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09,(22)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有两层含义:其一,它是指观念性的东西;其二,它是被统治阶级所主张的用于维护其利益的虚假意识。当马克思主义者批判地提出"道德是意识形态"时,一方面是抨击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另一方面则意在揭露"道德观念"与"利益"、"阶级统治"之间的关系。他们虽然反对"道德说教",但并不反对现实生活中的"评价"活动,并且他们所持有的道德观念既非历史唯心主义,也非建立在阶级统治基础上并用于维护阶级利益,而是对阶级社会中道德理论的彻底颠覆,因此也不是他们所批判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方法.阶层分化中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特别是分化机制"梯度"性而导致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使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挑战.为实现"科学"发展观战略.保证阶层分化中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利益关系,国家应坚持在阶层分化中的公共性立场,主导阶层分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国家税收、财政支出在阶层分化中的积极作用,保持意识形态建设与阶层分化发展的适应性,提高政治系统不同阶层的容纳和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5):51-52
先秦时期,墨子的兼爱思想在众多思想中独树一帜,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的产生有着深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来源,同时,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他强调的兼爱是一种普天之下人们相爱相利的无差别的一种爱,这种爱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渐渐的演变,通过修身、尚贤、非攻、非命、节俭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发展,颇具特色,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12)
道德分为绝对道德和责任道德两类,马基雅维利将政治思考与普遍道德思考区别开来的"君主道德"就是责任道德。而绝对道德并非只存在于普通人之中,它在国家政治和国际社会中同样存在。必须区分政治标准和普遍的道德标准,在评判政治行为时,应用政治标准去审视,同时,要警惕国家利用普遍道德美化其谋取私利的政治行为。在国际互动中,不仅仅要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出发点,而且在追求本国利益时,要努力维护"责任大国"的形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相似文献   

7.
莫晓燕 《学理论》2015,(2):26-28,42
《礼记》作为对中国古礼之阐发,是儒家"政教合一"、化规矩为制度的哲学思想与精神的体现。"一夫一妻多妾制"的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阶层—性别"双重等级秩序的推行工具和制度化表现,是将婚姻中的两性关系和日常行为规范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巩固,从而维护"父权制"社会主体阶层——"男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力,是造成男女两性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身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益认同是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得到较好的调整,政府与执政党积累了较好的政治认同基础.现阶段,社会利益分化加剧、阶层分化明显,不同的阶层、同一阶层内部不同的群体因为利益实现的程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认知和评价.基于利益分化与获得,可将我国人民分为既得利益阶层、中间阶层和弱势利益阶层.既得利益阶层中既有基于信仰形成的价值认同,也有基于利益获得与维护形成的"赞同"却"不认同"的政治态度;中间阶层其政治情感表现在认同中有挣扎、在肯定中有迷茫、在否定中有期待,还有一小部分中间阶层政治情感走向极端;弱势利益群体因为社会支持不够、参政能力和参政渠道有限等问题,其政治认同总体走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提出青年工人的阶层意识概念的基础上 ,通过对 1 0家企业青年工人的非概率抽样调查发现 :青年工人有明确的阶层认知 ,经济收入、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是青年工人观念中的三大主要分层标准 ,大多数青年工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处在社会结构的中下层和下层 ,青年工人对本阶层的利益有明确的认同 ,但青年工人的阶层利益维护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源的代际传承与阶层的"内卷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导致阶层的"内卷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精英阶层的父代把自己积累起来的各类资源通过合法与非法的途径传递给子代时,就会出现阶层利益固化现象,从而构成一种不平等陷阱。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通各阶层上升流动的通道,构建和谐的阶层利益关系,优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体系完备的思想学说.传统民本思想是一种具有双重价值的文化体系,既蕴含某些合理的思想元素,也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汲取"民本"宏旨重民的道德取向,超越"民本"工具理性、道德理性、群体理性的利益规约,倡导现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维稳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当维稳易变成维护强势群体利益的工具目前我国社会结构高度分化,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的利益开始出现明显差异。这些利益本身往往并无对与错的差别,只要是合法的,都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
农民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事关党的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毛泽东农民利益维护思想,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历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农民问题的经验总结。深刻总结其理论精髓,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实现经济利益是农民利益维护的根本保证;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民利益维护的内在动力;强化法律制度建设是农民利益维护的坚强基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民利益维护的重要依托。毛泽东农民利益维护思想,对当前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有着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晓飞 《学理论》2009,(24):9-10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人际关系友爱和谐、社会环境安定有序、社会成果平等分享的思想精华。墨家兼爱思想,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薛深 《理论导刊》2012,(7):89-92
"官二代"负性标签的形成,反映出网民在社会群体认知上存有一定的偏见,也揭示了部分"官二代"已经步入权力共享、权力世袭的身份利益歧途。问题的出现,源于家国同构的文化渊源、监管乏力的制度安排、市场机制的利益驱动、阶层冲突的利益强化等多种因素。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要遵循法治理念,均衡社会利益,疏通表达渠道,推动公民身份有序流动,以维护社会秩序公正,促进社会和谐包容。  相似文献   

17.
<正>汉代巡视制度的发展过程对当代巡视制度的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巡视制度要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汉代巡视制度是封建王朝"家天下"思想下维护自身专制统治的产物,它真正维护的是极少数人的利益;今天党的巡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道德的现实基础,规定着道德的本质。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的产生,根源于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多重利益格局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及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成为道德困境产生的现实根源,集中表现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功利主义与平等主义之间的冲突。因此,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夯实物质基础,同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利益分配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要求。  相似文献   

19.
韩非与商鞅都是法家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但二者政治思想之间的差异往往被已往研究者所忽略。商鞅关注的是如何建构一元化社会控制体制,实现所谓"抟力",韩非则侧重于国家内部权力配置,及君主如何运用权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商鞅与韩非都是非道德主义者,但韩非是更彻底的非道德主义者。人性好利与"与时俱进"的历史现实主义是韩非彻底非道德主义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韩非认为,凭借以君主为代表的国家垄断一切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制度设计优势,完全可以建立起能够确保以君主利益为目的的制度环境,而"法治"与"术治"的正确运用正是君主建立和维系这一制度环境的基本工具。韩非彻底的非道德主义政治思想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实践的本质,但其强烈的反人道性却使其失去了进一步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机缘。  相似文献   

20.
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道德的现实基础,规定着道德的本质。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的产生,根源于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多重利益格局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及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成为道德困境产生的现实根源,集中表现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功利主义与平等主义之间的冲突。因此,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夯实物质基础,同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利益分配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