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首先,在思想观念上,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长期以来,司法人员一直是作为普通的"国家干部"来管理的。即使是《公务员法》颁布以后,司法人员也还是被作为公务员来管理的。尽管《公务员法》把司法人员列为公务员的一个专门序列,且不论这种规定是否合理,单就如何体现这个序列的特点,采取特殊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3)
实行分类管理是合理配置基层检察院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必须充分正视改革意见与实际工作相衔接的具体问题,建议改革检察官选任制度,建立独立的书记员职务序列,强化司法警察录用制度,规范司法行政人员管理方式,真正建设以检察官为主体,其他人员为辅助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针对司法体制改革,要求"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求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4月19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汪玉凯教授应邀在第111期"三秦大讲堂"作了"本轮行政体制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专题报告。汪玉凯从深刻认识本轮改革的背景、充分估计本轮改革的难度、以更大的勇气来释放改革的红利三方面做了深层次阐述。汪玉凯指出,中国的改革已站在转折期,改革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传统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是其两个重要标志。宪政体制、政党政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是政治体制上端改革的要素,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的难度不可低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鉴于公诉案件一直居高不下、司法人员又相对紧张的状况,为提高诉讼效率,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现“繁简分流”,我国一些地方法院、检察院掀起了一股探索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以下简称简易审)改革的浪潮,对繁琐的庭审过程予以“减负”,给肩负办案重荷的司法人员松绑。该项改革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实行简易审的法院,普遍感到庭审时间大大减少,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同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任务。其中,关于"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规定,对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7.
刘武俊 《求知》2013,(3):4-6
四、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进"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一个法官眼中的司法工作现状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雪飞 《团结》2005,(5):13-15
近年来为确保司法公正,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司法改革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进步。作为一名法官,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为还存在的一些司法问题感到忧虑。现在有些人一提到司法活动,首先想到的是“认识人”、“搞定”、“摆平”等,而司法人员却是有苦难言: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关系网中,不看条子、面子就没有自己的位子;司法机关的经费还要依赖地方财政。我了解到,湖南省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民事案件中,审判委员会对该案的裁判否定后再否定,裁判了7次后还是错案,不仅每审一次换审判人员重新了解案情,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还造成案…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司法独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提法为"司法独立在中国"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空间.本文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从实证层面将司法独立与下一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走向联系起来进行探讨.以便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司法政策源于我国宪法法律构成的规范性体系,是司法体制运行中政治与法律相互作用的结果.司法机关通过制定司法政策措施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规范法律适用和司法行为、调整司法系统内部结构关系等.随着司法政策功能的拓展,人民法院正在从"克制司法"走向"能动司法",从关注"校正正义"走向关注"分配正义",从"司法权地方化"走向"司法权国家化".基于这一司法政策功能的认知,有必要在司法改革中突出司法政策的制度设计,完善司法政策决策程序,更好地履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11.
<正>承继以往,最高人民法院又推出第四轮法院改革纲要——《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2014—2018)(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涉及"司法管辖制度""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法院内部职权配置""审判权力运行及保障机制""阳光司法机制""司法队伍建设"等重要内容。作为其中的基本范畴,《纲要》针对审判权独立运行设定了一系列改革坐标,颇具现代司法色彩,若能及早实现愿景,对中国司法的现代  相似文献   

12.
政法文化建设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在一个国家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也是人类理性与依法治国的方略对司法人员司法行为的必然或最高要求。而要在司法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加强我国的政法文化建设。立足这一观点 ,本文在界定和揭示政法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司法的现状 ,对要坚持司法行为的公正性 ,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政法文化建设的原因及如何建设的途径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王心海 《团结》2005,(3):9-11,19
司法体制改革要遵循司法工作的规律,明确界定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加强宪法赋予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职能,使其在法律的规范下公正执法和依法行政。一、从司法工作的规律和国际通行做法看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作为本国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虽然因建立于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而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但是法律文化作为全世界共有的文明成果,使得这些法律制度仍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规律,如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实现司法效率等等,而这些特点和规律需要用制度来体现,用制度来保障。从国际通行做法来…  相似文献   

14.
谷丰 《学理论》2013,(23):178-180
心理学作为一门与法学有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其着眼于人性本身,是反应司法过程中民意的走向的工具,为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与科研视角。司法模式中能动与克制的价值平衡一直是司法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的重点,从心理学这样一个全新的角度,结合马斯洛的整体动力理论,剖析与解读两者的取舍与平衡,体现法心理学在司法实践领域实际应用中发挥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6,(5):80-85
伴随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病"愈加突出,城市社会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其中,城市管理执法更是关系城市长治久安的重要突破口。经过20年三个阶段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015年,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高规格召开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推出,进一步明确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天津市是国家第一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试点地区,经过近20年的改革试点实践,从2013年起,天津市推动以人员下沉、事权下移、就近管理的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比较与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典型试点工作,天津市的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总体上顺应党中央、国务院的改革精神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契合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按照党的十六大的精神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确立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围绕这一方向 ,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 ,完善司法机关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0)
广西司法机关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司法公信力有所提高。但是,司法改革本身以及司法公信力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从深化司法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改善工作作风、补齐案多人少和执行难短板、优化司法运行外部环境入手,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为营造团结和谐的广西社会生态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最高人民法院在2015年初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2014—2018)》(下称"四五纲要")第48至53项为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尝试分析上述改革的内容,并对其进步和不足做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9.
王竹青 《学理论》2014,(1):115-117
司法改革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管理全面改革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司法改革必须根据客观实际适时地深化和细化。司法改革正在走近每一个人,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需要从司法的各个环节来审视。作者从刑事审判的角度对提高当庭认罪率、提高庭审质量、司法效率、二审自首新问题、死刑犯长期检举不实、减少死刑适用、法官员额不足、司法与舆论的相互影响八个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是中央主导的政治试验,中央决策层主导改革试点的顶层设计并整合政治资源,实现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自主创新的统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具有合法性基础和法治推动力,得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试点授权,突破了现行法律规定,促推国家监察法的出台和中国法治建设,实现改革试点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成败关键点在于人的因素,改革试点遵从组织变革管理规律,关注转隶人员的思想认识、情感归属和行动一致问题,形成思想共识、情感共识和行动共识,实现政治推进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从长远角度来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实践过程、方法和策略有其独特性,丰富了试点方法,拓展了试点领域,其实践策略为中国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