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强国的必然要求。涉外法治建设亟需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高校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但是从目前各高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看,培养体系与评价机制不健全、理论教学与实务训练严重脱节、高校之间普遍缺乏合作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实务训练及与涉外法律实务部门之间的交流,鼓励高校法学专业间加强合作共建,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培养出更多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是落实素质教育和科学发展观、培养现代化综合应用型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截至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党务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目前教学中研究高职院校政工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就高职院校党务政工干部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旨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主体的经营和管理中,非诉讼法律业务越来越多。各类法律院校应重视非诉讼法律实务人才的培养。应从非诉讼法律实务专业或课程的设置入手,建设非诉讼法律实务教学队伍,探索非诉讼法律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非诉讼法律实务课程的考核标准,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非诉讼法律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4.
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正在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进行落实及实施。本文就《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从认识“做”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到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情境项目的选取,以及情境项目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的阐述,以突出“做”在高职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地方公安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立足当前公安一线需求与公安院校专业教育之间的鸿沟,探索刑事技术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新模式,研究校局深度共建视野下的人才共育创新机制,改革实践新的课程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建立符合新时期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和公安实战新需求的刑事技术实战人才培养综合体系,对促进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对构建地方公安特色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扬 《法制博览》2022,(4):163-165
刑法课程是高职院校法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基础,该课程作为一项针对刑事行为的专门性法律,即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注重实践性的培养,才能够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在培养高职院校法学人才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此要结合课外实践与课内实践的各种优势,整合教学资源,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刑法教学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冰 《工会博览》2009,(7):146-147
本文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角度,分析了职业道德在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关键性作用,概括了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内容,并结合高职教育的实践和实际,分析高职院校如何在职业素质培养中突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培养的“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高职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质量和效益,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王晓 《工会博览》2009,(3):140-140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院校中所学的基础知识远远达不到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本文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结合实际教学,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韩凤然 《法制博览》2022,(12):163-165
高职高专法律专业实训课程是重要的技能训练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法律技能的必要且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实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高职高专法律专业实训方面应在硬件设施、"双师型"师资力量、实训基地建设、激励机制等方面予以完善,使实训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和法律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谢丹 《法制博览》2022,(11):163-165
法医学本科教育作为目前我国法医学人才培养最主要的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只有进一步对法医学教学进行改革探索,重视课程思政教育,制定更加合理、高效的法医学实习计划,增强与公检法系统专家的合作,提高法医学本科生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