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押人员的在押风险研究是当前风险管理理论在监所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其为看守所处理相关现象提供了理论指导。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在押风险已经成为看守所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导致看守所在押人员在押风险的诱因主要包括侦查人员方面、看守所方面、刑讯逼供和犯罪嫌疑人畏罪心理等。看守所在押人员在押风险只能控制而不可能防范甚至消灭。具体而言,控制看守所在押人员在押风险包括了疏通诉求表达通道,侦查人员规范侦查行为,提高收集证据的水平,看守所转变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水平等。  相似文献   

2.
看守所是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基层,其监管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在押人员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改造,不仅是配合保障审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为保障看守所安全羁押看管工作所必需;同时也是看守所监管人员的重要基本功。在押人员心理特征的影响因素有犯罪的法律事实,监管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以及其本身的个性特点。在押人员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挫折因素导致的认知失调,幻想侥幸心理,自相矛盾心理,趋利避害心理。  相似文献   

3.
在女性在押人员中建立心理互助小组,不仅能消除女性在押人员在羁押期间遇到的情绪问题,还有利于管教民警全面深入掌握情况,保证监所的有序和安全。根据现代心理学理论以及女性在押人员心理状况和特征,女性在押人员心理互助小组模式建构应包括:.做好前期准备;严密组织架构;制定活动流程;明确活动原则;学习施助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看守所在押人员不供认犯罪,除了逃避打击心理、办案人员素质差、同案犯在逃、缺乏证据等原因外,还由于: 一、监管工作存在不足。一是监管工作意识偏差,监管部门和监管民警片面强调对在押人员的监、看、守,而对看守所还担负着打击犯罪和教育转化的职责重视不够,与办案单位协作配合差,对不认罪的在押人员法律政策宣传、教育感化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没有开辟打击犯罪“第  相似文献   

5.
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危险性行为极大地影响公安工作,利用统合型房树人测验预先对在押人员做出有效评估对公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统合型房树人测验应用在看守所在押人员危险评估工作中具有很多优势,并由此提出看守所在押人员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应用统合型房树人测验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心理韧性作为衡量个体成功应对所面临的危机事件的核心概念,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警察作为同样面临危机事件的特殊群体,对其心理韧性的研究更显现实意义。因此,在总结前人有关心理韧性的基础上,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警察心理韧性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深入研究心理韧性的内涵、扩展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心理韧性的应用推广、为警察心理健康的干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研究采用EPQ问卷对某太阳村服刑人员子女进行测试。与常模对比表明,他们的心理上表现出孤僻、忧郁、自卑等问题。造成案主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特殊因素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了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对于在押人员的积极改造、帮助案主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性犯罪已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社会热点问题,女性犯罪增多,造成看守所对女性在押人员管理滞后。由于女性犯罪在押人员不同于男性的生理、心理特征,应解决目前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合理利用资源,科学配置警力,丰富矫治手段,转变管理方式,畅通救济渠道,切实保障权利,完善帮教体系,实行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女性在押人员管理机制,确保女性在押人员羁押安全和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看守所的医疗卫生工作不仅是公安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公共卫生工作的延伸,规范看守所的医疗机构设置、满足看守所在押人员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对于进一步做好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看守所安全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法治视角下对看守所的医疗社会化改革进行研究,解读医疗社会化改革要点,剖析当下困扰看守所医疗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并提出相关建议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习倦怠、心理韧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46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网络成瘾率6.88%;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初中生在心理韧性及学习倦怠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学习倦怠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初中生心理韧性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