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黔东南苗族、侗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差异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起源于我国古代"穴居"文化系统,侗族木楼起源于我国古代"巢居"文化系统,为我国古代北、南两大文化类型的不同代表.文献学资料、苗、侗民族底层语言以及苗族、侗族原始民居方式遗存等均从不同角度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苗族古歌亦称苗族史诗,是苗族重要的口传神话作品。主要流行于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区。以前的学者多从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角度去研究苗族古歌,而忽视了其语言的本体性地位。本文笔者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对古歌神灵名称的语言本体意义进行考释,以阐述其文化意义,同时根据诸神的活动内容来佐证其语言本体意义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它有部分人早自春秋、战国从长江中游陆续迁到古黔中地,自然条件有了改变,加上历史上诸种客观原因,使其社会发展比较缓慢,直到明、清还残存着某些原始社会末期农村公社的遗迹。所以被人认为苗族是由原始社会超越了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呢?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提出加以探讨。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直到全国解放前夕,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情况,其中确实有些民族是由原始社会末期超越奴隶社会,径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是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4.
正如汉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过去一样 ,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苗族也有着古老而辉煌的历史。数千年来 ,尽管风云迭荡 ,人间沧桑 ,勤劳而勇敢的苗族人民仍生生不息 ,奋斗不止 ,为自己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添上了重重的一笔。遗憾的是 ,一直以来 ,致力于苗族历史与文化研究者虽多 ,成果亦丰 ,苗族人民却没有一部自己的全面而系统的通史著作。不过 ,最近由贵州民族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伍新福同志的力作《中国苗族通史》,填补了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 ,也使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养护     
严风华 《传承》2007,(2):45
我刚刚完成了一部关于广西苗族历史文化的书的写作。这部书主要是以散文的形式对广西苗族的族源、节庆、饮食、服饰、婚姻、  相似文献   

6.
苗族神话不仅是苗族古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是苗族重要的古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苗族神话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从微观上看,它有自身的文化系统的特质,从宏观上看,它更有所属广阔而深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镇宁苗族装束与历史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束,是一个民族外部形象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缓慢且不平衡。因此,各地苗族的装束及其审美理想亦表现出相对的差异性。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族人民创造了千姿百态的服饰花纹图案。从审美的角度看,这些花纹图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感和审美理想;从艺术的角度看,疑聚着苗族人民艺术智慧结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记录了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笔者近年来对镇宁苗族的装束及其花纹图案进行了调查,不惮浅陋,略呈己见,以作抛砖引玉,敬乞专家学者指教。  相似文献   

8.
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撰写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近50万字,是一部反映解放前湘西苗族社会,文化习俗和历史传统等的第一手调查材料,是迄今由本民族知识分子编著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巨著。 1896年石启贵先生出生于今湘西吉首的一个苗族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回家乡从事教育  相似文献   

9.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以下简称《古歌),是一部非常珍贵的苗族文化典籍。它概括地记载了苗族先民艰苦创业的斗争经历,生动地反映了他们认识自然、改造社会、发展自己的民族精神,是苗族先民思想文化的结晶。它不仅对于研究苗族族源、风俗习惯、古代历史、文学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对于研究苗族先民哲学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仅就苗族先民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以请教于学者。  相似文献   

10.
从狭义上看,台江苗族共有9个支系,各支系文化在具有同一性的同时,也有相异性和交叉性.之所以存在相异性其原因在于各支系历史不尽相同和支系间婚姻的限制.支系也因迁徙而导致文化的转用.在诸多传统文化因素中,语言和服饰是区别支系最首要的两项因素.  相似文献   

