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杳     
郭沫若 《党课》2012,(18):119-120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相似文献   

2.
思念是什么     
思念是春蚕吐出的丝,缠缠绵绵地延续着,最后却把自己轻轻地包裹在里面。  相似文献   

3.
思念     
蔡其娇 《党课》2012,(12):1-1
我对你的思念充满春意 前面是 波纹鲜明的流水。 背后 展开一片绿色的原野, 寂静的云影下面 你的微笑有如鸟群翩飞。  相似文献   

4.
表达与倾听     
《当代贵州》2011,(36):61-61
可做就做, 不可做就等一等; 能做的, 大多数人同意了的, 不做也不好。 可以做得慢一些, 让大家都高兴, 这样反而就快了。  相似文献   

5.
孙郁 《前线》2012,(7):126-126
沈从文的小说,有原始的遗风,人性都是本色调的,极少杂然地存在。《边城》、《丈夫》、《萧萧》都有苦楚的盘绕,却内含清秀的美,不幸的生活与真爱的人情集于一个舞台上,人的精神终还没有粗糙下去。有感于城市人生活的堕落,沈氏便以乡下人的纯性灵与之做个较量。他写湘西农村,以诗意的笔触为之,不太注意当时的社会斗争。但从人性的角度去猜想社会深层次问题,也未尝不是一个视角。他觉得都市生活和人们的生存本质有些距离,便做了牧歌的片断,把清新的风吹来,文化的乡土气,便有了别样的寄存。他的作品也具备了小夜曲的美妙,一唱三叹的余韵很足。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让我知贵州、晓时政、观动态、看变化。读罢,让我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看到家乡发展的广阔前景,还看到省外贵州儿女对家乡的深情与思念。  相似文献   

7.
孙华伟 《共产党人》2004,(15):57-57
人生长路少知己,军旅诗词伴君行。中国历史上,烽炯迭起,英雄辈出。军旅诗词作为反映军旅生活、人们悲欢离合和军人酸甜苦辣的一种文学形式,或描写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场厮杀,或歌颂将士们冲锋陷阵、以身报国的爱国思想,或抒发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表现思念故乡、怀恋亲人的离情别绪,从不同审视角度、不同感情侧面展现了古今军人及热爱军旅之事的仁人志  相似文献   

8.
风中的眼睛     
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水。孤灯如豆。脱掉一天的紧张与疲惫,沏一杯清茶,茶盏静静的伫在灯影里,袅袅腾腾的茉莉花香弥散在屋内。推窗而望。细雨绵绵。凉风袭面。孤零的路灯映着水淋淋的街面,街道上少有行人。窗前,黄色的月季花瓣上涌动着一颗颗晶亮的雨珠。如同母亲那双企盼儿子回家眼神中的泪滴。是那样的亲切。那般的让儿梦牵魂绕。唯此时。越发加重了思念母亲的心绪……  相似文献   

9.
许寿昆  马森 《求贤》2007,(1):28-29
街道党工委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扮演着组织和实践的双重角色。天津市南开区学府街党工委紧贴工作实际需要,以强化“五种能力”为抓手,认真自觉地打造和谐的“精品工程”,动员社区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有利于发展的资源,不断总结打造和谐精品的途径和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把和谐社区建设做实、做好、做优、做精、做强的要求,《天津日报》、《求贤》杂志和《支部生活》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我们的做法。在成绩面前,我们不断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加大创新实践的力度。构建和谐社区呈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我们的启示有五条:  相似文献   

10.
听《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岳阳楼记》留给我们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财富”的讲座,对怎样做官、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做人,要堂堂正正,做完美的人;做官,要清清白白,做百姓称赞的官:做事,要踏踏实实,力求把每一件事做好.  相似文献   

11.
姜定耀 《湘潮》2012,(4):24-26
贺龙夫人薛明在《中国青年》上发表悼念文章《贺龙之死》,我是流着泪读完的。作为贺龙的部下,缅怀往事,历历在目,乃作追记,聊志思念之忱。  相似文献   

12.
那一盏灯     
毛磊 《党建文汇》2008,(1):51-51
35岁时,医生说,车祸导致我颅腔内的淤血压迫视神经失明,如果血肿消除,就可以恢复视力。住院期间,孤独与恐惧让我格外地思念丈夫与孩子们。直到有一天,护士通知我将有一位新病友与我做伴——琼。这个声音甜美的姑娘,时刻关注着我的心情。漫漫长夜里,她常常为我唱起圣歌。她说:“芭芭拉,暗夜沉闷漆黑。只要你用心感受,就会看得见那盏心灯。”  相似文献   

13.
清明祭父     
思念在这个季节疯长,哀思之情,泛滥成汪洋大海,纵然悲痛欲绝,也无法把您从黑暗中唤醒。此时,我才真正感到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人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不尽的思念中,在纪念活动中,中央电视台一曲“春天的故事”,伴随着电视文献片《邓小平》的播映,如三月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在亿万人民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从荧屏上进一步了解了邓小平,认识了邓小平。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光辉的历程,生动感人的情景,珍贵的历史镜头,震撼了亿万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15.
孙国林 《湘潮》2013,(12):49-5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初讲时没有详细的讲稿,是根据一份简单的提纲讲出来的。1942年5月2日讲“引言”,5月23日讲“结论”,两次讲话合在一起就是著名的《讲话》。《讲话》文本的产生,是靠4个速记员帮助完成的。之后,毛泽东让他的秘书胡乔木帮助对“速记稿”做了整理。他又做了不少修改,成为“修改稿”。但没有马上公开发表,而是放了一年多,才干1943年10月19日在《解放日报》全文公开发表。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赵亚兴 《奋斗》2008,(10):60-61
眼下,有些领导同志写文章喜欢鸿篇巨制,洋洋洒洒几万言;作报告热衷长篇大论,滔滔不绝两三个小时。当然,这也不是说长了就一定不好,《资本论》,长,是不朽经典;《红楼梦》,长,是旷世杰作。不过,做领导的,或是作报告,或是陈述问题,还是篇幅少一点为好。  相似文献   

17.
古时有个县官大年初一上街看春联,见一户人家所贴春联上联是:“数一数二大户”,下联是:“惊天动地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县官暗想,此户一定有人在朝廷做大官。于是,他备了一份厚礼登门攀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庄浪县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光明日报》《甘肃日报》《人民教育》《甘肃教育》等报刊曾多次对该县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教育的发展倾注了全县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更与该县一名普通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杨恒荣矢志不渝的教改情怀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多数校长和老师都形成了一种“偏见”——让学生闲着就觉得心里不踏实,因此,学生整天有做不完的题、补不完的课,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面对投入与效益的反差,杨恒荣调任庄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县广泛开展“我为教育献一策”活动,从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中,杨恒荣得出了结论——社会迫切期盼教育改革,教育必须改革,不改真的不行了!  相似文献   

19.
高建国 《先锋队》2011,(1):9-10
近年来,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省委《实施办法》和市委《实施意见》的要求,长治市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有益尝试,在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20.
刘诚龙 《唯实》2009,(6):95-95
大家都知道李斯写过《谏逐客书》这篇雄文,但未必知道李斯还起草过“关于请求焚书坑儒的请示”。李斯功未成名未就,官没做大、位未坐稳之时,他写《谏逐客书》,他功成名就官大位显之后,就不是反对秦王逐客了,而是要帮着秦王杀客了:“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