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家驹 《各界》2014,(6):59-61
1986年春,解放军出版社《星火燎原》编辑部约我撰写林彪传。虽说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要写一个已定性为“叛党叛国、谋害毛泽东主席的元凶”,我笔触的尺度怎么把握?编辑部主任王长龙给我消除疑虑,说他们编辑部准备为元帅立传,不能没有林彪,林彪是个特殊人物,写他的书,目前只能作为内部读物,出版计划已得到总政宣传部的批准,  相似文献   

2.
一 我是1965年11月入伍的。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卫生队,1967年4月调入二大队六中队。二大队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林彪的警卫部队。1968年5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被任命为六中队一分队队长,是林彪的“随卫”警卫员。林彪出行时,  相似文献   

3.
李根清 《各界》2014,(5):6-10
林彪说“都是例行公事” 1964年10月,我从首都警卫师调到林彪办公室,给林彪当了两年内勤。1967年新年一过被调到秘书办公室,协助机要秘书于运深做文件收发管理工作,不久被军委办公厅任命为林彪办公室保密员。关于这次工作调动,叶群同我谈话说:“首长这里的文件都是最高机密的。现在这个形势,从外边再调一个人来我和首长也不放心,所以决定叫你去管文件。你是党员,支部也认为合适。”叶群反复强调要“守口如瓶”。  相似文献   

4.
李根清 《各界》2014,(12):20-24
奇特的衣食住行 新中国成立了,和平到来了,林彪也病倒了。被病魔纠缠的林彪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然而展现出来的另外一种奇特,同样让人们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5.
1971年“九一三”林彪事件后,周恩来总理利用“批林整风”运动的机遇,尽力倡导批判极“左”思潮,深得人心。但是,随着“批林整风”运动的深入进行,不可避免地要牵连到江青。“文革”之初,《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出笼,曾经为“文革”鸣锣开道,江青更曾因有“林彪同志委托”而得意洋洋。而且,如果要认真深入地批判林彪,这就势必导致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因此,江青极力阻挠,毛泽东也不能容忍周恩来总理继续批极“左”。  相似文献   

6.
滕叙兖 《各界》2011,(8):32-34
林晓霖是林彪的大女儿。生于1941年,其母是林彪前妻张梅。林晓霖出生后。随同母亲在苏联生活,1950年才回到中国。“文革”中,林晓霖因一篇辩论文章而获罪。  相似文献   

7.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是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给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回信,意在帮助林彪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悲观思想认识,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吕学文 《各界》2014,(4):18-19
我1965年11月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卫生队,1967年4月调入二大队6中队。二大队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林彪的警卫部队。1968年5月,我被任命为六中队一分队队长,是林彪的“随卫”警卫员。1969年春,我参与了国防部长办公室(简称林办)机关工作,除了跟随做警卫工作外,还是“林办”主任叶群的游泳教练,并负责她的游泳安全。对林彪的出逃,我既是拦截者,又是追击者,那时的情节,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9.
邱承光 《各界》2014,(4):14-17
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叶群同林彪一道受到大批判,但抛开政治不谈,生活中的叶群也许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面目可憎”。林彪集团“四大金刚”之一邱会作的次子邱承光,在其回忆录中,对叶群其人多有评述,让人看到一个政治脸谱之外的叶群。  相似文献   

10.
又一种假     
中国在“打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假,一般是指把假的说成真的。最近我又看到一种假。这就是林彪的女儿林豆豆把真的说成假的。林彪明明是自己出逃的,豆豆却公然讲林彪是被叶群绑架上飞机的。她为了推翻她过去写的揭发材料,又说:“自己(指林豆豆自己)过去写的东西‘很多是假冒伪劣产品’。”林豆豆过去揭发林彪的文章,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冒  相似文献   

11.
程世清,1918年生,河南新县人,解放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他曾斡旋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九·一三”事件之前,他曾向毛泽东报告“林彪可能要逃跑”。他因“上了贼船”受到审查和逮捕,而后又被免予起诉,在孤独和落寞中度过了晚年,2008年4月29日病逝。  相似文献   

12.
张杰 《各界》2012,(10)
1981年9月15日上午,已被关押了10年的“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吴法宪,在几位公安人员陪同下,乘车离开秦城监狱,踏上了保外就医之路。  相似文献   

13.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就是有名的“五七指示”。而这封信的起因,却少见提及。近日,读到《邱会作回忆录》,才窥见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4.
潘祝平 《各界》2014,(6):23-25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发生兴师动众为林彪之子选美事件,历时近三年,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江苏是重点地区之一,经反复折腾,先后有三名女青年被选调北京。  相似文献   

15.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就是有名的“五七指示”。而这封信的起因,却少见提及。近日,读到《邱会作回忆录》,才窥见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6.
吴东峰 《各界》2010,(3):91-93
黄永胜将军(1910—1983),高大魁梧,长耳厚唇,貌丰神朗,神采飞扬。晚年因涉及参与“林彪事件”入狱,见之者谓容色大异,骨瘦如柴,萎靡不振,无不长太息也。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准备、阅读和评估的施治技术的三个阶段,阐述了三个阶段的价值、原则内容、技术控制及施治平台.  相似文献   

18.
慕安 《各界》2010,(5):18-20
1971年8月20日,许文益到达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为驻蒙古大使。刚到任就遇到“9·13事件”——林彪叛逃坠机温都尔汗,他与蒙古当局就此事件进行了一系列交锋。  相似文献   

19.
李德,解放军总后勤部副军职离休干部,1928年生于苏州,1945年参加革命。1959年12月至1965年任国防部部长林彪办公室中校秘书,之后任高等军事学院社会科学教授会教员、总后指挥学院副教授、总后政治部副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20.
《各界》2012,(1)
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依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0名主犯进行了公开审判。电视直播时,万人空巷。无数被冤屈、受迫害的人们,都期待着惩办“四人帮”,还历史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