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老师骂学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学生骂老师却被认为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是行为逆反的表现。在推进新课程和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该如何对待这一问题呢?下面这则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位来自北国牡丹江市的满族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她从小饱尝没有母爱和无助的滋味。为了让学生不再象她一样,她把全部心血化作满腔母爱,以子规啼血的精神教书育人,勤奋耕耘。  相似文献   

3.
正牵挂也是一种爱参加工作30多年来,早到校、晚离校已成为铁岭市第三中学数学教师、七年十班班主任郑君的习惯。其实并不是学生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她,也不是她对学生不放心,那是一份难舍、一份牵挂。一次,郑君做了乳腺纤维瘤手术,可她仅仅在家休息了一天,就回学校上课了。课堂上,她的手臂一动,刀口处便感到一阵阵钻心的疼痛。不能在黑板上方写字,她就在下方写;实在写不了,她就口述,让学生帮她写。同事们都说郑君坚强,其实她是舍不得那一分一秒的时间,更不忍心看到学生们那充满企盼的眼神。  相似文献   

4.
吕天龙 《新长征》2015,(1):46-47
王秀娟是梅河口市红梅镇白石村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儿时的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从小便深深体会到山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于是便有了当一名山村教师的愿望。1997年从海龙师范学校毕业后,她谢绝了保送深造的机会,也放弃了在优越环境工作的打算,毅然扎根红梅镇最偏远的白石村小学执教。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党员,她更加明白自己传递火种的光荣使命。心系学生爱洒讲台17年如一日,王秀娟把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5.
1964年6月25日,茶陵一中高中女生朱文文,一气之下,投水自尽,一时间闹得茶陵县城沸沸扬扬。随后事态恶性发展,一批教师、干部和青年学生受到不公正处理。直至1979年,这一错案才终于获得彻底平反纠正。这就是震惊三湘的"朱文文事件"。一、朱文文之死时年18岁的朱文文,是茶陵一中高87班一年二期的学生。她原籍攸县同岭,贫农成分,哥哥姐姐均加入了党团组织,且有收入固定的工作。真可谓根正苗子红。豆蔻年华的她好学上进,入了团,当上了班干部。但她又自尊心大强,脾气暴躁,心胸狭隘,这些性格的弱点使她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学…  相似文献   

6.
今年35岁的天门市实验小学女教师、市十佳教师、市巾帼建功积极分子黄杏华,担任班主任工作6年,带出文明班级6个。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在抓班级工作中,她善于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一点不仅赢得了新手的钦佩,也使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班主任称赞不已:黄老师教过的学生自觉性强、自信心强、主人翁意识强。 黄杏华老师靠什么搞好了班级工作,培养出了优秀学生?让我们先来看看两个镜头: 天门师范操场上,一场法制教育报告会正在举行。报告会前,组织者为了测试一下学生的自持能力,有意识地要求会间学生不喝水。在实验小学五(3)班最前列,黄杏华老师同学生一样,席地而坐。五月的太阳渐渐辣起来,时间慢慢过去。干渴的感觉如爬爬虫般令人  相似文献   

7.
刘慧娟同志今年50多岁了,她从事教育工作18个春秋。在她的教育生涯中,她努力工作,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在教育岗位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当教师难,当启蒙教师更难。一位好的启蒙教师,能启迪学生,打开他们智慧的头脑,丰富的想象,开拓的思维,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7,(9)
<正>她以柔弱的身躯撑起风雨飘摇的苦难家庭,她向命运发起挑战,勇敢面对生活的坎坷。都说血浓于水,怎比得她与养父母的患难真情。她,就是通辽职业学院2016级护理系学生周艳梅。周艳梅曾是弃婴,是养父周全将她捡回来,给了她一个完整的家。然而不幸的是,2003年11月,养母李淑英遭遇严重车祸,高位截瘫,照顾养母的重担就落在了父亲和小艳梅身上。这一年,周艳梅刚刚9岁。在母亲住院的一年里,懂事的小艳梅帮父亲一起给母亲端屎接尿、擦洗身子、换洗被褥。一年后,李淑英出院回  相似文献   

9.
桑瑞菊是康乐县聋哑儿童语训点的一名教师.7年前,她怀着憧憬和希望,走上了特教岗位.当她第一次给聋哑儿童上课时,性格孤僻的聋哑儿童对她又是抓,又是咬.开初几年,她曾几次被聋哑儿童抓、咬破手臂.但她没有退缩,反而暗下决心:只要孩子们能听得见说得出,自己吃多大苦受多大累都心甘情愿.为此,她整天和聋哑儿童在一起,了解他们的心理,熟悉无声的语言.她找来大量有关聋哑儿病理学知识和康复训练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和生理上的变化,情绪上的波动,哪怕是微小的一点儿她都要做详细的记录.她还从生活上关心聋哑儿童,使他们不再有恐惧感.一名叫曲姣的聋哑小女孩从农村来到语言训练点上学.桑瑞菊把她安排到自己家里,吃喝拉撒全包了下来,别人还以为她是桑瑞菊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年高德劭的社会名流中,有一位献身教育事业70余载,用一辈子的热情书写对教育事业无尽爱意的长者。她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北京市副市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但她却说:“在所有头衔中,我最喜欢教师这一称谓,我是一名教师,我一生都没有离开教育这一岗位。”她是谁?她就是雷洁琼。  相似文献   

