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主编:我给您写信,是感谢您主编的《公民》课本。我原先的思想比较落后,自《公民》同我“交朋友”,我很快得到了进步。从思想上自私到乐于助人、关心同学,得到了许多进步。懂得了怎样对待人,怎样守纪律,什么叫法律,为什么要守法……。《公民》课本象磁铁似地吸引着我,我看得:  相似文献   

2.
我与电影     
清朝末年,我的祖父从晋江石狮塘边村迁到台湾新竹。我父亲出生于此,我们兄弟姐妹的籍贯也来源于此。小时候,我对于自己的籍贯不甚了了。读初中时,有一回与同学吵架,我的这位对手,姑且称之为“坏小子”,指着我骂:“你们家是台湾人,我打一支牌让你到!”(到,就是麻将中的和HU,闽南话,那意思大致相当于北京人所说的“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我不理解身为台湾人竟会成为被人恫吓的理由,于是告诉大人。大人默然。不久对我说,以后如果填什么,你就填你的籍贯是泉州。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家的孩子们在籍贯上既有写台湾的,也有…  相似文献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震撼人心的口号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多少伟人、名人、有识之士在这句口号的感召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鞠躬尽瘁、前赴后继。但当前,特别要强调“天下兴亡,我有责任”这句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社会道德水准不高,我有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我有责任  相似文献   

4.
我当刑警     
我当刑警□杨顺修“不干公安,就不知什么叫奉献;不干刑警,就不知什么叫公安!”这是我两年刑警生涯的由衷体会。将来等我老了,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辈子干过的最有意义的工作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刑警!”两年中,有几件事,让我终生难忘。当技术员的第...  相似文献   

5.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辨申泰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曾经调戏静修忘的小尼姑。其理由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颇为理直气壮。阿0调戏小尼姑是失败之后的发泄,还是青春的冲动,姑且不说,但他拧摸小尼姑的理由──“和尚动了”,却可算是一句“高论”。这里大胆离开...  相似文献   

6.
记者:你给我们讲讲,文学应该是什么样的? 孙未:文学对应的是科学。我的理解是,科学从寻找共同点出发,使所有事物具备原则和性质,寻求共性与规律。文学却从寻找不同开始,是探索我是谁、人类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的方法。人是动物,嫉妒、愤怒、追求异性、追逐财富和权利等等都是动物行为。但文学让人类超越动物部分进入精神领域,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文学能观测、描述人心中最细微的“不同”的存在,并尊重人的“不同”,最终归结到一个共性,描绘人类的群像。我想文学是使人类存在的理由,它让我们的生命超越了肉身。  相似文献   

7.
深夜,每当我在金台艺术馆的名人肖像厅,默默地注视着墙上挂的这些我多年来应邀为之作画的国际名人政要的肖像时,说实话,心里是有一些成就感的。因为这每一张肖像都得到了他们本人的签名,首肯。但不知为什么,欣欣然之余却总有一丝遗憾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那就是每当我与这些地球村的首脑们的眼神对视时,都仿佛觉得他们在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为你们民族的最伟大的英雄画过肖像吗?”是啊!  相似文献   

8.
1993年春天,在一次朋友们的聚会上,一位来自西北的作家张锐半开玩笑地问我:“如果你的生命一共还只有三个月,你打算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干点什么?”我没太认真。我简单地想了想,跟他说:“我想在我酝酿时间比较长的几个剧本中挑两个最重要的,写出来。”他又问:“如果只有一个月了呢?”“那就挑一个。”“如果只有三天呢?”“那,那就对着录音机,把那一个最重要的剧本,叙述出来。”大伙谁也没再说话。  相似文献   

9.
<正>读者朋友在收到本期杂志的时候,正是每年一度报纸杂志发行的“黄金时期”,作为本刊主编,我想借此机会,为本刊的发行“吆喝吆喝”。我觉得,订阅本刊至少有10个方面的理由——背景深厚——本刊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是浙江省惟一一本社会综合类时政新闻杂志,内容涉及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编辑部:贵刊今年第6期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对《中国民政》的封面、内容提出一些看法,对此,我的观点不尽相同。其一,有关封面。封面是一种艺术,艺术的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些是让人一看就懂的,有些是让人久久回味的。我认为《中国民政》的封面有一种美感,使人耳目一新,至于它表达什么意念、何种情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说,甜瓜香菜,各人所爱。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有可能其他人喜欢,这是新闻、文学、美术、戏剧等常有的事,刊物封面也不例外。其二,有关内容。“来信”对1994年以来《中国民政》的内容加…  相似文献   

