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波兰和匈牙利学者主要从经济与政治两个维度对中国模式展开研究,一方面他们肯定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不论他们对中国式民主是否赞成,但普遍认为中国的民主模式适合中国国情。同时,他们认为不平等是中国模式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面对中国的崛起,他们倾向于主张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何以感动中国?倘若对他们作一道德评价,他们是道德责任的默默承担者,他们是道德境界的"慎独"追求者,他们还是重振道德信仰的时代偶像,这就是他们感动中国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7,(8)
正现在,好多外国人都在学汉语。中国的大学里有好多外国的留学生,我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我以前没有来过中国,对中国不了解。来到这里以后,除了跟老师学汉语之外,还可以了解这个国家。这几年来到中国的很多留学生,他们来自各个大洲,各个国家。他们有来做生意的,有来旅游的,有来学习的,也有来看望亲人的,他们都会说一些汉语,也都了解一些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一、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中国达数十年之久,他们以全新的视角观察这个东方古国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心目中,他们是卓越的导师;而在两位导师心目中,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19世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还很不发达,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远隔重洋的中国能否有深入的了解?他们怎样看待中国?他们有没有对中国问题进行过研究和论述?答:中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研究和  相似文献   

5.
李楠 《瞭望》1987,(26)
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战败,日军仓皇撤退,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主要在中国的东北,抛下了许多日本儿童。他们虽然为日本人所生,却为中国人民所抚养。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成人。 1981年3月,这些遗弃在中国的日本孤儿开始到  相似文献   

6.
刘巍  张磊 《瞭望》2008,(27)
7月3日上午9时,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第二批海外志愿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媒体见面会。此次抵达的志愿者主要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他们于7月2日下午1点到达,当天住进了中国人民大学。此前,第一批海外志愿者23人于6月22日抵达北京,他们主要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此次抵达的第二批海外志愿者大都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他们来说,北京奥运会不仅给他们提供了一次当志愿者的机会,更给他们提供了一次接触中国、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7.
储昭根 《党政论坛》2011,(20):28-28
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之前,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对中国咄咄逼人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刻意降低调门和淡化领土争议。8月16日,他在总统府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有太多砝码将南海问题演变成冲突,“如果我们和他们打一场拳击比赛,他们有13亿人,而我们只有9500万人,我们绝对不可能赢。但是,如果他们选择关上贸易大门,那对中国来说也并不明智,他们需要维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姚立娟 《学理论》2013,(17):30-31
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知识分子有很大的不同,它表现为清醒、儒雅、傲世、感性。这是由于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魏晋玄学对他们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魏晋玄学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养成了他们慎思辨、好玄理的习惯。其次,启示了他们在事业沉浮时寻觅一种洒脱的人生。最后,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处世之方,使他们能够把握平衡点,处理人生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郑永年 《党政论坛》2008,(18):59-59
中国和西方世界围绕着奥运会的种种冲突,表明中国的国际关系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拐点。很多中国人开始从这次冲突中认识一个真实的外在世界。他们从对西方的幻想中醒悟过来。同时,对西方来说,他们也面临一个真实的中国。很多西方人也曾经幻想改革和开放政策能够促成中国成为一个类似西方那样的国家。但现在他们也意识到中国是不能被轻易改变的。  相似文献   

10.
作家十人谈     
本刊请了十位作家来谈一九八五年的文学。他们中有小说家、诗人,也有评论家、翻译家,有声名卓著的老作家,也有近几年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作家。他们都是中国文坛上有代表性的人物,读一读他们的文章,也许有助于对中国文学界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侨园》1994,(3)
据美国俄亥俄大学海外华人问题中心初步计算,以香港为中心居住的海外华人约为5500万人,他们拥有流动资产为20000亿美元,他们的生产总值起码有5000亿美元。他们的流动资产超过了中国,约占日本的三分之二。如果包括中国在内,“华人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近10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0,(19)
《奋斗者的足迹》知识分子报告团引起了轰动。他们的形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他们的事迹刊登在报纸刊物上,负载着他们声音的电波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回响。亿万人——不只青年、学生,也包括有中年、老年人,不只知识界,也包括有工人、农民、干部——为他们气壮河山的奋斗精神,为他们艰险又胜利的奋斗道路,为他们辉煌又实在的奋斗业绩,热情奔放地鼓掌、欢呼:好样的,中国人,中国的知识界! 这只是几位侥幸成功者的自白吗?不,不是。从他们身上,从他们的足迹中,人们看到  相似文献   

13.
<正>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坚守疾病防治第一线,他们用精湛的医术打退病魔,他们用大爱和责任守护人民健康,他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深刻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他们就在你我身边——中国医师。  相似文献   

14.
王青汉 《学理论》2012,(18):140-141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传教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科学的传播,文章对他们这么做的动机进行了探究,一是为了打破当时中国人盲目自大的心态;二是为了打破当时中国盛行的迷信;三是为了推动中国文明进步;四是希望通过科学让中国人认识和接受基督教,去和和他们一样信仰上帝。  相似文献   

15.
翻开美国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长篇报道,多数是美国常驻中国的记者写的。他们很能干,写得又快又多,有的写得也不错,介绍了中国的情况,包括他们认为好的方面或是不好的方面,比较实事求是。有些批评意见提得诚恳,对中国改进工作,很有帮助。但是,也有那么一些报道,把中国描绘得似乎一无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有许多国际友人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1988年6月,在纪念斯诺《西行漫记》出版五十周年时,许多同志认为,国际友人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他们的著作和事迹,翻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事件或改革,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身影。近代的中国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面对国家的危难,对政治,他们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对教育,他们提出了改革方案。中国的教育原本完全排斥西学,后来开始一点学习,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后开始了对西方全面学习,中国的教育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税务咨询公司在北京一成立,七家大型企业如北辰实业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等找上门来,聘请税务咨询公司担任他们的税收法律顾问;中国航空服务公司请他们代理减免税论证;国家旅游局与日本合建商业大厦,也向他们咨询有关税收政策;新开办的三资企业也纷纷打电话咨询税率情况;日本著名等松青木会计公司也前来洽谈业务合作……  相似文献   

19.
1950年7月18日,一辆特殊的列车从中苏边境城市绥芬河驶向中国内地。说它特殊,是因为车上载着的是中国从苏联引渡的969名日本战犯。这些双手沾满了中国人鲜血的"魔鬼"一个个心神不宁,因为他们不知道此行的终点是哪里,在那里迎接他们的又将是什么?位于长白山余脉高尔山下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本是日本侵华期间修建的"模范监狱"。这座监狱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曾有数千名中国抗日志士在这里受到过残酷的虐待。因此,当战犯们走入这座由他们自己打造的、昔日的"人间地狱"时,他们的心态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0.
霍华德·海曼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是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队的士兵。他同他的朋友杰克·埃德尔曼、爱德华·贝尔等在一九四三至一九四四年间先后来到中国的昆明,接触重到一些进步学生和民主人士,同他们结成亲密的友谊。当时海曼等目睹国民党统治腐败,抗战无能,看到中国的民主力量正在兴起,革命正在向前发展,很受鼓舞。一九四五年初,他们调防到重庆美国空军基地。八月间,毛泽东同志到重庆,他们有幸见到了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毛泽东同志同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同年,海曼等人先后复员回国,但是对中国一直怀有十分友好的感情。一九七二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海曼积极从事美中友协的活动。一九七六年曾组织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华军人访华团重访中国。此后他多次率旅游团访问中国。此文是谈他最近一次访华的一些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