣言,理性地对待,进而采取合理的、正确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信息流行病"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经常暴发并能快速扩散的常见"信息疾病"。"信息流行病"的生成机理是信息过载和信息不确定叠加作用,其传播机制表现为媒介构筑的拟态环境中虚拟网络社交关系的连接。治理"信息流行病"需要确保信息公开透明,阻断传染源;同时加强主流媒体与市场化媒体的分工协作,减少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变异;重视公众媒体素养提升,提高抵制谣言、情绪传播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网络谣言的内涵,并从谣言和网络两个方面描述了网络谣言的内涵特征;分析了产生网络谣言的多种因素——事件自身因素、传播载体因素、传播主体因素、网络"粉丝"文化因素和社会情境因素;提出了对网络谣言进行治理的若干建议,即应从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建立网络谣言预警机制等方面综合处置。  相似文献   

7.
轩欣 《前沿》2011,(17)
网络时代,网络成了谣言肆意传播、蔓延的助推器,民众通过网络等手段传播、扩散谎言是公共危机事件产生的起点;公共危机事件随着谎言通过网络等的传播和蔓延而发酵、酝酿,最终酿成公众在现实生活的群体行为导致公共危机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8.
《求索》2007,(8)
公共危机管理上升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政府信息传播在危机管理中具有预测风险、积极防备、准确决策、解决危机、直面公众、保持稳定、消除公众心理压力、恢复公众信心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播上主要存在着政府内部信息流动不畅,对外信息公开程度低、传播渠道狭窄、信息传播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们要通过观念、法制、行政等途径来强化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9.
金俊宏  黄慧 《电子政务》2011,(11):43-46
在群体性事件中谣言通常作为一种异化的人际传播而存在,它往往在群体性事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为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就需要对谣言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以石首事件为例,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治安警情公开作为警务信息公开的一项主要工作,具有传递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警务效率和拉近警民关系的重要价值,新媒体时代媒介信息无边界传播的特性给治安警情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公开方式面临挑战,以往的公开时机也不能满足信息飞速传播的需要,致使公众不能及时知晓事件真相,则可能造成谣言扩散、网络舆情激化,出现警民关系紧张、事态失控等不利后果。针对治安警情公开工作面对的现实困境,需要从明确公开主体、畅通公开渠道、规范公开时机和完善引导机制建设这四个方面提出创新的具体路径,从而保障公众的警务知情权,发挥治安警情公开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或捏造的信息。谣言传播的社会基础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和信息环境因素。社会稳定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稳定以及思想情绪稳定等主要内容。谣言传播影响社会稳定所以要及时疏导、控制谣言的传播。控制谣言的传播包括及时辟谣及长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媒体会进行报道,社会公众也会传播相关信息,如果其中存在谣言,难免会造成公众恐慌,负面影响社会秩序,甚至引发公共危机。政府在此情况下急需进行快速有效的新闻发布,以使公众知晓事件真实情况,安抚公众的恐慌情绪,引导社会舆论,稳定和恢复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3.
管健 《人民论坛》2014,(3):14-17
网络谣言的弥散化影响 推动网络谣言传播的社会心态,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成为谣言产生和传播的温床,泛化的弱势心态为网络谣言推波助澜,从众与责任分散弱化了谣言传播的负罪感,网络谣言成为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沉默的螺旋助力了网络谣言的声势,网络推手成为网络谣言的加工厂和发动机。  相似文献   

14.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种不实信息和网络谣言在网络空间传播的情况,课题组通过抽取近千位不同年龄段民众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网上调查问卷、文献调查、采访笔录、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新冠疫情为表述对象,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特殊危害及网络谣言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期间,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明显拓宽,谣言对社会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危害,对公众的精神健康、物质财富以及社会稳定等各层面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有些谣言甚至妨害了防疫工作的进行.与此同时,网络谣言治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网络平台缺乏对谣言的鉴别、追踪、辟谣机制,网民缺乏自觉的法律、理性意识,治理谣言的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网络谣言近年来声势喧嚣,影响日增,成为困扰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难题。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除提高信息公开程度、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外,还要加强对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规范,提升媒体从业人员和公民的法律、新闻和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6.
近段时间,随着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开展,“秦火火”“立二拆四”“傅学胜”等一批网络谣言制造者相继落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我们要依法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同时,网络秩序的维护,不仅要靠公安机关的打击,还要靠互联网行业的严格监管和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网络谣言坚决说不,不给网络谣言以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7.
彭榕 《人民论坛》2014,(11):135-137
微博在信息传递中的自媒体、草根化倾向明显,微博特有的信任人际群体传播且交互性强等特征,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和条件;微博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信息扩散导致谣言产生,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基本过程;微博用户在网络谣言传播中起到了核心点、中介点和受众点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博在信息传递中的自媒体、草根化倾向明显,微博特有的信任人际群体传播且交互性强等特征,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和条件;微博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信息扩散导致谣言产生,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基本过程;微博用户在网络谣言传播中起到了核心点、中介点和受众点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众对网络涉恐信息的理解与官方的界定存在一些分歧,主要是:网络涉恐信息的载体应不应该包含私密群组、其属性能不能"标签化"处理、其内容需不需要辨识真伪。有学者通过"实验室谣言"证实了虚假性陈述并非完全源于故意、利用"诊所谣言"分析了回避信息真实属性的广泛性、采用"病毒谣言"验证了谣言的威力,这些理论探讨都证明了网络涉恐信息的识别难度。实践中对可能包含涉恐内容的网络信息及关联谣言的鉴别是采用"提醒"或"标注"方式,针对网络涉恐信息的产生、传播和阻绝使用一些必要的"跨界"治理对策,尽管可能存在与法治原则矛盾的情况,但这些措施却能提高网络涉恐信息的溯及、辨识、制止和打击效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种天灾人祸仿佛多了起来。这些灾难性事件不仅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可怕威力,而且也让我们认识了各种谣言的制造和传播所带来的大众恐慌。特别是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