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海宾  田龑 《学理论》2013,(18):166-167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变法中的"青苗法"是一系列变法中重要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实施使得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危机,但没能从根本上使政府面临的问题得到解决,变法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遇到的阻碍重重,使得变法最终失败。从北宋政府起用王安石实施变法的相关背景、变法目的、失败原因展开简要分析,虽然变法失败,但变法中的"青苗法"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晏建怀 《侨园》2014,(1):55-55
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失败了,比之前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输得更彻底和悲壮。但变法失败后,士大夫们不是对变法利弊进行权衡,而多是对王安石个人进行嘲弄和攻击,给王安石贴上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标签。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变法理论可以从内容形式两种角度去考察,其中从形式角度来考察的变法理论可以称之为改革理论。本文分别从理论基础、认识论、法治思想、人才思想以及改革策略等方面概括王安石的改革理论,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改革者没有好下场。看看历史,此论似乎有理:吴起相楚,推行改革、楚悼王死,新法俱废,吴起被乱箭射死;商鞅辅秦孝公变法,孝公死,惠王继,商鞅遭车裂,灭全家;王安石应宋神宗之召变法,神宗死,哲宗继,司马光为相,新法全废。王安石退居江宁(今南京),饮恨而死…… 看看现实,好象也能找到佐证。最近就接连在报上看到两位改革者因诬告而受挫的事:湘潭市制革厂厂长、优秀企业家李绍梅,在厂里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把一个不起眼  相似文献   

5.
北宋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也叫“熙宁变法”.所谓“熙宁变法”,贯穿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历时8年,延续至元丰年间,其最高领导者和第一“推手”是宋神宗赵顼,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是贤相王安石,还有王安石推荐的其他大臣.从1069年至1077年,宋神宗赵顼降旨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反腐、防腐和治腐结合,依法严打“苍蝇”,增加公务预算科目,持续追加财政预算,给编外吏员发薪俸,综合治理“苍蝇”乱政腐败之害.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列宁语),他在任参知政事期间锐意变法,推行新政。但终因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和攻击而失败。  相似文献   

7.
王燕 《学理论》2012,(24):115-116
时务学堂是近代维新派创办的鼓吹变法、造就维新良才的代表性学堂之一。在近代社会转折的历史时期,学堂的历史教育,尤其是外国历史教育起到了独特的、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作用。在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历史时期,历史教育,尤其是外国历史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时务学堂历史课程的设置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有个绰号——“拗相公”。“拗”字,在汉语里是倔强、偏执的意思,是说此人性格古怪,品行异于常人。王安石被人称作“拗相公”,还由于他主持的那场变法伤害了很多人,可他就是不听人劝,一意孤行。可见,“拗”字用在他身上,是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9.
既白 《瞭望》1986,(40)
当前我国的改革大业正处于激流声中,使我常常想起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所说的“三不足”,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对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本文不论,只是想谈谈这“三不足”,是否还有点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主义改革。这种改革的实践方兴未艾,正在不断地向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领域发展,它将日益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我们广大党员和广大人民都纷纷地起来响应,勇于创新,勇于革新。也有些同志思想有些耽心:改革会不会搞乱了?搞糟了?改革能不能成功?有的同志说:历史上的改革往往失败,改革人物往往没有好下场。商鞅变法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康有为、粱启超等人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西方呢?布鲁诺、伽里略坚持地球围绕太阳  相似文献   

11.
正春来书林绽新绿,凝聚了梅影女士心血的新作《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问世了。作为宋四家系列小说"北宋星空下"之一,全书由主人公黄庭坚小时开始,以生动笔墨再现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苏门四学士之首、江西诗派之开山黄庭坚波澜跌宕的一生。同时,由正侧两方面入手,描写他和苏东坡、王安石、秦观、晏几道等人交往的经历,再烘托以王安石变法,以及北  相似文献   

12.
依《史记》本纪编撰之主旨,司马迁将项羽列于本纪,是企图指出项羽在天下大势发展中,"统一——分裂——统一"与"德治——力治——德治"两种趋向相结合点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从破解历史命题、接续农民起义、"虐戾"灭亡秦朝、主命分王天下、精神万古永存五个方面,依次揭示出项羽功绩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志军 《学理论》2012,(20):225-226
语文课程是中国一门传统学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迁模式与表现形式。考察语文课程文化视阈的历史变迁,得出古代社会道德教化型语文课程、现代社会知识工具型语文课程、未来社会自觉本体型语文课程的变迁模式,语文课程文化视阈解读现代语文课程,得出课程目标编制的"工艺学模式"、课程内容概念的"无故化缺席"、课程文化理念的"先天性缺失"等现代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预先设定型"向"生成发展型"转变、"训化传授型"向"对话互动型"转变、"分散刻板型"向"聚合情景型"转变的语文课程文化视阈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4,(24):52-53
"依法治国"成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的主题,在中共的全会历史上还是首次。 从中共既往的历史看,一中、二中全会一般是做人事安排,七中全会则是为新一届党代会做准备。这中间的其他全会,则有针对性地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1,(5):17-19
五大道至今完整保存有上世纪初设计建造的各式欧洲建筑风格的小洋楼近800多幢.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格的有代表性的建筑230多幢,因此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五大道的近代历史名人故居多达200余幢,成为天津一笔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近代中国历史缩影”,是中国百年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  相似文献   

16.
清朝政府于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颁布"变法",这就是"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其成效也最大。作为西北省份,陕西实业教育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初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36)
我国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而西方资本主义有新发展,导致我国部分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持悲观否定态度,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外部环境;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是全球化、信息化、西方价值观冲击的产物;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导致多元价值观的盛行,现代化困境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提供了温床;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宣传手段的单调僵化和教条主义,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实际影响力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逆反心理;长期的历史一元化观念,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简单化结论,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乘虚而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卉 《理论导刊》2005,(9):93-94
在科举出身的诗赋大家范仲淹和王安石主持的“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中都有改革科举的主张和内容,而其中又都有明显的贬抑诗赋的倾向。这种看似悖理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迫切地需要一些洞悉儒经之大旨、掌握治世之大才的“贤俊”,以革新政令、摆脱社会危机,但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则无力承担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19.
谢嗣强 《学理论》2010,(13):120-121
将亲友"陪抓、抓送"方式使犯罪嫌疑人归案视为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方式,在法律解释论上是不恰当,也不是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类推,更没有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自神宗朝王安石变法肇端,宋朝官员开始明目张胆地涉足贪腐,哲宗朝愈演愈烈,徽宗时期则登峰造极。奸臣得道的主要途径有骗取君子们的信任逐步攫取高位、利用特殊关系博取上位、通过攀附权臣或巴结权臣下属博取高位等。那么,上级官员又是出于什么原因而愿意提拔重用"带病"之官呢?一是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将"带病"官员提拔到高位;二是帝王失之懦弱或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