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东盟与中国领导人签署了《东盟与中国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包括10年内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我们此次论坛是在这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后不久召开的.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计划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它将是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这一协议实际上奠定了未来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3.
2020年11月,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RCEP,并且各缔约方均承诺将尽快完成协定的核准程序,使RCEP尽早正式生效.有关各方正式签署RCEP及其日后生效,标志着东亚区域合作进入了新阶段,但并非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终点.RCEP正式生效后仍然面临着东亚区域合作方向的选择问题.为了全面落实RCEP的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考虑到东亚地区的特殊性,在深化RCEP等制度性区域合作的同时,仍需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积极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新形式;需要积极推动RCEP框架下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区域包容性发展.此外,还应该在东盟主导下深化区域政治安全合作,促进政治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1994年,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取得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各国把发展重点转向国内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不只是次区域经济合作,诸如东盟成长三角区、东北亚黄渤海经济圈、北美及拉美经济合作圈,取得了进展,更为突出的是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有了新发展,其标志是199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茂物会议的顺利举行。亚太经合组织茂物会议,是继1993年11月西雅图会议之后该组织成员领导人第二次非  相似文献   

5.
李鸿阶 《东北亚论坛》2020,(3):115-126,128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全球贸易体系重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影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方尽快达成谈判意愿明显提升,而印度临阵退出又使得RCEP能否如期签署充满变数。RCEP与《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部分国家重合,涵盖范围、生效时间、国际地位、开放程度、合作难度和融合发展等不同,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应对RCEP策略选择上,中国应未雨绸缪、积极争取主动,包括争取RCEP尽快签署生效,坚定维护东盟主导地位,继续发挥大国稳定器作用,有序推进RCEP优化升级,推动RCEP与CPTPP互动发展,密切关注日本合作动向,重视与CPTPP、“印太战略”联动效应,加快打造区域融合发展合作典范。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步入新时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东盟成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经历了对峙、战略合作、全面发展三个阶段.1997年,双方将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确定为发展相互关系的主要目标.自此,中国与东盟不断推动着双边关系向这一目标迈进.2002年11月4~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柬埔寨并出席多边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联合宣言》、《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和协议.以此为契机,双方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务实推进中越“两廊一圈”经贸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定位、定性中越"两廊一圈"经贸合作 东盟国家都是我国的友好近邻,历史上与我国一直有着传统的友好往来.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与东盟所有国家都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1997年12月,江泽民主席出席了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讲话.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03年10月,中国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等文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和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东盟10国领导人就在今后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一致意见.这是双方领导人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第一次承诺与他国,而且是一个包括10个国家的区域性组织的自由贸易安排,堪称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的局面,也是亚洲尤其是东亚经济合作中取得的重大进展,无论对中国,对东盟,还是对亚洲尤其是对东亚经济合作与国际关系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双边谈判已经开始,形势鼓舞人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农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六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框架.随着该协议框架下"早期收获"计划的生效和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正式启动了在未来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因此,今天广西农业发展所面对的国内外大环境,尤其是所面对的区域性的国际环境将有较大的变化,分析广西农业发展所面对的新的背景因素,这对确立未来广西农业的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梅 《东北亚论坛》2021,30(5):56-67
在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中美博弈长期化、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并肆虐全球、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形势下,发展滞后的东亚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进展.继2018年3月亚太11国达成CPTPP后,2020年11月该地区15国签署了RCEP,"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化、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为亚太自贸区建设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增添新动力.RCEP与CPTPP是目前亚太地区已成型的两大FTA,今后其如何发展演变,关涉未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前景.追踪RCEP动向,分析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果、政治影响,尤其对亚太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