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在性心理异常犯罪案件侦破中,法医物证鉴定至关重要,笔者在工作中遇到几例这类案例,报道如下: 案例1 1995年6月6日,朝阳区李××着睡衣仰卧死于居室床上,颈部被一肉色连裤袜缠绕多圈,双手被一白色连裤袜捆绑。 提取死者阴道拭子及其家门外一只无跟肉色短袜上斑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尤为突出, 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想更有效 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应在认真分 析犯罪原因的同时,净化社会环境。 一、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家庭因素:①过度溺爱子女的家 庭,其子女的性格具有明显的任性、自我 为中心的特点。有这种性格的青少年,一 旦步入社会,很容易产生自私、任性的态 度,以及追求自我的形象,置法律规范于 不顾,从而产生违法犯罪行为。②外出做 工放任子女的家庭,其子女常年得不到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青少年犯罪在各类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大,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之所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是由青少年自身心理不成熟与外界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正,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它是全社会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需要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困扰全社会的难题,需要运用各种措施对其进行治理。从青少年犯罪的类型特征来看,运用犯罪被害理论中的惯常行为理论进行调查被害,提出具体的被害预防措施来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可行的。但这一调查必须以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学因果关系的设立为前提。在惯常行为理论的视野下,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学因果关系的成立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也是通过实证调查证明这一因果关系的变量。 相似文献
8.
<正> 青少年犯罪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认真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对于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贵州省情况看,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笔者就我省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在谈及青少年犯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青少年的概念问题。对这个 相似文献
9.
社会弱势群体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弱势群体犯罪的研究应首先从分析犯罪原因入手,以期寻找出预防弱势群体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调控政策、承诺可置信性与信赖利益保护——动态不一致性理论下的宏观调控法治建构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发改委关于制定宏观调控基本法之立法动议的提出,宏观调控的“规则之治”再度引起法学界的关注。然而,对于调控措施在时间序列上的一致性,即调控承诺的可置信性之法理考察仍暂付阙如。依循动态不一致性理论,有必要围绕信息费用约束下的归责原则、责任构造以及立基于知识分工的实施机制确立信赖利益保护,以之作为在调控主体与受体间重新分配违背调控承诺所致损失的分割器,为稳定调控受体预期、提高调控绩效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婷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13(5):118-125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毒品犯罪猖獗,农民(包括少数民族)是贩毒的高发群体。这除了跟特殊的地缘位置有紧密联系之外,还与他们自身的弱势地位有关。各种能力的弱势和地理、文化的边缘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他们参与贩毒,从而在贩毒方面表现为多体能型、马仔型的特点。要想遏制毒品犯罪,就必须加强边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弱势群体赋权,加强其各方面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Christine J. Hammond M.Sc. ; John W. Bond D.Phil. ; Timothy D. Grant Ph.D.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2009,54(2):376-381
Abstract: Substance use has an effect on an individual's propensity to commit acquisitive crime with recent studies showing substance users more likely to leave forensic material at a crime scene. An examination of acquisitive crime solved in Northamptonshire, U.K., during 2006 enabled 70 crime scen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to be analyzed for substance and nonsubstance use offenders. Log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es have identifi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rime scene behavior predictors that were found to be either present at or absent from the crime scene when the offender was a substance user. Most significant predictors present were indicative of a lack of preparation by the offender, irrational behavior, and a desire to steal high value, easily disposed of, property. Most significant predictors absent from the crime scene were indicative of more planning, preparation, and execution by the offender.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how this crime scene behavior might be used by police investigators to identify offenders. 相似文献
13.
女权心理学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女权心理学试图揭示西方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中的男性中心偏见 ,反对扭曲和病态化女性的经验与行为。在女性心理的研究中 ,它既反对夸大性别差异 ,也反对抹杀和取消性别差异。女权心理学质疑西方主流心理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认为自然科学的经验实证范式不适合心理学 ,心理学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进行价值中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音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6.
前沿性的犯罪构成理论在宏观上应关注这样一个事实 :在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 ,由极其复杂的权力机制决定了犯罪的成立与否 ,所以不能仅基于国家权力来讨论犯罪构成。实际上 ,正是在国家权力和非国家的行为评价机制间不易察觉、难以描绘的冲突与调和、抗争与妥协的运动过程中 ,沉寂的事实要素最终得以生成为被法律框定、具有形式意义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 ,从而填充着犯罪构成框架结构中的空域。 相似文献
17.
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Fear of Cri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rrall Stephen; Bannister Jon; Ditton Jason; Gilchrist Elizabeth 《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2000,40(3):399-413
18.
19.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三种话语形态,即"我的"心理学,"你的"心理学,"我与你的"心理学.不同的话语形态蕴含了不同的研究模式,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是"我"、"你"的关系."我"、"你"长期各自为阵,成为两极.话语上的割裂最终导致了心理学的科学性与现实性的割裂.只有在"我与你"的话语形态中,通过对话,才能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与现实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张谦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4):41-47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期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社会不同阶层群体的分化。使社会劣势群体问题突现出来。面对社会劣势群体问题的严重化,我们必须加强对策思考并在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化解21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发展进程中的这道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