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使命。对此我们要有全新的认识,树牢政治责任意识,及时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顺利实现"三个自信"进课堂、进头脑,并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两避免三重视"。  相似文献   

2.
"微课"的出现顺应了信息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真实需求,推动着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促进教学内容优化与提升,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不断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模式等,这些都对当前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获得感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3)
最近几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为教学方式"死板"、教学内容"空洞"等原因遭到学生抵触。正因如此,进行教学变革,想方设法提升教学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的建构,充分响应了教学变革的号召,融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需求。强化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念变革。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9,(1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立足新时代,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师资建设、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借助新媒体,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路径,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三个自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的理论化色彩与大学生娱乐化偏好的问题;单一知识论灌输与大学生丰富价值观塑造;理论性、复杂性、生动性要求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知识能力不足等三对矛盾和挑战。为此,"三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寓教于乐、实现理论化与娱乐化之间的平衡,必须内外兼修、化解理论说服难度大与思政课教师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必须知行统一、实现理论认知与实际践行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生间的信息不对称、教师教学考核不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如下: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改革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加强高校自身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王丽娜 《学理论》2012,(26):191-192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门重要课程,作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当务之急是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苏若雪  李朝阳 《学理论》2014,(15):281-282
引导大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大学生在"三个自信"中主要方面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坚定大学生的"三个自信",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4)
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当前影响该课程探究式教学方式实施的主要因素有班额过大、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和教师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视,通过缩小班级规模、加强师生沟通、改革学生成绩考评机制和教师工作激励机制等路径,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杨改红 《学理论》2015,(2):190-191
主体间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是对传统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的扬弃与重构。无论是从摆脱传统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的需要出发,还是从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或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视角分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性转向都有其必要性。在主体间性视阈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做到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和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健全的机制保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保障机制、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如下: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资金保障;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管理;对教学管理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8,(12)
随着新媒体工具的快速发展,一款新类型的社交软件受到大学生的普遍青睐——移动短视频。移动短视频这一新兴工具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平台。要让思政课"活起来"就要充分利用移动短视频的易操作性、互动性强、内容多元化等特点,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其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力臂膀。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11)
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切实展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很多,主要集中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走出去",另一种是"引进来"。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9)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一直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开始探索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途径。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理论课堂到实践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尝试了各种方法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影响开始步入学者和教师的视野。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崇高职责,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但目前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重视,课堂听课不认真,实践调研应付了事等。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网络的冲击等。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时效性等特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的关键。就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其提高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发亮 《学理论》2013,(21):295-296
新媒体以其传播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交互性强等突出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带来了双重的影响,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提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一是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及时改进教材体系和内容;二是要求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新媒体信息、扩大知识面;三是教学过程中对新媒体信息必须坚持客观分析;四是必须适时改变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永忠 《学理论》2014,(8):215-216
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2005方案"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开设实践教学,宜宾学院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明确了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题,设计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问题,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认知度与社会责任感,为学生走入社会积累了经验,达到了中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远靖 《学理论》2014,(2):273-27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塑造功能、文化传播功能,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文化渗透功能决定了思政课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而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受教育者的特征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是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责任的重要嘱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站稳政治立场,找准育人方向,创新教学思路,把握三个"促动",用扎实的理论素养、春风化雨的育人情怀,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业中讲政治、担使命,在课堂中悟原理、求真知,在实践中长才干、增本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