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们国家和民族正处在一个由传统的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变迁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必然对从自然经济社会和计划经济土壤中成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较为落后的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强烈冲击。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积淀在其文化传统中。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在于对和谐的追求。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儒家的理论和实践,无论是讲修身持家,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8)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阐述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凭借其所具有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和胸怀、以人民群众为根基的根本特性等潜在优势,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高度,提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发自内心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和精神命脉,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它不仅对中华民族,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提升文化自信,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扬弃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留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加快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才能真正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冯驰 《学理论》2008,(13):I0002-I0002
金源文化,是我国历史上金朝开国初期以金上京所在地的阿什河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女真民族文化。它以女真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广泛吸纳和融汇了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部落文化中的优秀成份,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女真民族特色的新北方文化。金源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东北黑土地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6)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西方的女性主义、男女平等观念逐渐传入我国,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启发了知识分子把妇女解放运动和民族危亡结合在一起。辽宁地区的女性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思想观念逐渐发生转化,虽然"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仍是束缚女性的主流文化,但也有少数女性积极投入到政治参与和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在东西方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文化。这种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俄罗斯民族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个性,因此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双重性格。从介绍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双重性入手,从俄罗斯气候、地理环境、宗教、经济和历史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俄罗斯民族个性形成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节日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断与西方节日文化相互交织、碰撞、融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适应多元文化交流发展的态势,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西方节日文化的关系,不断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张旺强 《学理论》2010,(14):57-58
我国近三十年以来,学界对安乐死问题逐步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但无论是安乐死观念的普及、政府的关注程度还是立法等方面都做的远远不够。当代中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及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后对优死的要求,使得安乐死已成为我们目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受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的影响,我国安乐死的实行更具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文化“资源”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以企业价值观为实质,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的精神现象、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经济文化。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注定了企业文化对民族传统基因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尹忠华 《侨园》2020,(2):28-29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是非遗十大类中,最能彰显体力、角力竞技的一类项目。所谓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就是这类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我国传统编辑出版模式正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为此,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建构全新的编辑出版模式,以应付这种挑战。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也随之而来,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引起人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反思,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重建民族文化认同对国家稳定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发展市场化是使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只有重视这种必然性 ,并使之找到管理的途径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才能融为一体 ,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文化力量 ,中国才能真正融入世界文化的大循环中。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对民族的每个成员的成长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和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形势下,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民族精神的功能,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任何文化形态的创造都不能够脱离民族根基,文化品牌的内涵也必然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自觉;有助于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要发挥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影响作用,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和强化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着力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丰富和强化民族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同时要进一步扩大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品牌的力量能够更广泛地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4)
新疆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此源远流长,表现形态各异、特色鲜明,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传承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助推力量。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民族文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遭到破球,社会面临极大的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危机。 文化也有主权,它相对政治、经济的主权是一种隐性的主权,只有在其受到侵犯、遭受损豁时才会凸现出来。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扭转“逆差”现象,即改变输出的文化要素数量大大落后于引进文化要素数量的现象。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19日至30日,我们一行5人在民进中央王立平副主席率领下赴广西、贵州就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问题进行调研。这次考察历时12天,公路行程近2000公里,共考察了两市四县12个点,对广西、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考察归来,我们对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和力量.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在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以自身的文化引领社会进步.构筑精神家园,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影响世界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