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丽燕  杨士林 《德国研究》2015,(2):100-113,143,144
为了解决"少子老龄"引起的老年人护理问题,德国颁布了《护理保险法》,该法于1995年1月1日生效,并被编入德国《社会法典》第十一卷。随着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不断变迁,德国社会护理保险制度的问题逐渐显现,如保险资金赤字严重、居宅护理难以实现、护理质量不高等。面对社会护理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德国各方提出不同的改革意见:改变保险金筹资模式、扩大参保人范围、提高保险费计算的范围、扩大保险费计算基础、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等。德国社会护理保险法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护理体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1995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关于创设看护保险制度”的议案,经过了近三年的讨论,终于 在1997年5月和12月分别在众议院和参议院获得通过,并于2000年4月1日起开始实 施,它的口号是“由全社会支撑老年人”。2000年10月1日起,日本国民开始缴纳第一个月 的看护保险费。日本的看护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性质的保险,是由法律来加以规定的。这 是继日本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之后最新出台的社会福利保险项目,是一项社会保障式 家庭看护保险制度,相关的该项服务机构采取派遣家庭援助者或受保人利用专业化护理服 务设施的保险形式。这项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因为社会的老龄化而跨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养老理念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全球率先进入超老龄社会的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认知症专业护理居住服务模式,构建可持续社区综合护理体系,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以日本官方开放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梳理其认知症养老居住福利政策的发展历程,探讨不同时期认知症护理的建设重点。借鉴日本经验、结合中国现状,提出增设认知症专业护理服务、发展社区嵌入型护理机构、建立健全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搭建社区综合一体化医养融合服务模式等对中国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有利于构建中国专业化、高效率、可持续、综合一体化的认知症专业护理居住支援体系,实现认知症老人有服务、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4.
张雨露 《德国研究》2007,22(1):37-42
随着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口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促进家庭和谐发展对于解决这个问题举足轻重.本文主要分析了德国的家庭现状,介绍了政府的家庭政策并对争论的焦点以及目前家庭政策中的利弊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
德国护理保险体制综述:历史成因、运作特点以及改革方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纯  瞿黔超 《德国研究》2008,23(3):42-47
1995年德国引入了作为社会保险第五支柱的护理保险。本文首先分析了当时引入护理保险的历史成因,然后对其具体运行情况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论述了其所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德国能源问题及能源政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嵩 《德国研究》2009,24(1):9-16
德国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主要有能源过分依赖进口、传统煤炭发电能力有待更新、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核能替代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德国开始形成国家能源政策体系和独具特色的“能源峰会”协商机制,为德国能源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同时,德国注重用法律手段确认、规范、指引能源政策和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为能源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王倩 《德国研究》2013,28(2):58-67
德国的《联邦年休假法》实施已经有50年,经过多年学术讨论和司法实践的积累,对于年休假请求权的成立、年休假的安排和补偿、年休假工资等问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树立了安排年休假应该尊重雇员意愿的原则,同时又明确了雇主可以拒绝雇员要求的两种例外情形。为了在我国更好地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有必要学习借鉴德国法定年休假制度。  相似文献   

8.
岳福岚 《德国研究》2023,(4):88-107
长期护理需求作为长期护理保险法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被保险人请求长期护理保险给付的核心前提。被保险人本身是否存在长期护理需求不仅涉及长期护理保险是否应该支付的问题,同时也影响着长期护理保险应该如何支付以及在什么样的范围内进行支付。因此,对长期护理需求做出专门的界定并且明确其认定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正在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在一些试点城市中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出现了因认定标准不一而带来的给付不一、监管混乱等问题。对德国长期护理保险法中长期护理需求的认定要件及其认定标准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际问题研究从来都是要为国家的总体任务服务的。德国问题研究亦应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进一步推动中德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友好合作,为我国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服务。本人一辈子从事外交工作,大部分时间又在同德国打交道,并且长期关注调研工作,在这里谈几点  相似文献   

