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珂  欧阳杉 《法学杂志》2012,33(3):66-70
绿色经济的概念为突破可持续发展机制面临的这个瓶颈在理念和方法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和选择,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绿色经济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与和谐。绿色经济的概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珍贵,有利于克服经济高度商品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深化和危机,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对中国等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尤其重要。在中国经历了举步维艰的绿色经济目前正在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
目次一、林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二、我国林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分析三、可持续发展语境下林权制度的价值取向四、我国林权制度的完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一、林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一)林权的概念目前,林权的概念尚无定论。一方面,因为林权是权利的下位概念,权利不明,则林权不分。另一方面,我国关于林权的概念在多部不同性质的法律和不同时期的政策文件中隐藏、演绎。1.林权概念的有关学说和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3.
环境法典编纂方法论:可持续发展价值目标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典编纂的方法要义在于确立可持续发展为法典价值目标,重塑与之契合的生态环境基石概念并构建环境法律关系,将可持续发展确定的价值体系外化为环境法典的调整范围与规范构造。生态环境概念兼具宪法依据与实践趋向,予以界定后有助于走出立法保护对象的概念困境,经与可持续发展耦合性重释后,在环境法典中明确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类型化调整范围。环境法典编纂还需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方法通过法律关系构造进行规范转化,通过重构环境法律关系,建立“权力—职责”“权利—义务”立体结构,将可持续发展目的价值与生态安全、环境公平、公益保障等工具价值予以具体展开。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自诞生以来,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基本思想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并逐步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渗透。成为当今社会最热点的问题之一。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众多。这是因为,可持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时的一种理想经济和技术模式,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然后以淮北市为例,通过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法学领域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从观念到制度的法律过程;二是可持续发展法从代内公平到代际公平的价值取向;三是可持续发展法从分散到整合的环境整体观;四是可持续发展法从概念到行动的三个关键环节,即教育、研究和培训  相似文献   

7.
正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城市交通系统中,是对现代城市交通的创新和变革。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城市中每一位出行者的权利,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本文阐述了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概念,并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对公交优先、透水路面、凉爽路面以及完整街道等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环境法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具体反映。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环境法的概念虽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应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概念联系起来,为环境法的概念作出更为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一、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涵义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的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了人类社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总原则,并将其表述为:“既满足当代人类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这个表述还仅仅是一个原生的基本的界定,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北沙尘暴地区生态移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生态移民概念的界定入手,系统阐述了生态移民与我国西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我国西北典型的沙尘暴地区生态移民形成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西北地区生态移民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传统法律提出了挑战,并引发了对传统法律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是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注入传统法律中,实现法律生态化的过程.法律生态化涉及整个法律体系的变革,因此,专利法的生态化也概莫能外.通过对专利法生态化的概念进行界定,进而对专利法生态化改造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振兴东北,应该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包括经济的腾飞,也应包括生态环境的改善,振兴东北的目的,是为了东北地区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地质公园法律规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地质公园既具有“地质”内容,又具有“公园”特征,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既可以保护地质遗产,又能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念及理论基础,接着分析了国家地质公园现状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国家地质公园立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类自诞生以来,从未停止对发展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发展已成为人们重新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核心与焦点问题,于是,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审视、批判传统的发展观,探讨并描述未来的发展景象。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15.
环境税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将税收运用于环境保护,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服务,是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政府环境管理所面临的环境经济和立法的紧迫问题。本文研究环境税收基本问题,阐述环境税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环境税的经济学理论和税法意义。一、环境税的概念环境税是指具有调节与环境...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中国自古就有。翻阅中国古代典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以及古代先哲们的著述,无不闪烁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当古代先民从采集和捕猎为生转变为农耕和养殖为主的生产活动,标志着人类社会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时,生态环境问题渐渐凸现。农牧业生产依赖自然条件,又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破坏性的利用活动,有增无减。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洪水及干旱等自然灾害困扰着人类。人们开始…  相似文献   

17.
论文采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剖析安全科技人才与煤炭工业安全科技人才的内涵与外延,并采用比较的方法对其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指出了安全科技人才与工业科技人才、煤炭工业安全科技人才与煤炭生产科技人才有着各自的内涵与外延,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与着眼点不同,具有的质的不同,具有不可替代性.只有科学地认识与理解煤炭安全科技人才的概念,正确区分相关概念之间的异同,才能在工作实践、相关研究及其统计中区别对待,为煤炭工业安全科技人才教育与煤炭工业安全生产提供政策依据,进而推动煤炭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8.
矫波  李累 《经济与法》2002,(4):36-37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出现于国际社会关于环境问题的争论日趋激烈的20世纪70年代末。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采取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方针,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今,全球性的资源、环境人口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纪之交的热点问题。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力量,而且还需要有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协调配合,其中人文道德精神的作用尤其不应忽视。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个词来源于生态学,并具有牢固的科学基础,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多维的概念,发展是指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人的素质以及生…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高效、循环利用资源,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循环经济下的一种新的资源观,可以减少对稀缺物质资源的依赖。本文依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提出了生态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的概念,试图提供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