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常言道:死生事火。死和生都是人们生活中的人事.养生和送死是人们生活中的常事.由此而形成的与生死相关的社会习俗.也就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丧葬习俗就是其中之一。就笔者所知.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武汉市郊乡村的丧葬习俗.包括人葬方式、丧葬消费和葬礼三个方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武汉市郊乡村传统的人葬方式是世俗村民以遗体入棺土葬,佛、道人士实行火化瓮葬。  相似文献   

2.
永靖傩文化     
《党的建设》2009,(12):15-15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  相似文献   

3.
香港是一个宗教开放的城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孔教、印度教、锡克教等都有不同种族的人士信奉。香港也是个迷信习俗较盛的地方,鬼神观念及崇拜神灵行为相当普遍。远在1000多年前,佛教即已从内地传到香港。1841年,罗马教廷在香港设立监牧区。1849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不仅影响了西域各族民众的日常行为体系和价值体系、促进了西域宗教文化的发展,而且表现出官方信仰的政治导向性和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世俗化特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儒学、道教还是经中原本土化的发展回授西域的汉传佛教,都要与当时所处社会相适应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以史为鉴,今天我国的宗教也应该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积极引导民间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宗教信仰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对党的宗教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 ,民间宗教信仰活动日益活跃 ,深刻影响当代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 ,甚至制约着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文化教育的普及。因此 ,探讨民间宗教信仰的真实传承状况 ,提升文化品位 ,实行合理扬弃 ,积极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民间宗教信仰现状的基本特点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主要是指那些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历史上形成的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为核心 ,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宗教组织及宗教经典 ,具有分散…  相似文献   

6.
西域佛教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缺乏变革创新,僧侣阶层宗教素养水平普遍降低,无力担负起促进西域佛教根据社会变迁及时作出自我调整,以满足西域社会发展新需求的任务和使命,再加上印度佛教的衰落致使西域佛教面临着源头上的枯竭,东西方文化通道的阻塞使得当时的西域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文化孤岛,伊斯兰教强势兴起对西域佛教造成一定影响等原因,最终导致西域佛教的衰落。  相似文献   

7.
正中日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他们在文化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研究中发现,在神树崇拜这一方面,也有着很多共同点,如贵州省印江县永义乡与日本的和歌山县的两大神树都不用于祈愿子孙满堂,都是粗壮健硕的大树,对其崇拜源于对自然的敬畏等等。此外,笔者还通过比较贵州省神树"千年紫薇王"与和歌山县"百年樱树"的祭树习俗与两棵神树上所挂之物,进一步剖析中日两国民间崇拜树的深层次原因,透视中日两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6,(12)
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习惯法作为习惯法的重要分支,包含了大量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的内容。本文从自然崇拜、禁忌习俗、神话传说、村规民俗等涉及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具体阐述其生态保护作用,为今后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8,(8):28-29
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大多产生或流行于封建社会,习惯上称为封建迷信。宗教信仰与迷信从认识论上的确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但是迷信不属于宗教范畴,其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10.
吴禾 《理论学刊》2005,(7):126-127
民间美术造型中的崇拜创作观主要分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对欢乐、吉祥、情爱的祈求盼望。我们要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就要抓住民间美术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不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1.
韦伯与诺斯的理论都是立足于对非正式制度的分析之上。两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前者精于宗教对正式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后者侧重于文化、宗教、习俗等意识形态对正式经济制度的影响,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论证了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与实质。  相似文献   

12.
一现代中国的法律 ,在形式、内容和精神上 ,与传统中国已有很大的背离 ,这应是不争的事实。① 但是如果宏观地历史性地来看 ,中国法律传统虽已中断 ,但联系是依然存在着的。我们不妨先注意一下法律与政治关系模式的内在联系 ,从中可以清晰地察见到历史的连续性。在中国文明形成的最初时期 ,法律大致是由各种原始习俗所构成 ,政治主要由宗教礼仪所体现 ,表现为“巫”。② 虽然巫也发挥法律的功能 ,但首先是政治性的 ,原始习俗与宗教或者说与巫的关系完全可以看成远古中国社会法律与政治的关系。在这对关系中 ,巫是决定性的 ,对习俗具有解释和…  相似文献   

13.
和谐的宗教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克州,柯尔克孜族既是自治民族,又是跨界民族,同时克州的维吾尔族在历史上就有同中亚通商的习俗,这种特殊的民族关系和克州所处的地位置,其宗教关系的和谐对当地乃至全疆、全国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邪教,“法轮功”是在我国近年冒出来的一种。邪教的共同特性就是宣扬歪理邪说,摧残生命,为害一方。“法轮功”同其他邪教一样,剽窃一些宗教名词术语,又反过来抵毁传统宗教,引导人走火入魔,毒害人们的心灵,置无数人于死地,完全暴露了它反科学、反人类、反政府、反社会的反动本质,是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邪教。那么,邪教与传统宗教的区别是什么呢?一、邪教具有反传统性。任何邪教都冒用宗教的名义,拼凑所谓的教义,神化首要分子,进行教主崇拜。传统宗教的崇拜对象是超人间的一种不可直观的思维对象。如天主教…  相似文献   

15.
西方有哲学家这样论述迷信与宗教的区别:“迷信存在于对上帝的毫无意义的敬畏之中,而宗教存在于对上帝的虔诚的崇拜之中”(西塞罗),“迷信属于现在,宗教属于来世;迷信与宿命论为伍,宗教与美德为盟;耽于世间的七情六欲,我们就会成为一个迷信者,相反,抛开了这些凡念俗愿,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宗教信徒”(德·史达尔)。这说的是在西方,在中国则不然。  相似文献   

16.
"香火"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天地诸神的敬畏和崇拜,而民间"香火"主要源于中国深厚的家庭伦理和宗族传统。神位,是"香火"的核心内容。在旧时代,除了祖先和国君之外,人世间能够上香火让人供奉的人就是老师,可见老师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地区的大国,印巴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是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核心问题。影响印巴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但毫无疑问,宗教冲突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宗教信仰、习俗上的差异和矛盾。在信仰上,伊斯兰教属于一神论,崇拜安拉。但是,安拉是没有形象的。伊斯兰教徒认为,任何形象都会损坏安拉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无形的东西才能保持它的崇高性和绝对性,因此他们反对各种偶像崇拜。在这方面,印度教则正好相反。印度教属于多神论。而且,印度教的神灵都是有形象的,有的大神甚至有多种形象和化身。印度教徒认为,只有那些让人看…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对立论”。认为宗教永远是科学的敌人有人说,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是可从四个方面予以说明:(1)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性质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是从世界本身寻找说明世界的根据和原因,而不做任何人为的附加。科学把一切研究对象视为不依任何人的精神和神的意志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2001年8月19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临时宗教活动场所迎来的第一个礼拜天。我市基督教牧师根据基督教的教义、教规及中国的习惯,结合国外运动员信徒的需求,举行了具有青年特点的音乐崇拜。宗教活动结束后,这些运动员对能在遥远的中国得到信仰上的满足,与中国牧师分享做基督徒的体验,感到非常兴奋。据了解,从8月15日开村至大运会结束,大运会临时宗教活动场所共接待了45个国家的人员800余人次。我市宗教教职人员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质的服务宣传…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中的货币拜物教问题马进,王建英什么是货币拜物教,简单地就,就是一些人像崇拜宗教偶像那样去崇拜货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专门分析过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商品拜物教以至货币拜物教的必然性。他指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性。本来,人们消费的是商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