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夏,日寇纠集十几万人马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的大扫荡,并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妄图在一举击溃新四军主力的同时,一并把新四军军部的附属单位一网打尽。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新四军军部避其锋芒,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水网湖荡地区十八团马家庄。  相似文献   

2.
视野     
《红岩春秋》2014,(8):5-6
正粟裕后人向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捐献文物7月22日上午,粟裕将军的妹妹粟粹芸的5个子女齐聚浙江省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向纪念馆捐献了粟裕将军1951年在苏联养病期间带回的一台留声机,并参观了新四军一纵队司令部旧址和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近年来,新四军纪念馆不断扩大文物保护范围,加大文物征集力度,与各地新四军后代加强联系,2012年以来共征集文物77件。(据《湖州日报》)抗日老兵后人捐赠41件珍贵档案原苏中抗日根据地江苏省宝应县原西安丰区太晋镇儿童团团长孟斌的儿子孟必正,近日  相似文献   

3.
根据研究抗日时期党史的需要,我们对国民党特务机构“上饶集中营”一九四二年迁入福建后的一些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现简述如下。“上饶集中营”是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为囚禁被俘的新四军抗日将士和爱国志士而设立的。一九四二年六月,日寇侵犯浙赣铁路  相似文献   

4.
张肇俊 《世纪桥》2009,(16):44-48
新四军第5师,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在时任师长兼政委李先念等领导下,高举抗日大旗,在武汉外围敌后纵横驰骋,从日寇的铁蹄下收复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解放了1300多万人民,建立了包括8个专区,11个中心县,66个党政军组织齐全的县级政权,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边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曾被新四军军部誉为“发展第一”、“独立工作第一”。  相似文献   

5.
浙东抗日根据地不仅为浙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全国抗战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之一,浙东抗日根据地既有力钳制了日寇的进攻,成为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丰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成为敌后根据地发展经济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新四军历史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决定2013年下半年召开主题为"新四军与上海"的学术研讨会。为此,特面向全国举办征文活动。征文选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自选):一、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建设研究(1)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2)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3)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1945年4月,皖中抗日根据地向大江南北拓展,易名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由曾希圣政委领导的新四军七师和吕惠生主任领导的皖江行政公署,领导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为了加强根据地的金融工作,避免广大人民经济上遭受损失,行署在巢县、无为交界地区创办了大江银行,发行抗币,并发布通令,将伪币兑换抗币,严禁使用伪币。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7,(2)
正郭建光是家喻户晓的京剧和影视剧《沙家浜》中的抗日英雄,其原型是湖南省武冈市邓元泰镇天心桥人夏光。夏光,1908年10月出生,2012年1月逝于南京,享年104岁。他早年投身大革命运动,积极参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武冈苏区的革命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中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和第三支队六团参谋、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员、新四军第十八旅参谋长、新四军苏中一分区参谋长、苏  相似文献   

9.
洪泽  张仁衮 《江淮》2011,(6):29
我1928年6月出生,我们党大我七岁。1940年7月,我考入潜山县野人寨临时中学。当时,正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进犯皖西南时期,我目睹潜山县城被日军炸为一片废墟,而国民党部队却消极抗日,萌发了参军抗日的念头。我们班的19名同学受到学校唐老师抗日思想熏陶,在秘密商量之后,于1942年8月23日到无为集体参加了共产党的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我被分配到第三大队当文书。  相似文献   

10.
<正>全面抗战初期,陈毅任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他麾下第2团战功赫赫,创下了新四军江南首战日军、首俘日寇、首克敌据点、首次攻占敌县城的辉煌记录,被江南百姓誉为“新四军老虎团”。而“老虎团”的首任团长张正坤,是陈毅十分器重的一员骁将。  相似文献   

11.
《福建党史月刊》2013,(21):36-36
1940年,抗日的烽火已熊熊燃烧了3个年头。持久战拖得日寇气急败坏。日寇开始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为战胜困难.抗日根据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党课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新四军第七师政委、建国后曾担任第一届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的曾希圣诞辰100周年。5月20日至21日,安徽省、巢湖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在无为召开了“曾希圣与七师暨皖江抗日根据地研讨会”。省、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代表丁继哲、沈培新、徐则浩、陆德生、吕保成,北京、广东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代表胡溪涛、彭卉、赖竹岩和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信琼、部分新四军老战士代表及巢湖各县(区)委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60多人参加了会议。巢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钱征到会并致欢迎词,市委书记周光全看望了与会代表。研讨会上,新四军老战士代表纷纷发言…  相似文献   

13.
钟期光在江南敌后李思贤抗日战争期间,钟期光同傅秋涛,率湘鄂赣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部队转战江南,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下面叙述的是钟期光在江南抗日的几个故事。料敌如神1938年4月,新四军组建抗日先遣支队,粟裕任司令员,钟期光任...  相似文献   

14.
正郑刚(1916-2006),原名郑大银,安徽省岳西县河口寺区(今黄尾镇平等村)人,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8年10月初,他来到舒城县新四军第四支队驻地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1月,岳西、舒城等县的新兵被编入了"淮南游击纵队"东进抗日。游击纵队分为3个中队。郑刚分在第一中队,活动于无为、庐江、肥东等地。由于为人机警,作战英勇,郑刚受到领导的提拔重用,先后任四支队政治部执法科侦察员、谍报员。"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二师成立,第四支队被改编为二师四旅。郑刚先后任新四军二师政治部谍报员,侦察队便衣班长、副排长、排长,后调任四旅十二团副连长。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93,(Z1)
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立不久,陈毅外出视察。这时日寇突然向新四军发动进攻,粟裕凭着智慧和胆识,从容镇定地指挥少数兵力顽强抗击,终于重创日寇,化  相似文献   

16.
史文敏 《党史纵览》2009,(12):36-38
张爱萍(1910—2003)。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省达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领导建立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杜维佑,16岁参加新四军,18岁入党,一生历经血雨腥风,无数次出生入死,是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年,杜维佑出生于徽州岩寺。1938年2月,共产党南方各游击队组建新四军到岩寺集中整编,杜维佑毅然报名参加了七政训练班,踊跃投身于抗日革命洪流,结业后在当地以小学教师的身份配合新四军开展党的工作,1940年3月加入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淮南抗日根据 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创建的 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又称皖东 抗日根据地。因津浦铁路从皖东境 内穿过,日军占领津浦铁路后,皖 东被分割为路东、路西两个地区。 邓子恢是开创淮南抗日根据地 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4年4月,邓 子恢随同新四军军长叶挺渡过长江,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成立新四军江 北指挥部,为将来建立淮南抗日根 据地、发展华中抗日武装力量做好 准备。  相似文献   

19.
迎难上,八条格起家1938年9月,异常惨烈的武汉保卫战接近尾声,日寇倚仗军事优势,攻陷了武汉周围广大地区。此时的敌后游击战场,由于中国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创立了一个又一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像钢针一样楔入敌人统治区的心脏。面对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寇3至6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已告破产,不得不改变侵华方略,攻占武汉后,由战争初期对国民党“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同时,把军事打击的重点转向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抗战进入了更加艰苦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新四军作为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一支重要力量,于1937年10月,由在南方八省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她在八年抗战中,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在大江南北点燃抗日游击战争的烽火,成为南国抗日的中流砥柱.继而,在解放战争前期,又为人民解放事业再立新功,直至1947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止.新四军这个光辉的名字及其创下的功绩,将永载史册.本文摘选的是曾对抗战起过重要作用的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创办的重要报刊,作为对新四军及抗战胜利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