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于安龙 《理论导刊》2016,(8):100-103
"慕课"的兴起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不可阻挡的潮流,这自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也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提供了机遇。为实现转"危"为"机",我们要善于吸取"慕课"教学的优点,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慕课"精品课程,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慕课"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慕课"的兴起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不可阻挡的潮流,这自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也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提供了机遇。为实现转"危"为"机",我们要善于吸取"慕课"教学的优点,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慕课"精品课程,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慕课"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员  管立国 《理论探索》2015,(1):54-58,90
慕课是一个涉及教育、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问题,要从多个维度审视慕课的本质:从教育视角看,慕课是"技术变革教育"的新尝试;从文化视角看,慕课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从政治视角看,慕课是"西方国家对华民主输出"的新途径。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在西方思潮传播中得以展现,其介入使西方思潮传播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增强了影响力。在积极发挥慕课教育价值的同时,要积极应对其所带来的政治文化挑战,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增强慕课的政治安全意识,重视慕课研究的协同创新,加快慕课的实践探索进程,建立慕课的思潮监控机制,创新慕课的思想引领体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慕课"的兴起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应发挥"慕课"的优势,将传统课堂与"慕课"进行有效的融合。因此,从学生、师资、授课形式三个层面,探讨"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1)
当前,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很快,正迅速在一些大学中推行。它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网络媒体的结合物,因此,它的特点是二者特点的综合,但不是简单相加。增强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应该采取"线上+线下"的思路,即进一步改进线上教学的内容和课程设计、全面培训线下专职任课教师。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1)
"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在于挖掘不同学科与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为主线,探索慕课、线上互动、线下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格局;整合网络课程资源、思政课教师资源、社会育人资源三个资源;立足高校专业特点,联结高校与军队共建纽带。在新时期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更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在线课程教育模式,吸引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实现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慕课"中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两个方面探讨,以期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会受到网络时代新特点的挑战与冲击,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简称"思政课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环节与主渠道也不例外。挑战与冲击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所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是:这是一个大学生群体普遍处于"网络化生存"状态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要提高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从甄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和完善教学体系几方面入手,切实构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将"四史"教育精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以统编教材的基本逻辑和既定内容为框架,开发多种路径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具体而言,在内容主调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主题,在历史主线上贯穿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在话语导向上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国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强调唯物史观,解决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迷思。以多元路径促进"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从而真正达到"四史"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全面创新:坚持发展观点,寻求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思维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增添"与时俱进"的教学新内容;坚持统筹兼顾,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新方法、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7)
当前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化,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中的核心课程,要完成所承担的育人使命、在意识形态中发挥正能量的引导作用,就要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探索新的实施策略如下: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研究教材,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实践理性;整合资源,拓宽"基础"课实践教学新渠道;加强领导,建立"基础"课实践教学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外大学已经开启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新时代,我国在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基础上根据当前思政课教学现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不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而且对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索创新。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教学、教学改革创新三个维度审视和思考高校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的独特教学模式和教学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实施高校思政课有效性教学设计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设计思维,立足于调动师生双方的主体性精神,侧重于提高师生双向受益度和喜爱度,推行感性化、专题化、个性化、网络化和精品化教学设计改革,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换芳 《学理论》2013,(29):297-298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08课程方案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迎来了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机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课堂教学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1)
现代社会对于商务英语的需求渐盛,由于专业师资匮乏,缺少商务英语真实材料,学习者学习的时间和所需的空间无法协调等都可以通过慕课的形式设计商务英语课程来弥补。本文分析了现代商务英语课程和慕课的发展和背景,从课程设计的大纲、材料选择、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评估这四方面介绍了慕课对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指导作用,对今后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提供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7)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普遍开设了慕课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但也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慕课课程质量不高、授课形式单一;大学生学习意愿和学习兴趣不足,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有限等等。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慕课教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宝 《学理论》2010,(29):284-286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认识偏差、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授课效果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和困境,提出明晰学科定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环节等相应对策和思路,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土化慕课的实行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这种环境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着以下挑战:从科技条件说,需要专业化、复杂化的系统技术;从改革重点说,课堂教学要进行混合模式教学;从难点来说,如何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制度保障来说,高校的规范要进行调整;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技能要提高。可从这五个方面寻求相应对策,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微课"的出现顺应了信息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真实需求,推动着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促进教学内容优化与提升,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不断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模式等,这些都对当前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获得感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