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龙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是中国最为神圣的动物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流最为久远、延续时间最长的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文化现象之一。龙文化主要具有六方面的特征:悠久性与延续性、多元性、政治性、多样性、地区性和民族性、综合性。从层次上来看,中国龙可分为生物龙、文化龙、政治龙、艺术龙、宫廷龙、民间龙、儒教龙、道教龙和佛教龙等。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炎黄子孙。谁不极度信仰龙?谁不顶礼膜拜龙?但有谁真正见过龙?然而中国龙文化似乎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同一源头。几千年来.它任具有开天辟地的伟大神力,把一代又一代也不知有多少万华夏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繁衍、生息、斗争一直到今天。到底龙是何模样?是图腾?是神?与入有何索缘?与易经又为何难分?如若能莅临$阳“龙”乡来,瞻仰一下龙的原型,兴1.龙宝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赠送给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一面“龙乡”铜牌.是因为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MS中发掘出土了用多种形式的蚌壳砌塑而成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3.
粟超 《重庆行政》2018,(2):102-104
正今年3月20日,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民族精神是指贯穿于民族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行为规范等,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和内核,推动着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具有凝聚人心,激励民众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又广泛吸收了其他文明成果;既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  相似文献   

4.
佛教与白族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族自古就有拜龙习俗.佛教传入后,白族龙文化逐渐分裂为龙神崇拜和龙本主崇拜.佛教龙文化也因其与白族固有龙文化的核心意识原始水神观念相契合,开始为白族人民喜爱,并逐渐以不同方式、规律和特点对龙神和龙本主崇拜产生影响,从而使白族龙文化体系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5.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流传于大江南北的李龙文化是中国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李龙文化的发源地,文登自汉时即有龙文化的记载,明、清之际兴起李龙王的神话传说,曾得到清朝道光皇帝的亲笔题封。在文登有关祭祀李龙王、李龙母的庙会山会等节俗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盛行几百年,经久不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李龙文化,在全国乃至海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是伴随着这个民族共同产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同时,这种传统文化又滋润和涵养了这个民族,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传统文化,当然也不例外。 一 有6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世界6大文明古国(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相似文献   

7.
淮阳县古称宛丘、陈地,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带领先民们结网罟、兴渔猎、养牺牲、充庖厨,建创了正姓氏、制嫁娶、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制乐章、画八卦、分阴阳的丰功伟绩,并建立了远古时期神州大地的第一个都城。太昊伏羲氏以超凡的智慧创制了龙的图腾,创造了龙的名称,创立了龙的文化。他自号龙师,以龙纪官,分理海内,在中华大地树起了第一面龙的旗帜。太昊伏羲氏还有一个伟大的功绩就是开创了姓氏文化之源,使先民们脱离了蒙昧,肇始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龙脉相承千万载,中华龙根在陈地,姓氏文化的源头在淮阳。…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22)
<正>素有"华夏龙都"之称的濮阳市,在2015年成功通过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此过程中,除了宣传、执行到位等原因外,拥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践行志愿者服务制度化是其建设"文明濮阳"的先进经验。河南省濮阳市,位于黄河下游,在河南省东北部豫鲁冀三省的交界处,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1987年出土的蚌壳龙虎形摆塑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据此被命名为"华夏龙都"。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传统是各民族逐渐融合而共同创造的。郭沫若先生说:"戎人、夷人、羌人、狄人、苗人。正是汉族的前身,历史上所说的华夏,乃是由他们共同融合而成的。"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古夷人不仅为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积极的贡献,而且也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文化。尤其是流传至今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与汉文古籍一样,同样蕴藏着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彝文古籍采用自成系统的彝文书写,在今天的彝区广泛流传。彝文先民在久远的年代创制的古彝文,汉史志称之为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伟大文明,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正如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希尔斯所言:“传统意味着很多东西。……决定性的标准是,它是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被世代相传。”传统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并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作为原动力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创造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艺术本身。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6,(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他进一步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07,(4):64-64
1月31日下午。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在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识”。获奖标识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亲切感.也易于传播.动态的龙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达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7,(5)
正我们很高兴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浩瀚的文化经典,那一册册光辉的篇章,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犹如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又如璀璨炫目的繁星,在人类文化的星河中闪烁华光。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电子阅读兴起、阅读方式多元化,公众阅读"去经典化"的  相似文献   

14.
正深入发掘文化文明的力量,激发新时代人们的创新创造活力,不仅是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第一,发掘文化文明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前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  相似文献   

15.
申波 《岭南学刊》2016,(4):117-122
建立文化认同的基础有多种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由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以及现实政治的需要,即便是现实政治的需要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积淀。儒学在汉代之所以能够广为传播,除了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推广以及众多儒生的努力,从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看,还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即表现为西周礼乐文化的华夏民族在数千年文明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精神追求,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民族古籍工作重要意义的再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使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卷性浩繁,汗牛充栋的文献古籍。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少数民族古籍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救、整理民族古籍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可以把我国各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妥善保存下来,不至于失传,这是历史所赋予的重要使命;可以为学术研究,尤其是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较为真实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创造的伟大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也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价值立场,全面统筹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特征与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重塑了人类文明的格局版图,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8.
60年前,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艰难的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后,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它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厄运,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民族命运由此转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民族之一,曾以自己的勤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以自己的繁华与强盛而雄踞地球的东方。但是,到了近代,这个伟大民族却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其他民族,成为列强欺侮的对象。从1840年起,西方列强接连…  相似文献   

19.
李旭 《今日民族》2014,(8):14-15
<正>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龙阳崇拜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德昂族有崇拜"龙"的传统,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茶的后代,其龙阳崇拜源于中华民族龙文化和德昂族茶文化的融合,是中华民族龙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龙阳的形象已深入到德昂族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甚至把龙的形象穿在自己身上,跳龙阳舞、过龙阳节、祭祀龙阳这对始祖。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五千年灿烂光辉的文明历史中,国人以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君子风范"作为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部分,内容丰富,范围广泛。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硕果累累,举世瞩目,但礼仪文明并未取得同步发展。国人普遍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丧失了意识,社会上戾气蔓延。出境游客大闹国外机场、旅游景点随意涂鸦、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交通碰瓷讹诈、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