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岩溶(石山)地区生态问题是指岩溶地区生物圈系统的调节 发生功能性障碍,表现是植被覆盖低、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效 率低,贫困人口众多,并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岩溶地区生 态问题已构成影响相当多的人的公共麻烦,为此,社会必须加以 关注和改变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岩溶景观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精品,在我国已开发的旅游景区中,以岩溶为主的景区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岩溶资源分布广,可开发的潜力巨大,它还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岩溶景观分布地区多是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开发岩溶资源,是使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现代旅游景区的建设。都把保护生态环境工作放到优先地位,因此开发岩溶景观还会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岩溶景观资源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应给予特别关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我国岩溶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3.
“大西南”连片岩溶地区是指北起长江以南的鄂西、湘西、怀化、黔江、黔南、黔西南、毕节,南至与越南交界的文山、昭通、百色、河池等地州的广大岩溶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这一连片岩溶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它包括了全国18片贫困区中的6片(武陵山区、乌蒙山区、九万大山区、桂西北山区、滇东山区、横断山区)。其中共有49个特困县  相似文献   

4.
我国岩溶地区的面积约为137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尤以西南地区岩溶连片,且发育典型,面积约为6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岩溶面积的一半。在这里聚居着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占我国民族总数的一半;这里少数民族人口有四千多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一半。全国有97个特困县,其中就有49个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区,也占特困县总数的一半。这一区域的不少地州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和根据地,如著名的百色起义和湘西、鄂西起义,就都发生在这一区域,这里的人民为建立新中国作出过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建国41年来,东北、西北、华北的成片贫困区域都先后列人  相似文献   

5.
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是一个农业、畜牧业、能源大区,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区农机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中央、省委连续  相似文献   

6.
灾难岁月 1957年后,卢耀如仍然做着石灰岩地区的勘探与研究工作. 那时候,国家开始困难,他们吃的大米里面还夹着豆渣、白薯等.因为有了在新安江水库等喀斯特地区的工作经验,卢耀如当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岩溶(喀斯特)研究方面的专家.因为黄河龙门也是喀斯特石灰岩地区,卢耀如再次作为主力被派去负责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陈道深  杨顺鸿 《传承》2015,(3):154-156
凌云县陇朗村是典型的西南岩溶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该地区季节性干旱缺水。目前,旱灾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以修建水柜为驱动力,调整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变革落后的耕作方式,注重发展牧业、副业、渔业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产业,并将水柜农业因地制宜地与生态恢复相结合,建立经济型、生态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位于广西腹地的大化县属于喀斯特岩溶地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任务重。近几年来,大化县逐渐兴起了一股“领导小组热”,什么工作都设立领导小组来“加强领导”。据不完全统计,大化县设立的各种领导小组最多  相似文献   

9.
毕节地区是1988年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议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探索岩溶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唯一的试验区。历经近二十年的辛勤劳作已结出丰硕的成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阶段性成就,  相似文献   

10.
石漠化治理“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燕 《当代广西》2010,(17):12-13
今年6月12日~13日,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第二次省部联席会暨现场会在百色市召开。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将在200个县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并将增加资金、技术等投入,以改善这些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我国石漠化严重的西南8省(区、市)来说,这将是一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1.
马忠俊 《创造》2011,(5):78-81
西畴县是云南省石漠化面积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全县喀斯特岩溶地质地貌面积达1135.5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5.4%,其中石漠化面积达1078平方公里。严重的石漠化不仅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地表植被覆盖率锐减、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削弱、地表水源枯竭,而且造成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土地资源丧失,生活在石漠化地区的群众生活极度贫困,上世纪80年代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为"已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桂政办发[2012]12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对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调整自治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现将调整后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毕节试验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经济建设时期的成功范例(一)毕节试验区的创建得益于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和基本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为坚定不移而又富有创造性地落实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扎实解决长期困扰岩溶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经  相似文献   

14.
毕节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被联合国有关组织确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为改变毕节地区的贫困面貌,1988年6月9日,国务院批复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年过去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取得了可喜成绩,是科学发展观思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5.
西畴县是集老、少、边、穷、战为一体的山区特困县,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其中岩溶石山区113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5.4%,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0.87亩。县情特征是山大石头多,土层浅薄,耕作难度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旱涝灾害隐患并存;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外国岩溶专家到西畴考察,认为相当部分地区“几乎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883万元,国民收入6263万元,财政收入263.5万元,人均有粮277斤,人均纯收入165元。1986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的特困县。面对西畴的贫困,县委、县政府始终没有失去带领23…  相似文献   

16.
7月15日至7月20日,中央统战部二局派人陪同欧盟专家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在贵州考察了西南岩溶地区消除贫困示范工程进展情况,并推动成立“示范工程”管理机构。在黔期间,二局人员与欧盟专家一起考察了贵州  相似文献   

17.
毕节地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岩溶地区。1988年,为了改变其贫困面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建立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支持和帮助下,毕节试验区建设成果丰硕。统一战线对毕节试验区的帮扶实践经验及规律对统一战线助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普适性,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薛跃规 《传承》2001,(1):18-19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重建(恢复)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为实现我国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新世纪里实现经济强国构想的根本方针。广西处于西部大开发前沿地区的西南大通道出海口,又拥有占全区面积约40%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喀斯特岩溶山区,目前这些地区由于水土流失,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过多而资源利用不当,导致许多村镇经济落后。虽然政府及各方有识之士为此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某些做法过于单调,效果往往…  相似文献   

19.
1988年6月9日,中国第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国家级生态试验区在毕节成立.经过20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拥有35个民族的毕节人民在联合国确认的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岩溶地区实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创造了一曲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奋斗、肝胆相照的凯歌,谱写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促进贫困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20.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因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石山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裸露,砾石堆积,呈现石质化的土地退化。我国石漠化现象主要分布在西南的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集中连片的地区,处于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中心地带。这一区域喀斯特地貌面积达32万多平方公里,占三省区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石漠化面积总和达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石漠化总面积的83.85%。一、石漠化的危害石漠化恶化了生态环境,吞噬着人们的生存空间,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