10.
2025年,日本战后初期出生的人将进入75岁高龄期,医疗护理需求进一步增加。而应对2025年问题,日本政府陆续颁布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法》(2012年)、《综合确保地域医疗护理法》(2014年)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关联法》(2015年),对医疗护理供给体制进行改革,构建高效的医疗供给体制和地域综合护理体系,实现医疗护理一体化。千叶县柏市政府与UR都市机构(原日本住宅公团)、东京大学老龄社会综合研究机构合作,经过5年努力,以建设附带服务功能老年住宅为前提,将医疗、护理、预防、生活支援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向医疗护理一体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德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一个普遍的社会权利中实现了有效的护理服务供给和社会保险成本控制。福利治理聚焦于各种福利主体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各主体之间权力的转换及福利传递制度与实施,为我们解释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在顶层制度设计上,新公共管理改革不仅为实现护理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了组织效率、问责制等技术手段和中立框架,而且,其坚持产出控制、强化市场竞争机制的原则成为长期护理供给系统运行的基本原则。在微观实施策略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强化非正式的家庭护理责任、发展护理服务供给市场、规范服务工作者队伍重塑了原有的福利多元组合。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及随之而来的失能老人数量急剧上升,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未富先老,需要照护的失能老人基数巨大,相关长期照护制度尚在探索之中。法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即开始了对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和讨论,在制度和实践上已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本文在梳理法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从享受对象、服务内容、运行机制、资金来源、存在问题等角度分析该模式,并基此提出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乔毅皓 《新民周刊》2022,(13):104-105
我们院里又有不少高龄老人、患病老人,面临的挑战非常艰巨。26天,这是到今天(4月5日)为止,我们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全封闭的时间。680多名老人和230多名员工至今平平安安,这是最让我欣慰的。老人是新冠疫情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养老机构是老人聚集的场所,我们院里又有不少高龄老人、患病老人,面临的挑战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女性工作与家庭的冲突,部分工时工作作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德国被普遍采纳。本文详细介绍德国部分工时工作的就业情况,分析其为女性青睐的原因,以及对平衡工作与家庭冲突的作用机制,并阐述德国相关政策与法律保障措施。德国的经验对我国引入与发展部分工时工作有较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按照苏共二十六大的决议实施国家帮助有孩子的家庭方面的综合社会措施,增加单身母亲的津贴,提高职工的年老退休金和残废金。为有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和有幼孩的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解决进一步提高低收入型居民,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生活水平的任务,要求采取改善他们的退休保障,发展高龄和残废人员的社会服务系统,加强国家帮助有孩子的家庭方面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16.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普遍的社会经济危机笼罩着塔吉克斯坦。官方统计资料表明,目前该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基本上都在急剧下降。由于缺乏原料,许多工业企业正在压缩生产。播种工作所需的燃料严重不足,市内和长途公共汽车只开动了一半。食品商店的货架基本上是空的。”“但在所有这些问题中一个最尖锐的问题是:由于缺乏现金,该国大部分居民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据戈尔诺—巴达赫尚和哈特隆两州的领导人透露,由于缺钱,这两个地区从1994年1月份起就冻结了工资和各种津贴,其中包括退休金。”为了弄到糊口的钱,该国居民,尤其是退休老人和多子女家庭,开始变卖家产。”  相似文献   

17.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9,24(4):75-75
德国拥有因特网连接的家庭数继续在上升: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有73%的德国家庭上网。上网家庭数从2008年的2700万户,上升到今年的2900万户,其中有宽带连接的私人家庭户数增长到近2300万户。  相似文献   

18.
德国是世界的重要国家。人们十分关注新政府内政和外交的政策走向。众所周知,导致德国今年提前大选和政府换届的基本动因是德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大联合政府成立后,它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在内政方面。题为“以勇气和人性共同为德国努力”的大联合政府执政协议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德国内政与外交政策的政治框架。 如同执政协议指出的那样:“德国面临重大挑战是:失业、财政赤字、人口结构变化和全球化变化所致的压力。”面对这一现实,新政府将减少失业看作是首要任务: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新政府将在任期内提供总额为250亿欧元的资…  相似文献   

19.
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8,23(4):7-13
德国的利益中介体制包含着许多合作主义特征,从国际比较看,德国属于中等强度的合作主义国家。本文旨在分析德国有关利益集团以及利益中介体制理论(多元主义、新多元主义和合作主义)的讨论,从中揭示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宏观层面论述德国合作主义的具体实践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保险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保险服务专业化与规范化不够。社会保险服务专业化和规范化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保险法》有效运行的核心因素之一。从国际经验的角度来看,日本的《社会保险劳务士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日本的《社会保险劳务士法》启示我们,建立社会保险师制度是社会保险服务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客观需要,要在对社会保险师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完善相应资格考试制度,推动社会保险师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