11.
吴宪是个人物。 不单我这样说,认识他的人都这样说。 为什么?不为别的,就因为他集邮集出了点“名堂”,说白了,就是他手上有四百多个实寄封。 您别笑,这可不是一般的实寄封,而是有名人亲笔题签的实寄封。 什么名人?那您可问着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算不算名人?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算不算名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算不算名人?……这是国际的。国内的像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现任领导人刘华清、胡锦涛、钱其琛、陈慕华、叶选平  相似文献   

12.
妍莉 《民主与法制》2011,(21):60-60
一个夏日的清晨,我被一阵敲门声吵醒。披上外衣,我睡眼惺松地打开门,一位高大、英俊的美国警察站在我面前。“请问,YanLi小姐是否住在这里?”“是的,我就是。”“对不起,小姐,你被捕了。”什么?我被捕了?为什么我被捕了?“我是警官斯蒂文,”说着,他将带有警方标志的蓝色证章递到我面前,“请你马上随我到警察局。”  相似文献   

13.
活着的理由     
“我身体特好,从没想过自己会生病,但病来了,也没什么可怕的。病友们都管我叫“战士”,她们说愿意跟我聊天,因为我能苦中作乐。始终有一个念头:我不能死,不说什么特高深的道理,最简单的一个理由:我还没活够。” ——石华  相似文献   

14.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15.
巩亚萍与有夫之妇的老板好了五年,他不离婚的理由是,如果离婚他会把房子留始老婆,失去住所,没有“退路”。于是,巩亚萍悄悄买了房,装了修,置办了家具,他也住进来了,但她看到的并不是自己憧憬的景象。他依然不提离婚的事,而他老婆显然已知晓老公和她的一切,可奇怪的是,这个女人不打不闹。现在轮到巩亚萍坐立不安了:“我觉得我好像教他们两人合伙耍了,他不和我结婚,明摆着就是要玩我,而他老婆不哭不闹,好像是放任着自己的孩子在外面玩耍一样,我常常想,我是什么,建道成了他们两口子的玩具不成?”  相似文献   

16.
陈会文先生,在我少年时代的记忆中,他是我们家乡一带的名人。他一生未参加任何党派,说不上有什么轰轰烈烈,但学有专长,思想敏锐,教书育人,可以说桃李满齐鲁。现就我与先生数十年交往中的几个片断作些记述,以表我对先生的怀念之忱。  相似文献   

17.
1955年,在香港上小学一年级的我随父母回到祖国生活;34年后,我只身返回出生地香港“第二次插队”(又称“洋插队”,指知青后来出国出境打工“吃二遍苦”——笔者注),工作四年后置业。香港金融界闻人詹培忠说我是拿到遗产买的房子——身为名人之后,被世俗之见误解,在所难免,不必辩解,更何况父亲马师曾给我的遗产令小子受用终生?  相似文献   

18.
刘学伦 《人民公安》2011,(16):63-64
说到丹东就会立马想到鸭绿江,想到唱着“志愿军军歌”雄赳赳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英雄们。我的老战友、作家李迪六下丹东,在这里过了两个春节,写出了20多万字催人泪下的关于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这些都足以成为我一定要来看看和画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朱毅 《北京观察》2020,(4):54-55
作为市政协机关派出的下沉干部,我被派到台湖镇北火垡村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半个多月了。每天站在村口值守时,看着每一位进出村民眼角眉梢的喜悦,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和自豪。犹记3月25日这天,让我特别开心的是,村里的"武汉小兄弟"高高兴兴地出来取快递了,他可是疫情期间北火垡村的一位“名人”。  相似文献   

20.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彩色的封面,内页则是黑白的插图。每幅阁下面,都有简洁的文字可供阅读。它是我生活中最早的启蒙读物,陪伴我一路成长,使我童年的美丽时光无比快乐。小时候,娱乐项目非常少,也没有什么游戏可玩。对于孩子们来说,“小人书”的诱惑简直无人能够抵挡。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没有余钱为我买“小人书”。所以刚上小学时,我只能跟关系好的同学借着看。也因此,对家中有“小人书”的同学,我无比羡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