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08,(12):54-54
国有企业职工持股不得处于控股地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要求严格控制职工持股企业范围,职工入股原则上限于持有本企业股权。  相似文献   

2.
《北京支部生活》2010,(7):65-65
<正>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直接组织经济活动,其廉洁自律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形象,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历来为职工所关注。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法  相似文献   

3.
熊盛文 《求实》2002,(6):39-41
职工安置是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切实做好省属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安置 ,关系到改制的成败 ,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国有企业自觉把群众路线融入管理工作是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法宝。当前大多数生产经营型国有企业职工管理面临的现实难题主要是职工安全意识认知较低、个体利益诉求多元化、员工思想状况不稳定、职工管理制度效能低。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从矛盾化解、信访工作、风险督察、职工服务等多方面齐抓并举,创新管理。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真正做到"为职工服务"。山西焦煤集团汾西中兴煤业公司通过长期实践探索,开创了一套"管理精准、体系健全、运转高效"的立体式职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博识文萃     
权威部门日前强调: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须严格按程序进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国有企业安排职工下岗应按以下程序进行:首先,在企业领导集体研究的基础上,至少提前15日向工会或职代会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职工下岗分流的意见;其次,制订职工下岗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职工的参与和支持。让广大职工在企业改革中投资参股,是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职工持股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企业制度中的一种常见的做法。在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国有资本出资机构、社会法人与企业职工合作,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经营成果,构造一种“团结一心、共同搞好企业”的经营机制,对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微观经济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工持股是群众在改革实践中的探索和创造我国企业的职工持股是在改革中产生的。1984…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但由于种种原因 ,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还存在着劳动纪律松懈、追求知识钻研技术的热情越来越低 ,情绪不顺、士气不高的现象 ,这是导致企业经济效益越来越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调动国有企业职工积极性 ,已经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当前国有企业职工积极性淡化的原因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 ,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分布态势 ,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  相似文献   

8.
工人阶级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凸现出来的。为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搞清国有企业改革与职工当家作主的关系。一、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看职工当家作主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而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又是其中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技术职工的经济行为 ,是在既定的制度环境内对市场信号的能动应变行为。在此 ,我们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接受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的系列假设 ,如追求利益最大化、需求偏好多样性和有限理性选择 ,同时 ,我们也必须把国有企业技术职工的利益动机、目标决策和选择行为置于经济转型时期的特定制度框架、政策格局和技术职工本身的技术性特征之中。一、国有企业技术职工劳动供给分析技术职工指的是受过专门训练和培养 ,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技术职工相对于一般职工而言 ,其劳动供给是复杂劳动 ,即自乘的或倍加的简单…  相似文献   

10.
一、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切实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这是搞好国企改革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李炳炎 《学习论坛》2009,25(3):33-36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认识国有企业中职工的地位和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并紧紧依靠工人阶级这支根本力量,积极探索建立落实职工主人翁地位,实现职工群众当家做主,充分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措施和办法.这是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兵团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将面临职工心理准备不足,企业关于WTO的知识准备不足,西方意识形态对党员职工的直接冲击,怎样通过工作留住国有企业人才,怎样协助企业提高竞争力,确保职工利益,以及如何改变党建的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威信等多方面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就必须从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务工作者素质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并重新确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观念,从而确保在新的条件下党组织继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渐成熟,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要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实现创新求变、变中求进,国有企业政策研究工作就必须深入战略、深入企业、深入职工,运用科学方法承接企业规划,承接职工诉求,积极引导职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相吻合,实现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四川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有着30亿资产、65亿市场占有份额和14000多职工的大型国有企业,有着50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集团公司职工活跃在四川省内外、国内外100多个交通建设项目上。20年来,在改革中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搞好国有企业是党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依靠和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在岗职工的越轨行为是基于特定的社会情境所作出的一种综合性的选择,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结构性利益失衡;非正式组织的背反性秩序;价值错位,规范失灵;制度本身的枯燥性和形式化。它对国有企业的社会影响是制度性破坏与制度创新,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安全生产事故的频频发生和国有企业组织的人情化、伦理化。而要解决国有企业在岗职工的社会越轨行为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职工的正向凝聚力;打破信息壁垒,建立流畅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低收入职工群体的工资,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公正;加强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6.
前几年,许多国有企业都在内部建立了厂长(经理)民主接待日制度,就是规定每月有一天厂长(经理)专门接待职工来访。然而不少国有企业却因此而将接待职工来访的时间局限于民主接待日这一天,平时职工向厂领导反映什么问题则被推得远远的。无独有偶。近来不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是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股权多元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法人之间持股、债转股、经营者持股、职工持股、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通过股权多元化,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企业这几年实行职工持股制之所以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和发展,从最根本的制度层面来看,主要是职工持股制明确了职工的个人财产权,使产权利益变得更为明晰、具体,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此外,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集体企业所取得的股份制改革经验以及对国外经验的比较借鉴,也是促进我国国有企业职工持股制发展的原因。即将进入新世纪,我国在宏观上要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分布格局,继续重组优化国有资产,在微观上要继续探索公有制的各种有效实现形式。职工持股制作为一种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将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一种改革的产物,职工持股制在国有企业中的探索实践,客观上要有一个发展完善过程,进而才能充分地发挥出它的制度创新效应,就此而言,我认为目前我国在完善国有企业职工持股制的实践上,应注重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底城镇国有单位职工1.09亿人,富余职工总数约在3000万人左右,其中闲置富余职工约1500万人,隐性闲置约1500万人,停工停产企业职工长期在职无业者超过500万人。有的国有企业的冗员已达到50%。1995年伊始,85%的上海纺织业停产或破产,使20万职工失业。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要通过培植新的生长点或发展极的途径,增强消化富余劳动力的“内功”,把富余劳动力的分流建立在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增强国有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只有密切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培育职工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加强领导层的团结,才能使企业成为一个紧密团结、充满活力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