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 《理论与当代》2008,(12):46-47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省委和贵阳市委也多次指示要着力改善民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还动情地指出:“民生就是我们最大的公务”。为此,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下功夫,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孙永先 《奋斗》2010,(8):42-43
近年来,东宁县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先后制定和实施了~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政方针政策,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的问题入手,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状况和群众生活水平,认真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教育、就医等问题,民生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22,(4):34-36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要进一步强化以民为本意识。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增强以民为本意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把转变领导方式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上,不断增强为民尽心、为民尽力、为民尽职的责任感,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着力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7,(10)
<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最厚重的发展底色,最温暖人心的主题。"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只要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都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的深情嘱托、谆谆教诲是对草原人民的亲切关怀,也是对我区发展提出  相似文献   

6.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部门,与群众联系紧密,服务群众领域广泛,民生改善和发展任务艰巨。切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既是党性之所系,也是履职尽责的内在要求;既是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发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脱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之后最大的危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政治信仰和执政理念。中央和省委提出,要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民生、民情和民意,时刻抓在手上,放在心头。这既是对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要求,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自觉、政治责任。放在心头,重在有情。要做群众贴心人,对改善民生真上心、真热心、真关心,把改善民生作为谋发展、抓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然贯穿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民生问题受到强烈关注,是时代发展向我们党提出的执政新要求。实施民生工程是公正和效率的最佳结合点,是党执政理念的落实。解决民生难题必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共建共享的原则,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9.
乔树江 《奋斗》2008,(12):27-2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按照这一要求,双城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已成为当前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民生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2.
王燕文 《党建》2010,(12):32-3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出发,从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入手,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重点着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民生之路,全力打造幸福扬州,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3.
张景成 《新长征》2007,(9):12-15
2007年5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王珉书记做报告中谈到民生问题时.一连提出了七个“着力”,以改善民生问题。王珉书记强调:民生改善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要以普遍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普遍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和解决群众的突出困难为重点,加怏改善民生状况。要着力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对湖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新阶段的民生和社会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这是总书记继2013年11月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6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指示后,再一次对新阶段湖南民生和社会建设提出要求,体现了对湖南人民的亲切关怀。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王珉书记做报告中谈到民生问题时,一连提出了七个"着力",以改善民生问题。王珉书记强调:民生改善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要以普遍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普遍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和解决群众的突出困难为重点,加快改善民生状况。要着力提高就业水平;要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着力改善居住条件;要着力促进教育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解决民生问题,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中国社会才能真正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十七大精神,从解决重点民生问题入手,加快构建和谐辽宁。使老工业基地的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的安全感、安居感和正义感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18.
在革命和建设实际中,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的利益、群众的作用,强调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毛泽东的群众观点对我们今天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重要引领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真正落实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使人民群众切实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构建民生和谐,就是要为民造福,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14,(2):F0004-F0004
千秋大业,民生为本。 去年以来,晋中市纪委监察局坚持把以人为本、执纪为民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