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建构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渊源。可通过梳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相关阐述,阐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意义,就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塑造正确价值观、在治国理政方面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进行价值挖掘,提出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构建文化自信的一元指导和多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0)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传统文化有许多批评言论,但并不是彻底否定优秀传统文化,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给予肯定和保留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对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而化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其中必然蕴含着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智慧,因而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生隽语     
《民主》2018,(6)
正欧阳黔森:我想说文化自信一定要深到骨髓,就是要对中华民族的文化骄傲、自豪,这样才能抵御某些不良的因素。中国人都应该挺起腰杆,站在山峰上向全世界大喝一声:作为中国文化人,我骄傲!张志勇: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和竞争中最具吸引力、亲和力和辐射力的典型代表,打好"孔子牌"有利于在国内外更好地研究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鱼爱梅 《学理论》2013,(10):147-148
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提升每个中国人内在气质的关键。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笔者鼓励每个人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充分展现出来,将中国的国家气质展现出来,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宋庆贵 《理论探讨》2002,2(1):89-91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曾是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崇拜者、信奉者。但是到五四运动时期 ,他从主体性上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从而使自己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 ,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并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下 ,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 ,成功地实现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运动。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时发生过重大失误 ,从文化渊源上看 ,是由于他受到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与局限。  相似文献   

7.
作为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孟子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发展中,有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思想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孟子不仅承袭了孔子的人生哲学,发展了我国儒家文化的恢宏博大的思想体系,其所创立的“养浩然之气”学说,也被历代儒家学者推崇为培养理想人格的卓越理论。几千年来,孟子的“浩然之气”说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并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培养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一个理论楷模。“浩然之气”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篇中讲到的,原文是这样的:(孟子)曰:“难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中,逐步培育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梳理几届主要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发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坚决巩固主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战线上的基本经验;批判继承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大胆吸收是中国共产党对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创新发展当代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充分学习借鉴、继承发扬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立足于、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2)
孔子是中国儒学的创始人,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自汉代以来,孔子就开始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的源泉,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近代以来,主要是甲午战争之后,孔子的这种地位开始衰落,孔子一度成为知识界必欲去之而痛快的对象,但"九一八事变"以来,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危机空前严重,学界又有一批知识分子重新把孔子阐释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10.
唐晶琳  杨丹 《学理论》2023,(4):23-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不可动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需要大力弘扬,从中汲取力量。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思路,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力度不断加强,逐渐走向了学术观点细分、成果质量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承的探讨与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境遇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依途径等四个视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瞻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趋势,即构建立足于现代实践、顺应时代潮流、融会贯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2.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论述,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观点、新思想,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相结合,成功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智慧运用到实践之中。这对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勇 《学理论》2012,(14):161-16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而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两千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观古思今,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地保留、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内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和发扬光大民族传统文化之优秀遗产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创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党建理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性的历史贡献。研究刘少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研究中共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更为广泛深入而又具体地进行,以总结历史经验而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中国工人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对我国劳动立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宋佳  刘春杰 《学理论》2024,(1):22-2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之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国实现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建构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3)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继经济、军事竞争后进行角逐的新领域。我国党和政府领导人也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多次强调确立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我们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需要我们对其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8.
张楠 《理论视野》2023,(6):64-69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本质性关联。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的现代表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性、人文性、包容性等方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与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姚依林同志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60年革命生涯中,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党和人民,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20世纪30年代姚依林曾在津工作,组织领导了天津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领导学生运动姚依林是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担任北平市学联中共党团书记,为推动抗日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