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发展观,是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五个“统筹”进一步强调要全面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各方面的统筹协调。这可以说是这次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分别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2.
沈立人 《唯实》2005,(10):51-53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首先是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针对二元结构而言,在我国尤其突出。当前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从长远看,终极目标是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张晓忠 《思考与运用》2007,(10):58-58,57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五个统筹,核心是解决好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如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如果重庆能够解决好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就可以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经验。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市比较发达,农村比较落后。全市3100万人口,三分之二在农村。这种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基本国情的缩影。再加上大库区,又处内陆腹地,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在重庆特别具有代表性,在重庆开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将具有示范效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做到城市和乡村、市民和农民的真正平等,是中国当前正在破解的一个大课题。作者就中央确定重庆成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了专题采访。在2007年4月26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央同意重庆设城乡统筹试验区》文章。该篇文章被东南亚多家媒体转载。现将文章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提出“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大力实施城乡良性互动战略,综合运用市场和非市场力量,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要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金融资源配置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田义双  王奎清 《探索》2004,3(6):15-17
“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和“五个统筹”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理论,它们都为实现我国现代化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服务。因此,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三个有利于”是“三个代表”和“五个统筹”的原则和目标,“三个代表”是“三个有利于”和“五个统筹”的前提和保障,“五个统筹”是“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的落实和体现。同时,这三者都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全市“三个层面”联动发展,东丽区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高潮期和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期,经济发展方式、基层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为此,我们主动适应这一阶段性特征,积极推进组织体系、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促进了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被摆在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之首,意味着它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取决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程度.只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均衡配置,完善城乡之间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的区域性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正宁 《唯实》2010,(8):17-20
重庆市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实践中,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着力实现“三项统筹”、创建“六个体系”、推进“六个着力”,使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呈现出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巴嘎那 《实践》2005,(5):22-2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提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即“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城乡是否平衡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另外四个统筹。  相似文献   

10.
洪承义 《当代党员》2012,(12):70-71
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要真正将十八大报告中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就必须完成“六个统筹”的重点任务,形成统筹城乡的大党建格局,真正实现富民兴渝,谱写出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高秀芝  托娅  武翠娥 《实践》2007,(11):54-54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通盘考虑,统筹解决城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英  沈飞 《理论学刊》2005,(11):53-54
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要求首先在观念上打破城乡分割的观念,进而逐步在体制和政策上实现城乡统筹。其中,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解决“三农”难题的基础和关键。一、城乡统筹的三个支点实行城乡统筹,就必须正确认识“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保护“三农”的体系。这也是城乡统筹的三个支点。(一)城乡统筹的前提是正确认识“三农”问题。一是正确看待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是现…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内涵是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建构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组织链,发挥两级组织和党员作用,实现城乡两级“组织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从而为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以来,这项工作正在被实践、被创造性地向前推进。然而,  相似文献   

14.
解读"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指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建立“五个统筹”的有效体制机制。文章分别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作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微,以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09,(9):73-73
从2007年开始,九龙坡区教委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实施以“办学条件标准化、对口支援一体化、教师素质专业化、关爱师生人文化、学校发展特色化”为重点的教育“五化建设”,在全市率先探索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之路,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曲靖作为云南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市,具备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基础,但也面临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面向“十二五”,曲靖市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明确重点和任务,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力争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2,(7):25-26
【报告摘要】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战略重点。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核心,着力抓好“三农”和“两翼”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全市发展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罗红 《理论建设》2006,(5):20-22
五个统筹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在原有经济社会结构下建立的现行税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此,改革现行税制,是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启动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可以为实现诸方面的统筹发展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作为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我市把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纳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布局,坚持以一体化理念谋划基层党建,以一体化思路推动组织建设,以一体化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初步构建起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以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处理好城乡关系问题。城乡统筹不是单纯的经济过程 ,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统筹过程中推进城乡三大文明建设 ,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应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 ,并以新的举措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