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民间组织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拓展教育服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帮助问题青少年"再社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模式、社区民间组织支配模式、双重模式、合作模式等四种本土化模式。要使社区民间组织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如下对策:改变社区民间组织现行的登记监管体制,并以此为基点构建一个全新的法律制度框架;理顺社区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扶持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加强社区民间组织能力建设,扩充多层次的服务项目;加强社区民间组织的宣传功能,积极吸收青少年群体参与社区民间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
政府培育与发展社区民间组织首先应从社区民间组织的功能定位出发,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培育、分类管理。此外,还应加快职能转变,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的中介服务功能;完善法律体系,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全自律和问责机制,规范社区民间组织行为;继续深化各项配套改革,为社区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域外P2P行业监管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我国P2P小额信贷中介服务机构所兼具的创新性金融服务机构、投资咨询类中介服务机构和电子商务金融创新服务平台的三重性质,我国应当尽快完善并不断发展P2P小额信贷中介服务行业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践行多方推动、统筹兼顾、虚实结合、着力创新、注重实效、规范发展、保障安全的新型监管理念并将政府主导型监管制度和市场需求引致型监管制度演变相结合,从而建立起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监管、银监会在相应业务领域紧密配合、地方政府严格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工信部门积极参与的P2P行业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是对旨在影响公民结社行为和民间组织活动的各种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统称,这些规则的集合体是决定公民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表现出选择性鼓励和选择性限制相结合的政策取向,由此出现公民社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制度性因素并存局面。现行监管体制以限制和控制为主要政策取向,客观上制约着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与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建设“培育服务与监督规制并举”的能促型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应当成为优化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延边民间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中既存在着有利于其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也存在着不利的制度性因素或者说制度性障碍。这些制度性障碍包括: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上的双重许可制度,民间组织监管上的双重负责体制,年度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规定。  相似文献   

6.
会计监管法律制度是保证会计监管工作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本文在分析会计监管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型的独立监管模式、完善会计市场准入的相关制度、完善会计监管责任法制建设等完善我国会计监管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和优化应当做到坚持原则与创新内容相结合、经济性信息与非经济性信息相结合、加强管理与保护权益相结合及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完善我国的证券信息披露制度应从增设证券信息披露监管委员会以完善证券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健全证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强化持续性信息披露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迫于低碳经济转型的压力,初始阶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更需要政府适时适度监管。政府在监管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凭借丰富的监管经验做到机会型监管,但是不能始终保证监管能够有力且有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盟最早实行配额碳排放权交易,而美国的自愿碳排放权交易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两种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相关政府也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对欧盟和美国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的考察,有利于我国早期自愿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中晚期配额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用"社会组织"新称谓取代"民间组织",两者大同小异,并没有实质区别。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组织开始兴起并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当前,只有多元的社会建设主体才能满足社会现实需求。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具有公共产品提供、社会利益表达和矛盾调整等作用。社会组织在我国主体作用不明显有多重原因,因而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社会建设主体力量,需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法律体系,政府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搞好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与出路——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为例,对转型期上海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独立性困境、合法性困境、志愿性困境、有效性困境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型期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出路,认为政党推动是民间组织发展的主要力量、进一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是民间组织发展的前提条件、改革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是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途径、加强民间组织的自身能力的建设是民间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管失效的根源在于现行监管制度存在缺陷,如市场机制因存在不完全竞争,产权转让结果可能偏离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政府管制因缺乏法律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政府难逃“囚徒困境”;民商法和行政法等传统法律制度因不能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导致法律调控不力;等等。这些制度缺陷因具有内生性而不能得到自我修复,因此需要建构一个新的制度予以克服。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管法能够通过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宏观调控经济关系的调整,确立参与主体的法律地位,防止市场的失衡、政府的“错位”和“越位”,弥补民商法和行政法之局限。因此,制定一部专门调整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管关系的单行法,是克服现行监管制度缺陷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间组织广泛兴起,发展迅速,民间组织从业人员已经成为我国多元社会发展下兴起的一个重要群体。健全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对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存在着立法层次低,法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政府应为其提供良好的行政环境;配合法律措施出台;并引导民间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民间组织人员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3.
民间组织在政府和社会、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对话与合作的平台,为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福利、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再就业起到了政府和企业所不及的作用。本文阐明了民间组织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促进民间组织发展的必要性、民间组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民间组织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杭州民间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现实障碍为出发点,分析杭州市计生宣教模式——"政社合作"的创新探索。通过制度嵌入和网络重建为民间组织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建立平等和自主互动的制度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中国公民社会正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然而,现存的制度环境难以适应公民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把握公民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特征及其生长的制度环境,加紧修订和完善有关民间组织的法律、规章和政策,为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使它更好地与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5.12大地震之后民间力量的爆发不仅使我们感受普通人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辉,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将这种民间爱心有序化和制度化。因此,国家需要制定民间事业促进法和义工工作法,保障民间组织在法律的范围内发展壮大;完善民间组织的登记制度,让每一个民间组织都有合法的属性;建立健全政府对慈善的管理制度,使慈善事业得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民间借贷的活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由于监管机构缺位与法律制度滞后等原因,山东省民间借贷市场乱象横生。必须完善法律制度、规范借贷行为。坚持“疏导与防堵”相结合的立法思想,重点做好:放宽对民间借贷的限制,探索投资合法化的路径;加强民间借贷监管,规范融资交易行为;堵塞法律漏洞,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上市公司私募是私募发行与公开市场相结合的一种融资制度,其基础制度来源是美国证券注册制度以及在注册制度基础之上形成的私募发行制度。正是这两种制度的"融合"构架了美国上市公司私募的整个规则框架,使得上市公司私募的法律监管呈现出既不同于公募发行,也有别于普通私募发行监管的特点。在近几年的美国市场中,对冲基金的广泛参与推动了上市公司私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监管性问题;美国监管机构针对这种变化适时调整了相关监管策略,加强了对这类交易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预售资金的处理是其中之一。国家可在有关预售款的制度设计中引入第三方,采用托管与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处理。通过对预售款托管制度的设计和间接监管手段的加强,借助法律的规制手段调控预售市场,使其能健康发展,并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与提升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以信任、合作、规范、社会参与网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资本能够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优化政府行为、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这就要求培养公务员的公共精神与服务意识,实施诚信的政府行为;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府的回应性;培育民间组织,加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互动与合作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