11.
西部方言区苗族无论在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等诸方面较之东部和中部方言区的苗族都要复杂。其内部按语言、服饰、生活环境等分成许多“支系”。这些“支系”有的是他称,有的是自称。六寨苗族就是西部苗族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六寨”的名称是由有青山寨、大寨、新开寨、华匠寨、新寨、五龙寨等6个大苗寨而得名。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等诸方面完全一致,邻近其他民族习惯称这里的苗族为“六寨苗”。1936年红军长征经贵州毕节时,华匠寨的王义佳等人曾率领苗民投奔红军,在红军首长王震等同志的关怀和帮助下,成立了“苗民自卫队”,在六寨苗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六寨苗族自称mo~(43),主要聚居在大方县瓢井区的兴隆、八堡、新开、菱角等乡。所操语言属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六寨苗族的人口已经达6000人。六寨苗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就文化教育而言,据不完全统计,97%以上的妇女(包括6岁以上的女孩)是文盲,50%以上男性是文盲或半文盲,中学文化程度的只占总人口的4%,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总人口的0.3%。从语言使用情况看,内部交际都用苗语,因此,25%左右的人不会讲汉语,20%左右的人听不懂汉语。本篇音系,就是按六寨苗语整理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苗族史诗——亚鲁王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至今口头传承于麻山苗族地区。这是一部历经千年隐忍、苦难迁徙、血腥征战的英雄史诗,广泛流传并在麻山苗族丧葬仪式中运用,它是对亡灵返回亚鲁王国时代历史的神圣唱诵。史诗的苗族语言优美,表现形式灵活多变,有的用叙事形式朗读吟唱,有的用道白形式问  相似文献   

13.
前文已对苗族中的一个支系——“九股苗”的称谓由来及其分布区域作了考析。“九股苗”具有顽强的反抗精神,其业绩无论在苗族历史或贵州历史上都有着光辉的地位。在雍正“开阔苗疆”以前,“九股苗”中私有制未完全确立,阶级分化不明显,尚处于原始社会末  相似文献   

14.
语言态度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与语言认同。本文通过对湘西地区苗族语言态度的调查,分析了苗族对于母语的认知评价,情感态度及学习、保护母语的行为倾向,解释了不同社会变项对苗族语言态度的影响,并据此对在湘西地区开展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芦笙作为苗族文化的特有象征,芦笙词中蕴含了苗族千百年来的文明,芦笙舞里包涵了苗族世世代代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与文明进程中,传承与保护苗族传统芦笙舞蹈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其方式可以通过设立芦笙艺术节和芦笙大赛、建设芦笙博物馆、制作芦笙纪录片,保护民间老艺人,注重芦笙文化的传播力量,及在现代校园和教学体系中传承苗族芦笙舞蹈与芦笙文化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蕴含着原始的生态审美观。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审美文化,可以发现许多原始宗教意识的痕迹,它们通过日常的服饰、歌舞、丧葬和节日庆典等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强调万物有灵外,原始宗教意识促成了主体之间同生共处和主体间性关系思想的形成,构成了苗族和谐生态审美观的价值核心。原始宗教对主体间性的支持,使得苗民与自然万物平等地交往、对话、沟通和融合,从而形成包括天与人、神与人和人与人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17.
《姊妹歌》是一首反映古代苗族社会中男尊女卑、男女经济不平等的诗歌,也是苗族妇女对失去生产资料和家庭地位的悲惨命运进行抗争的诗歌。它体现了苗族地区母权社会崩溃和父权社会确立的历史变迁。通过《姊妹歌》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的社会问题,对苗族历史文化特征和苗族妇女地位也能窥探一二,对苗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独特的迁徙史、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造就了苗族服饰的独特款式、图案和色彩运用,使之成为现实存续而包孕丰富信息的"无字史书"。从民族文化发生学、民族文化背景学、民族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伦理学、民族文化美学角度来解读苗族服饰,能够获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而全面理解,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知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神话思维的特征之一是神秘性。这一点,笔者曾在《从苗族创世古歌看神话思维的神秘性》(《思想战线》1986年第四期)一文中作过论述。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从苗族创世古歌来看神话思维的又一特征——感官性。据心理学家研究,婴儿呱呱坠地后,从他生活的环境与自己的关系中,就欲寻取新的经验,以求得生存与发展。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之后,同出生的婴儿一样,产生了探索、认识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在产生神话的原始社会,原始人是凭着感官作为他们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当时,生产水平极其低  相似文献   

20.
《贵州民族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刊登田玉隆同志《从史学结合民族学看巴国与苗族关系》的文章里面有这样的叙述,摘要如下: 1“解放前黔东南苗族中‘有许多痕迹可寻’:黔东南苗族崇拜‘白虎’为祖先,他们把‘白虎’叫‘片甫’”。 2“苗族说:‘片甫’是苗族固有的,不是学自汉族,它也不是‘鬼’(只是祖先),是保护大家的”。 3“对‘白虎’的崇拜不仅是台江县苗族有,在剑河等其他地区的苗族也有。土司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