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长 《学理论》2009,(26):62-63
和谐社会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非监禁刑体现了刑罚轻缓化、刑罚人道主义和回归社会的理念。作为现代刑罚的发展趋势,非监禁刑在我国将会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维嘉 《学理论》2013,(24):121-122
刑罚轻缓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是我国立法和司法都需要遵循的规律。刑罚轻缓化在未成年人犯罪上更应予以凸显。未成年人因心智的特殊性,在法律上对其犯罪应与成年人犯罪区分对待。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施行前,我国刑法已然对未成年人有着特殊的保护,虽然不够完善和全面。在刑法修正案八中,对于对未成年人的刑罚轻缓化有了更多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胡婷 《学理论》2013,(13):120-121,126
在倡导人权,主张刑罚轻缓化、个别化的今天,刑法中的人格问题越来越受到刑法学界的关注。表现出刑法谦抑精神、体现人权保障的人格刑法理论的出现凸显出其重要的理论价值。通过讨论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引入的现实环境,并对该理论的引入进行一个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刑法谦抑性及其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媛 《理论探索》2011,(5):134-137
刑法谦抑性的本质在于刑法的补充性。学界和实务界对刑法谦抑性的实现途径存在一定认识误区:即刑法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非犯罪化,刑罚改革的方向应以非刑罚化为主,尽量做出对被告人有利的刑法解释。刑法谦抑性应有其边界,即在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之间,要在"严而不厉"中实现谦抑;在刑罚化与非刑罚化之间,要在适度轻缓中实现谦抑;在特殊案件中,要在具体规定与一般原则之间实现谦抑。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犯罪刑罚轻缓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而我国经济犯罪惩罚还存在刑种设置单一、财产刑适用不足、量刑情节模糊等问题。为使我国经济犯罪刑罚改革跟上世界刑事法的发展潮流,应在宽严相济形势政策指导之下完善经济犯罪惩罚的财产刑和资格刑,对现行刑罚模式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6.
强调财产刑的人道主义执行越来越成为法治发达国家刑事司法的重要内容。随着财产刑适用范围的日益扩张,我国财产刑人道主义执行日益被刑事立法所关注。这不仅顺应了世界刑罚发展趋势和刑罚的轻刑化和社会化,而且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发展要求。这就为我国财产刑人道主义执行提供了可能。因此,我国要完善罚金刑的适用,设立财产刑减刑制度,保障被执行财产其他权益人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7.
现代刑事政策与儒家法律思想在很多层面存在共鸣与契合。从“宽猛相济”、“德礼政刑”、“省刑罚”等角度来看,儒家法律思想与“宽严相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罚轻缓化”等现代刑事政策之间具有牵连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在适用刑罚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审时、宽严有度。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的特点及犯罪原因的特殊性,对未成年犯科刑时应当体现出轻缓、宽容的一面,对较为严厉且不能实现刑罚目的的无期徒刑、财产刑及资格刑的适用应当作出相应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刑法体系中,刑罚社会化制度虽然已经普遍建立,但是,随着法治的不断发展,其很多缺陷也日益凸现。本文以我国刑罚社会化的类型划分为基础,从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四个方面对刑罚社会化制度的若干缺陷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管制刑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刑罚方法,有利于避免短期自由刑的交叉感染现象,同时也可以节约刑罚成本,符合当今世界刑罚的开放化、社会化、人道化的发展方向。但是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如具有弱惩罚性、监督机制不完善、适用范围过窄等等。健全和完善管制刑制度应从加大惩罚力度、扩大适用范围、增加易科拘役刑和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武梅 《学理论》2012,(20):88-89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中适用"赔钱减刑"引发了社会各界很大地争议。有人认为,金钱的介入挑战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潜藏着司法腐败的危险;也有人认为",赔钱减刑"能够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符合刑罚轻缓化趋势。对该政策的具体落实,应从立法上加以完善,树立"以人为本"的量刑理念;明确适用条件和范围;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作为实践国际刑罚改革理念的一种行刑制度,以追求刑罚的教育目的和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为宗旨。对社区矫正实质内容的合理框定是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基石;对社区矫正国际化的全面认知是完善我国社区矫正的现实依据。中外社区矫正的理论根基、立法体系、执行主体范围、矫正类型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借鉴社区矫正的国际化经验,探寻社区矫正的本土化,将有助于实现社区矫正制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领域的朝阳制度,代表了现代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被世界各国广泛适用.社区矫正以行刑的人道化、社会化和个别化,实现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在我国推广并完善社区矫正,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监禁刑为主的近代各国刑罚体系,在矫正罪犯和恢复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中,以监禁刑为主的刑罚运行成本在不断增加,其改造效能也有待加强。非刑罚化是对犯罪行为处罚,在不适用刑罚而采其他处罚手段能达目的时,可排除刑罚适用的责任承担方式,其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且符合刑罚发展趋势和保障人权之需要。研究我国非刑罚化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与实践基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所谓刑法的有限性,是指刑法的调控范围以及刑罚手段的运用是有限的,而不是无穷的。具体而言,刑法的有限性又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刑法触角的有限性,二是刑罚发动的有限性。所谓刑法触角的有限性,又称刑法调控范围的有限制性,是指刑法调控的对象必须是在行为人意识支配下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刑罚发动的有限制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条件上:第一,刑罚发动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刑事案件的发生;第二,刑罚发动的实体法条件是刑法的规定性,该条件通常需要通过"罪刑法定的要求"和"犯罪构成要件的限制"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三,刑罚发动的程序性条件是指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与自由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储陈城  李帅 《理论探索》2012,(3):137-140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的规定,对于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犯罪在刑罚的设置上呈现轻缓化趋势,并且禁止适用死刑,这不仅使刑法与我国的优良传统相契合,而且符合刑法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但该规定在老年人年龄的认定、起算基点和死刑禁用的例外情形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进一步完善刑法关于老年人犯罪的规定,对老年犯从宽处理的年龄认定应以结果发生时为计算基点,对老年犯禁止死刑的年龄起算点应以犯罪时为基点,取消对于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犯禁止死刑适用的例外条款。  相似文献   

17.
董淑华 《学理论》2010,(19):149-150
刑罚执行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刑罚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活动,它是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刑事执行法,在实际执行中缺乏系统、具体的规定,因此,诉讼活动结束后,在刑罚执行中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给对检察机关履行刑罚执行监督带来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8.
曾艳莲 《学理论》2013,(20):122-124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刑罚执行方式,具有开放性、社会化等特点。尽管根据我国现有的规范性文件,司法行政部门是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但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在社区矫正中依旧有着独特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刑事禁止令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况,认为确有必要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而采取的一项监管措施。禁止令制度是刑罚“严而不厉”的体现,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刑法修正案(八)》中刑事禁止令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刑罚体系的一项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刑罚目的之价值是刑罚目的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刑罚目的的价值是在厘清刑罚目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解和辨析其价值,以期更好地体现出其惩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法益之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