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闹春祈福     
周朝 《浙江人大》2012,(Z1):88-89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中国人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常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7-27
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逛花市是越南春节重要活动之一。比如河内,春节前约10天,花市就开始热闹。越南人最爱的年花有剑兰、大丽菊、金橘和桃花。  相似文献   

3.
一进入农历腊月,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可以说在所有节日中春节是花费最大的一个节日。亲戚得探,朋友得访,还不能亏待了自己,怎么也忙乎一年了,于是一个问题浮出水面,究竟得花多少钱打理这个年?高兴归高兴,过年不要忘了做好自己的财务预算。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4,(2):20-41
<正>又至新春时。转眼马年春节到。春节是指中华民族特有的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人过春节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个节日所无与伦比的悠久历史。因其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全民性的特点,且历史悠久、流传面广,故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  相似文献   

5.
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并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又叫“阴历年”。春节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每逢春节,全国各地都要进行贺年活动:节前十天左右,家家户户就纷纷开始忙于打扫卫生、拆洗衣被、缝制新衣、洗澡理发、杀猪宰羊、购置年货;  相似文献   

6.
春节的传说     
春节,为农历之元旦,俗称年,是我国汉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过年”一说,并不单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老百姓把年头年尾都计算在内,几近一月。旧时中原地区流传着:“腊八、祭灶,新年来到”的俗语。所以进入腊八,特别是腊月二十三祭灶以后,城乡人民纷纷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为什么把过春节称作过年?关于“年”的来历,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相传商朝时期,有一位青年叫万年,以打柴为生。万年天性聪敏好学,尤善观测天象,研究时序。他听说天子祖乙因节令混乱,影响农事,而设坛祭天。便带上自己设计的日晷仪和漏水壶,求见天子,被授以类似后来…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2004,(Z1)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它是农历的新年,所以至今仍俗称“过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相似文献   

8.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农历头一年的最后一天(俗称除夕)和次年的第一天(俗称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头一年农历腊月(12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次年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  相似文献   

9.
沐泽 《台声》2007,(1):33-37
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地一样,春节,也叫过年.是民间最为热闹、时间最长的节日。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元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1个月。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过年有很多传统习俗,期间每天要干些什么都有着清晰的规定,所谓的年味,也都是从一个个习俗中散发出来的。春节虽然是指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但习惯上人们的过年活动往往进入腊月就已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并馈送亲友。《东京梦华录》卷十明确记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祭灶,送灶  相似文献   

11.
李家忠 《小康》2006,(2):88-90
在亚洲,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和中国一样过春节,越南便是其中的一个。越南的风俗习惯在许多方面都和中国相同或相似,作为节日,越南也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后,越南又增加了几个节日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年中最盛大  相似文献   

12.
节日保健要点据各地医院急诊统计资料,每年春节前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急诊室收治的各种急症病人比平时均有所增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节日出事儿的病人中,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最大,其中尤以心脑血管和肝、胆、胃等慢性疾患的复发或加重的病例为多。因此,老年朋友应该特别重视和加强节日保健。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3)
<正>春节,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三十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8,(5)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了,春天来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2018年农历戊戌年春节到来。狗年旺旺,百业兴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飞逝的光阴里,历史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合和 《今日民族》2005,(1):39-40
藏历年,香格里拉藏族称为“阿达拉斯”,意为僧侣新年。节日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一般延续一个星期,是藏族最重要的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既过农历春节,也过藏历年,两不耽误。他们把过年,特别是过僧侣新年的第一天视为最神圣吉祥的日子。早从12月初便开始准备各种吃、穿、玩的年货。藏历12月是小月,只有29天,因此,29日就成了除夕的日子。这个时候,干面粉可就派上了大用场。藏民要在晚饭前,用干面粉在灶房的墙上撒上“八吉祥徽”,在大门上用干面粉画上象征吉祥的“万”字,有的还在房梁上画很多白粉点,表示粮食满屋。…  相似文献   

16.
春节的记忆     
正春节是我国第一大传统节日,它荟萃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和生活中积累总结出的文化精髓;它深藏着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挚的情感;也是全球华人年年岁岁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我的老家在河北省玉田县黄家铺,小时候在家乡过春节的情形,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家乡过春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相距约四十一天,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腊月初八,农家有吃米、红枣、栗子等煮成腊八粥的习俗。在我村各家争着早起,点火煮腊八粥。村中传  相似文献   

17.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热闹的新年,在爆竹声的伴随下来到人间,各种过年习俗让人意犹未尽。而大师们的过年习俗,则更让人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老舍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对北京的过年习俗记忆犹新。在老舍印象中,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他在《北京的春节》中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要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  相似文献   

18.
正从时间跨度上看,春节开始于腊八,结束于正月十五,前后约40天,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民俗最密集的节日,在庆祝春节的40天中,几乎融入了我国民俗的所有形式;春节的精神是理想、团结、辟邪、平安、顺利、和谐,这也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有童谣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新春的喜庆气氛就开始在大街小巷中  相似文献   

19.
春节的故事     
春节的由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农历的岁首,这是中国民间最盛大的、最热闹的民族节日。从汉武帝直到清朝末年,中国一直沿用夏历(即农历)纪法,长达2080年之久。所以人们至今称“阴历”为“夏历”,或称“农历”和“旧历”。正月的第一天旧时称“元旦”,也就是农...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过年欢天喜地,长大了过年逐渐麻木,由于现在中国人的节日越来越多,“五一”、“十一”等,有时还有许多外国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也来凑热闹,节日在国人的眼中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年终春节的气氛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淡,许多都市白领都把春节看成是一种不得不过的形式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