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法是设定政府规制新闻自由界限的重要法律,是保护宪法所确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等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法律,是宪法及其相关法中的支架性法律,新闻法的制定与否是衡量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否完备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有人提出:“说资本主义民主是残缺不全的,可为什么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公民可以直接参加总统选举?”“说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民主,可为什么大多数公民不能直接选举国家最高领导人?”还有人提出:“说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没有真正的自由,可为什么他们可以自由演讲、游行示威?”如此等等。对待这类问题,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但怎样的回答才是科学的呢?江苏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六十个怎么看》,读后给人以启迪。该书最主要的特点是针对性强。书中所列六十个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难度较大,而又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确定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确定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定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从三个不同维度,确定24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4,(12):54-55
正李泓冰在10月25日的《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几天前,我和一位成绩优秀的大学生聊天,随口絮叨了几句宪法内容: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就是公民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他惊异地打断我:有没有搞错?你确定这是中国宪法?我也惊异了:难道你们在中学没有学习过宪法。这位绩优生,在宪法  相似文献   

5.
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以下4种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途径。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政治自由,是人民发表意见、参用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的自由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应当注意的是,刑法修订后,担任集体、私营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权利不再属于剥夺政治权利的范围。李彦生摘自《法制日报》剥夺政治权利@李彦生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四月公布的、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这与一九五四年宪法的规定完全一样。七十年代两个宪法的规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  相似文献   

7.
书架     
正《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作者:王宏甲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自由的忠诚》作者:[美]安娜·史蒂茨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顶天立地谈信仰》作者:徐川出版:人民出版社《正义的可能》作者:周濂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  相似文献   

8.
国学宝典《弟子规》所提倡的"孝、谨、信、泛爱众"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高度契合。因此,在我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大力弘扬《弟子规》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弟子规》蕴含的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来拓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姬朝远 《理论学刊》2007,5(4):87-89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为我国公民行使表达自由之权利提供了法律的根据和保障。民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政治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在采取得力措施,完善各项制度,依法保障人民行使表达自由权利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积极发现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其中的"人"和"公民"在法文里,指的就是男人和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单位社会”的终结,当代中国逐步进入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有其特定的价值追求。其文化逻辑是支配公民行为的灵魂,核心价值的构建是公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文化逻辑体现在由公民自由联合起来的社会组织生活中,超越公权与私利的公民文化下的自由联合。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经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交付全民讨论。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现就《草案》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  相似文献   

13.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不仅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认,也在国际人权公约中有规定。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有历史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宪法中恢复公民的这一权利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农民而言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10日,在银川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先进人物篇》赠书仪式,目的是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主题,研讨大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办法,为宁夏的改革发展稳定助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先进人物篇》的出版,就是要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汇聚起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巨大力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国英在研讨会上的讲话,对我区进一步开展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现予编发。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社会信仰建设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共产主义力量的削弱、国内不和谐现象、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挤压,加之由“经济人”效应导致的信仰物化、信仰冲突、信仰缺失等等种种社会不良现象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强化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在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同时,应当加强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巩固公民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其实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其中的"人"和"公民"在法文里,指的是男人或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白种人,不包括妇女,不包括有色人种,不包括华人,不包括穷人。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     
《当代贵州》2012,(17):65
《切问与近思》作者:丁果出版:世界知识出版社《文明的曙光》作者:赤军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先进军事文化论》作者: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作者:肖刚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是社会个体成员在法治社会中必备的思想意识,也是社会个体成员成为合格公民的思想基础,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本文立足高职院校教育的现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实施与公民意识教育结合起来,探索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人民大学编纂的《社会主义论库》出版了。这是本市贯彻党中央的要求,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努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添光彩取得的一项重要社科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为此,本刊发表评论员文章:《把坚定的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祝贺〈社会主义论库〉出版》,并刊登了《〈社会主义论库〉上下卷六篇简介》。  相似文献   

20.
《略论政治自由》,论述了政治自由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政治自由,又如何去实现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