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政策》2008,(9):1-1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规划,抓紧推进,在全省形成“两圈”互动、“两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周顺明 《政策》2009,(9):37-39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11月,省委、省政府适时地作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战略决策。至此,我省17个市州(区)的经济发展蓝图,全部纳入其中。现已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圈”为两轮的“两圈一带、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标志着湖北发展进入区域协调推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一带两圈”展宏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天舒 《政策》2009,(2):19-2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未来,继提请中央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图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坚持统筹兼顾、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常贤波 《政策》2009,(6):38-40
正值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渐入佳境.之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也拉开了发展大幕——鄂西圈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即将出炉。鄂西圈将以生态保护为主旨,以文化旅游为抓手,以绿色生态产业为支撑,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那么到底怎么建设鄂西圈?如何解决圈内矛盾和发展难题?这是全省人民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为给大家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5.
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是我国现阶段旅游业发展所应采用的重要战略。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的启动,为湖北省旅游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充分重视并发挥政府在“湖北双圈”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对实现湖北旅游业的合理规划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北政报》2010,(13):35-36
<正>鄂政发[2010]4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在全面实施"以武汉为龙头,加快建设武汉城市旅游圈,积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并进,双轮驱动"的旅游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全省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开拓  相似文献   

7.
《政策》2008,(8):11-13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指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地域范围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主要内涵是: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发达的旅游产业为引擎.推动鄂西地区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8.
叶丛 《政策》2009,(8):23-24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战略构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加快鄂西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保康地处襄樊市的西南部,是襄樊大荆山旅游区的核心区,也处于湖北传统“一江两山”旅游圈的几何中心。“鄂西圈”战略的实施。无疑为保康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鄂西圈”建设进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生态文化旅游内涵,扎实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楚钰 《政策》2008,(10):21-25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指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编者注)。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鄂西圈”内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市(州、区)普遍认为,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鄂西地区实际.  相似文献   

10.
《湖北宣传》2009,(3):31-32
两圈驱动: “两圈”指的是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其周边100公里范围以内的8个城市(黄石、鄂州、黄冈、孝感、成宁、仙桃、潜江、天门)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简称“1+8”)。  相似文献   

11.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明 《世纪行》2008,(10):20-20
为加快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加快武汉城市圈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宜昌、襄樊等城市为中心,以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等旅游景区为核心,包括宜昌、神农架、荆州、恩施和襄樊、十堰、荆门、随州等8个市(州、林区),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0%和70%。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7月28日至29日在武昌举行。全会公报强调.做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起步工作,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相似文献   

13.
吕东升 《政策》2009,(1):27-31
2008年11月10日。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林业局等单位联合主办了“解放思想、协调发展、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高层论坛”。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吕东升等领导、专家,在论坛上纷纷建言,纵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长安 《世纪行》2011,(8):14-14
我省宝玉石资源的优势明显我省宝玉石资源主要分布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鄂西圈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为重要抓手,以惠民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若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构建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首先要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发展模式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其构成要素系统,最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以便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20日,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今后一个时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确立了基本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决定》的出台.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我省区域发展格局.加快鄂西地区发展步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09,(2):F0003-F0003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圈内生态良好、文化多样、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8.
李妍辉  刘敏 《求索》2011,(10):152-154
近年来鄂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鄂西经济新的增长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提出具有双重目的,既要促进鄂西经济的发展,又要进行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加强立法对旅游活动的调控是实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比较和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严羡兰 《世纪行》2009,(1):39-40
一、发展三峡库区生态文化旅游意义重大 鄂西地区8个市、州、林区,有一半以上滨临长江和汉水.并延伸至川渝地区.以三峡库区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既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作用表现为4个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湖北政报》2009,(16):15-15
<正>鄂政发[2009]36号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建设规划》(2009—2020)、《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