11.
<正>去冬今春,农二师三十团中学工会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实,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24个字,作为每一名教师的座佑铭。在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培训的基础上,再通过以会代培、专题培训的形式,让这些教师在  相似文献   

12.
她有家庭,可她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教学上,她有一个年幼的女儿,可她心中装的全是她的学生。凡是受过她教益的学生、对她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由衷地敬重。她,就是深受学生爱戴的一四八团一中英语教师姚淑琴。  相似文献   

13.
距离农四师七十二团团部70多公里处,有一个叫萨尔阿达尔的地方,偏远的牧二连就驻扎在这里。萨尔阿达尔的意思是一片黄色草滩。在这水草丰美的地方生活着一位哈萨克族女教师——托玲,她是土生土长的牧民的女儿,投身教育23年来,至今孤身一人,父母双亡后仍然扎根连队,她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让孩子们像雄鹰一样地飞出了这片黄草滩。今年41岁的托玲1986年毕业回到了养育过她的故乡,那时由于学校条件艰苦、设备差,原有的2位教师相继离开了,一年级到三年级的课程全部由她一人承担,为了使教学设备有所改善,她用她微薄的工资购买各类教材。  相似文献   

14.
正梁薇是蠡县蠡吾镇二中教师,在乡村教师这个平凡、光荣、神圣的岗位上,她一干就是18年,为学生献出了青春和心血,许多学生尊称她"妈妈一样的老师"。1998年,18岁的梁薇中专毕业走上教师岗位,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后又兼任住宿班的班主任。住宿班的学生多数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孩子,十二三岁就吃住在校,远离父母,更渴望得到关爱。夏天,天气炎热,梁  相似文献   

15.
她是我省第一位中医学博士后,曾多次拒绝国外省外的高薪聘请选择回到山西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立志为山西中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她从事针灸治病作用机理研究十余载,连续六年承担国际针灸培训任务,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填补了我省在此项目上的空白。她,就是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教授田岳凤。新春伊始,记者在太原采访了这位今年刚满43岁的博士后,提起自己衷爱的教学和科研事业,她神采飞扬、侃侃而谈。从教七年,桃李遍布天下作为一名教师,田岳凤勇于接受挑战,对工作一丝不苟。这种精神为她赢来了一个称号———中国…  相似文献   

16.
正张晓玫出名了,以一种她自己意想不到的方式。6年前,她开始一对一和学生"约饭"。如今,张晓玫差不多请了数百顿饭。现在,"晓玫午餐"已经成了一项制度。新学年,张晓玫会安排助教把她带的一年级研究生排好序,一个个约,必须一对一。张晓玫自掏腰包请客,地点一般在教师食堂,经费控制在100元左右。"你觉得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是"精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一所学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是学术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忽视任何一方面都将会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如何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我们培养的人不仅有文化、有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需通过教师完成,所以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学校要让教师明确德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使教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德育,注意培养学…  相似文献   

18.
理想信念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抓理想信念教育,应从早从小抓起。秦皇岛市开发区第三小学前身是一所农村小学,已有70年历史。2011年秦皇岛市开发区将原来规模较小、设施比较落后的4所农村小学进行了资源整合,新建第三小学。近年来,学校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主要抓手,“三抓”并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吴承忠,铜仁市玉屏县第一中学的一名普通老师。2000年毕业至今,已经做了20年语文教师。20年从教路,40期育人途,她在工作中享受作为教师与“妈妈”的幸福。田坪小学、大龙中学、玉屏第一中学,教书20年,教书的地点换了一个又一个,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唯一不变的是她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相似文献   

20.
她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熟悉这个家庭的人,都为这一家四代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所折服。也许是耳儒目染的结果,武宗玲在参加工作之初,就毅然辞去了父亲为她安排好的机关工作,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从此她在学校这片沃土上勤奋耕耘,至今已25个春秋。苦练基本功出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武宗玲从迈进学校大门那天起,就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工作上。她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她结婚后没有住房,孩子又小,母婴宿舍里的一张床就是她业余生活的天地。每天把孩子哄睡后,她便打开书,以双腿为桌,苦苦地学,拼命地读。功夫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