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署钦 《传承》2009,(16):52-53
一个人具有优良的知识结构离不开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要素,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理工科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引导大学生加强人文知识学习,重视人文课程建设。举办系列人文知识讲座和优化理工科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拓展和完善人文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21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理工科高等教育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的。当前,大多数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还很薄弱,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李岩 《青年论坛》2011,(6):66-70
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的。时代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功底,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我国当下和谐社会构建的迫切要求、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诉求。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其成因主要有传统教育观念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偏低、大学生自身提高人文素质的意识不够等。应积极寻求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素质在人的成长中至关重要,但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从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及其必要性人手,探讨了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实现自身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倾向于实用技术教育的理工科学生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火秀  何小陆 《前沿》2013,(19):127-129
文章以绿色教育为视点,在分析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以及创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进而指出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以人的教育为核心,构建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人文素质课程框架,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礼仪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和平 《理论月刊》2009,(6):183-185
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既有内在要求,又有外在表现形式.人文素质是礼仪的内在支撑,礼仪是人文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有人说当今的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知识没教养",我们亟需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在大学开设礼仪教育相关课程,将礼仪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8.
数字     
《上海支部生活》2013,(1):10-10
据官方媒体统计,在新一届205名中央委员中,除了21人(占比10.2%)是理工科背景外,其余具备大学以上学历的委员均是人文社会科学背景,或者是具备理科、文科复合背景。其中,最集中的专业学习背景是经济管理、法律、政治学等领域。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全新背景的中央决策群体,预示着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将全面进入一个经济学家、法学家等具备人文社科知识背景的精英治理时代。  相似文献   

9.
曹花 《青年论坛》2007,(4):48-50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单元的数量、质量、类别及其组合方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这一涵义。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建立知识结构时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从主观方面来说,大学生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建立的方法上要注重对知识类别的区分和知识质量的掌握,优化知识单元的组合方式,此外还要对知识结构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0.
信息在人脑中的变换过程是知识增殖的过程,也是思维主体对信息客体进行理解、记忆、反思的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结构是认知的基础,它包括配置比例、相关程度和协同关系三个方面.知识结构的关键是结构,它要求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有序性和开放性.知识结构决定着思维形式,知识是思维的基础,创新是人的思维通过信息转换、利用旧知识产生新知识的过程.知识的整合、优化、创新促使了思维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知识学习与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培养遵循不同的规律.当前,中国学生出现知识结构缺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缺失的问题,根源不在文理分科,而是高考统领下的应试教育体制.文理分科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高考制度改革才是真问题.分专业高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有利于学生在"兴趣学习"中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一个敏感的社会阶层,素有社会心态"感应表"之谓.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密集的人文群体,蓄积着历史演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冲动.在改革开放、新旧体制交替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首先集中地折射到大学生身上.研究探寻大学生的解惑对策,应是剖析整个社会矛盾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培养创新能力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已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一个紧迫任务。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人文的内容,可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有人文知识只是知"道",即老子说的"为学"。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文史哲知识懂得不少,但人格却并不高尚,关键在于他只有人文知识,而没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要"体道",即老子说的"为道"。知道者与道为二,体道者与道为一。有…  相似文献   

14.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地位,关键在人才”,中国高校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迎接跨世纪的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的高校模式是在50年代初期,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需要而形成的。这样一种模式存在着“四重四轻”的倾向,即重理轻文、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这种状况有悖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总趋势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需求。因此,在当前进一步深化高校办学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改革的同时,应该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各类理工科院校,更要从跨世纪的高度来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转换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努力促进理工科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真正培养出能为我国科学进步、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和  相似文献   

15.
艺术素养是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是面向 21 世纪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我国高教领域都在探索的热点之一,为全面了解山东省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和教育对策,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通过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修养、气质,它体现为一个人多方面的个性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7.
2 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 ,以知识和技术创新频率不断加强为主要特征的时代 ,2 1世纪将更加强调人才的创新精神。人类发展史表明 ,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 ,但必须通过有效激活才能变成现实的创造力。研究性学习将是有效激活大学生思想观念 ,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实践 ,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创新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院校的主导办学思想是强调专门人才的培养,强调对学生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全面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理工科院校应依托人文学科建设,拓展人文素质教育,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体系;不仅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同时还要将人文学科建设的成果凝练为校园文化,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深厚的土壤。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人文知识与人文素质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波 《求索》2008,(2):68-70
人文知识不等同于人文素质,人文知识的内涵主要在“文”,而人文素质的内涵主要在“人”;人文知识依然停留在功利性层面上,而人文素质是超越私欲的对人的同情、理解、尊重和关怀;人文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的累积而获得的,人文素质是不断反思、践履养成的。人文知识的量化积累不能提高人文素质,因为事实认知不能自然形成关德。人文素质的高低不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学生对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的领悟。  相似文献   

20.
范洪亮 《当代广西》2012,(21):44-44
新形势下,胡锦涛总书记对领导干部读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干部必须根据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开展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领导干部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中知识,这是提高干部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人面对浩瀚的书海只能望而兴叹,使读书的象征意义多过实际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一本好书至关重要。《领导月读》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读本——通过简洁、经典、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