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四个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制度安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形成合力机制的运作思路。这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机制和制度安排,是靠城市拉力和农村动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和有机集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要降低城市化和经营城市的力度,而是要在强化新型城市化和着力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的同时,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力、拉力和支持力,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同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不是使农村被动“输血式”地接受…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要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并行不悖,必须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根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孤立进行的,因而理清其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环节的相互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并行不悖新农村建设不是与城市化相悖而行, 相反,新农村建设是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完成的。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把城市化的重  相似文献   

4.
发展劳务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蕊 《理论导刊》2006,(7):48-4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推动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步伐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独立性、封闭性、落后性是传统农村与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逐步改变传统农村和农村经济所固有的上述特征,不断调整历史上形成的城乡经济社会分割格局,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克服作为各自独立的城市系统与农村系统所必然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并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刘海文  彭程  曾满林 《学理论》2011,(11):27-28
农村集散市场是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业产品商品化、诱发农村工业商品消费、扩大城镇化基础的重要场地。以新化县炉观镇为例,尝试浅析农村集散市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意义,并提出发展农村集散市场的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余炳良 《学理论》2010,(8):15-16,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指导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经济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善,才能实现把我国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应着重解决三个重大现实问题: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克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正宇  王智结 《各界》2007,(6):29-30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滢 《求知》2005,(12):34-3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2020年的农村城镇化率将达到80%,每年递增2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如何推动我市农村城镇化健康协调地发展,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天津加强社区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彦 《求知》2012,(7):31-33
继工业化之后,城市化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强大动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天津以"三改一化"(即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和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村党组织书记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这支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直接决定着党在农村的执政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质态。一段时期以来,海门市始终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并围绕“双强”目标,着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他们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国华的“加快推进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一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是上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建立健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文章还就建立健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长效机制提出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滞后,不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准城市化是我国加强城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进行准城市化建设有利于调动乡村居民资金投资城镇化建设,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小康建设效益;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繁荣农村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乡村居民防卫现代战争的能力。但是准城市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步推进,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于许多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缺乏超前意识,忽视培育农村的内源性发展能力,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只有超前规划农村新社区建设,抓住当前产业转移的机遇,把中小城市作为加速农民城市化的主要载体,尽快改革农村落后的土地、教育与治理制度,形成长效的内源性发展机制,才能减少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浪费,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 ,也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力之一。人才竞争与城市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的焦点。本文对甘肃各市、州、地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情况综合  相似文献   

18.
陈学云 《学理论》2011,(13):79-80
安徽省城镇化处于高速发展期,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新农村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利用后发优势,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当然选择。以农村建设为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不仅可能而且必须。一方面,农业产业化造成的产业积聚为城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对农产品加工需求和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动力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历史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城市近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自贡市大安区凤凰乡正是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市场建设、农业产业化来建设乡村中的城市;以大力推进城市文明、社会保障、教育培训来建设城市中的乡村,取得了可喜成绩,成为川南地区近郊农村城市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解决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无论是金融机构网点的覆盖率、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还是金融服务业务和品种的开展等都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对金融的需求。因此在农村建立良性的金融供给机制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