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总和。吉林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们共同构成了锦绣中华灿烂文化的壮美画卷,成为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底色,它积淀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中华文化也是统一战线的文化营养。以中华文化、地域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作用,应是目前统战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化现象的根本是精神现象,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深刻影响着民族的心理、性格和精神世界。中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始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也是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和平发展的宝贵财富。草原文化与海洋文化就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不朽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非起源于一时一地,而是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铸造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同中原、南方各农耕民族在分进、共荣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共同凝聚组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他们创造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是铸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两大主源文化."表里山河"的山西是汇聚两大主体民族和两大主源文化的最主要的"地理通道",融农耕、游牧文化于一体的晋文化是联结两者的最主要的"文化纽带".杀虎口是南北民族交往和民族文化交融的通道口岸.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非起源于一时一地,而是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铸造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同中原、南方各农耕民族在分进、共荣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共同凝聚组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他们创造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是铸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两大主源文化."表里山河"的山西是汇聚两大主体民族和两大主源文化的最主要的"地理通道",融农耕、游牧文化于一体的晋文化是联结两者的最主要的"文化纽带".杀虎口是南北民族交往和民族文化交融的通道口岸.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是海内外同胞共同的文化根源,中华文化本身即具备强大的"统战效力",海内外中华儿女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即是文化统一战线,打造海内外中华儿女命运共同体的立意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国家的认同。恢复确立中华文化国家主体性文化的地位,建立和完善中华文化研究组织机构,扩展中华文化研究范围和领域,在各级教育体系中加大中华文化教育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精神与文化传统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核心与深层力量。独特鲜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精神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台独"分裂势力,台湾民众和大陆的文化认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进而导致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模糊。因此,海峡两岸必须批驳"文化台独",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达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疆位于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必经之路,其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取决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不同历史时期沉淀下来的多民族、多宗教的人文背景。基于中华文明孕育根基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中华文化一样的文化特质和肌理表象。笔者从历史的角度梳理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交融共生的"前世"经历,探究在"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重激励下,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交融共生的"今生"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在长期的冲突和融合中形成的,中华文化的历史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中华民族”意味着它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的民族观念在当今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的国际压迫和剥削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应人为地强调民族差异,轻视乃至排斥其他民族,甚至因此主张国家分裂、民族复仇,而应当致力于民族和睦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华民族复兴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脚点在于富民强国。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基于文化强国视阈,考量新形势下中华文化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寻中华文化复兴策略,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研究者要自觉关注民族文化发展问题,自觉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文化资料,自觉挖掘民族文化内涵,自觉探索民族文化变迁规律,自觉反思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在近年的研究成果中,《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不失为一部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蕴涵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基因。探讨中华文化与“一国两制”构想的关系,对于增强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的总体文化,中华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关键在于中国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人口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政府能够从顶层连续不断地强有力地推进、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同时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外来国家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以"大一统和合政治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当下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必须了解并认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意涵是什么,在当代有何价值,如何传承和发扬等,这对发扬中华文化的新时代意涵,促进社会主义政党协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对内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对外贡献中华文化所体现的治国理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静态的角度看,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创新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从动态的角度看,承前启后的发展性和延续性是文化血脉的基本特征之一;当代人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5.
新疆各民族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既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又受中华文化的滋养孕育,其底色和本质都蕴含诸多中华文化的基因特质。本文以新疆历史文化中展现的中华文化基因特质为例,浅析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血肉联系,并综合地缘环境、政治体制、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归纳新疆历史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和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的中华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地区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以再造民族地区文化新话语体系为关键,以挖掘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为基础,坚持"二为"的服务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结构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整体性和同一性.先秦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鸦片战争以后是“多元一体”格局的危机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重建和现代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复兴中华文化、凝炼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化价值观是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支柱与核心。是人的行为与活动的内在根据,是关于主体文化价值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文化价值观具有民族性、多元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特点。建构中华文化价值观必须坚持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普世性的原则。依循这些原则,文化价值观在当代应凝炼为:“忠孝·仁爱”、“民主·公正”、“自由·和谐”、“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哲学思辨、道德情操、审美取向、科技教育、宗教信仰等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垂范中华民族的思想德行与伦理规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等方面有巨大的社会作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种不客观的认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理性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以文化自信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发展延边朝鲜族民族文化表演艺术产业,有利于朝鲜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延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延边朝鲜族民族文化表演艺术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培育壮大延边朝鲜族民族文化表演艺术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