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萨维尼作为一位杰出的法学家,在法哲学领域和国际私法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法律关系本座说”观点的提出,结束了“法则区别说”几个世纪的统治,同时也使得国际私法从“国际礼让”重新回到了普遍主义的立场中探讨冲突规范准据法的适用问题,在国际法的方法论上实现了根本的变革,为国际私法上其他学说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本人也被称为“近代国际私法之父”。  相似文献   

2.
一、利益法学在国际私法中运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国际私法是一门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主要任务的部门法,其最早的理论基因渊源于古罗马的“万民法”。经过对各时期国际私法学说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说与法理学思潮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上,其理论学说曾经产生过两次质变性飞跃,从而促使国际私法形成为一个逻辑缜密、体系完整的部门法:公元14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确立了近代国际私法的基本雏形,公元19世纪创立于德国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则奠定了现代国际私法的理论基石。早期古典自然法学说为14…  相似文献   

3.
一、对“公共政策”理论的一般讨论 “公共政策”是一国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司法判决或仲裁裁决的传统理由。“公共政策”在国际私法中的理论奠基可追溯到1834年美国哈佛大学Joseph Story教授《冲突法评论》的发表,其把“公共政策”的理念引入这一学科,提出在特定情况下,尽管根据冲突法规则可适用外国法,但由于这一适用违反本国的基本法律规则和利益,故作为例外应被排除。9年以后,  相似文献   

4.
国际私法调整对象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私法调整的不是涉外民事关系,而是由涉外民事关系引起的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适用关系或法律冲突关系。只有这样认识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才能为冲突法说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彻底推翻“大国际私法”观点,并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的关于国际私法的一系列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5.
一纵观两个多世纪以来,对国际私法性质的争论,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类:主张国际私法的国际法性质。这一观点的主张者被称为国际法学派或世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有:萨维尼、孟西尼、克雷洛夫等人。其主要理论根据是:1.国际私法产生于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密切相关。萨维尼认为,国际私法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存在国际社会,适用外国法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是在国际社会中产生的。2.国际私法所调整的关系在本质上与国际公法所调整的关系没有什么不同。魏思在《国际私法手册》一书中指出:“国际私法与国际公法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冲突法中复合准据法的适用问题王瀚准据法的选择方法历来就是冲突法的核心问题。早在1849年,近代国际私法鼻祖,德国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萨维尼就发表了《论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具有近代国际私法奠基意义的“法律关系本座”理论。他从判决的国...  相似文献   

7.
在“大”“小”国际私法说之争中,对概念的纯洁性要求使得“小国际私法说”更具逻辑的说服力。而“大国际私法说”则面临被指责为“大杂烩”的尴尬境地。本文试图通过提出并集性的概念,消除这样的概念的纯洁性要求,从而证明“大国际私法说”的可能成立。  相似文献   

8.
国际私法中的证据冲突规范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私法中的证据冲突规范初论屈广清一、证据冲突规范概说冲突规范从其本身结构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出该规范所要调整的法律关系,在国际私法术语中称作“范围”;另一部分是指出该法律关系所要适用的法律,在国际私法术语中称为“系属”、“连结点”、“连...  相似文献   

9.
自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凯弗斯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法律选择过程批判》一文以来,传统的冲突法制度遭到前所未有的攻击和非难。凯弗斯甚至提出要“抛弃”传统的冲突规范。冲突法制度一直是国际私法的重心和精髓之所在。抛弃它,无异于抛弃国际私法。凯氏之后,学者们纷起效尤,对传统国际私法进行了猛烈批判。然而,这场所谓的“危机”并未使国际私法走向衰微。它实质上为传统的国际私法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它标志着传统国际私法向现代国际私法的过渡,这一过渡所包含的法律时代精神和内在…  相似文献   

10.
学说是否是我国国际私法渊源,没有统一的结论。从立法上看,学说不是我国法的渊源,自然也不是国际私法的渊源;从法学理论上看,不能简单地认为学说是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必须先对“学说”和“法律渊源”的含义予以清晰、必要的界定,再从理论上分析;从司法实践上看,学说不适合作为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总之从实然角度看,至少立法和司法上,学说不是我国国际私法渊源;从应然角度看,学说也不应该是我国国际私法渊源。  相似文献   

11.
公共秩序制度是国际私法上的一项一般制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目前国际私法上得到各国立法和司法以及国际条约最广泛肯定的一项一段制度。公共秩序问题也是澳门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公共秩序的概念。“公共秩序”一词有时用于指一种法律状态,有时用于指一种法律制度,即公共秩序制度。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公共秩序存在于许多法律领域或部门,如民法和国际公法均讨论公共秩序问题,故它并不是国际私法上特有的一项制度。(一)公共秩序的名称。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被称为“公共秩序”(orderpublic或pub…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私法中,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旱期并不被重视,基本上适用“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二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间往来日益频繁,发生在侵权领域的事件也大量增加,因而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也成为国际私法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侵...  相似文献   

13.
书讯     
<正> 青年法学工作者邓正来所著《美国现代国际私法流派》一书已由法律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发行。同时,该书已被译成英文。在书中,作者对美国现代国际私法理论的发展沿革及其趋向作了详尽评介;对50年代以来各大主要流派的理论内容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最重要的是对美国现代国际私法理论与传统国际私法理论在研究方法、追求目的等方面作了比较性探讨,并从理论上对这两大历史阶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正义是国际私法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冲突正义是传统国际私法的价值内核,实质正义是现代国际私法法律选择方法的根本价值取向。从冲突正义向实质正义的嬗变是当代国际私法发展的基本趋势。但这一趋势并不表明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是相互抵触的关系,传统的冲突规则没有因为要追求实质正义而被舍弃,其存在价值至今仍不能被完全否定,并且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冲突是完全可以得到平衡的。而当代国际私法就是在对各种理论进行了扬弃后,向着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融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格尔哈特.克格尔是二战后德国国际私法学界的领袖人物,是国际私法中利益法学的创立者。他将国际私法上的利益分为当事人的利益、交往利益和制度利益三种类型,通过对各种法律关系中所体现的三种利益的分析,确定其连结点。在利益法学的基础上,克格尔对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冲突法革命"提出了强烈批判,坚决捍卫德国传统国际私法思想。尽管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克格尔的利益法学国际私法理论对于抵制美国法律对欧洲大陆的入侵和德国国际私法立法的改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成文化法典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国际私法发展的普遍趋势。素来坚持判例法传统的英国 ,在近 30年来 ,其国际私法成文法也正日益取代判例法的主要地位。英国国际私法的变化主要是各种国际私法研究机构推动的结果。英国的实践对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发展有启示意义 :必须加强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的工作 ,发挥其在国际私法改革中的骨干作用 ;积极参加统一国际私法的各种国际组织的立法活动及其制定的公约 ,采纳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 ;以“普遍主义”作为我国国际私法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大国际私法改革中的对外开放度。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01年年会在古城西安召开。本次年会由西北政法学院国际法系承办,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协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从事国际私法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的专家学者共计170余人,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 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三个方面,即21世纪国际私法的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对国际私法的挑战及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与我国涉外法制的完善。现将本次会议的研讨情况和提交的论文简要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国际私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体系初探肖永平自13世纪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以来,国际私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形态,受到了各国法学家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各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门之一。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民商事流动的加速发展,国际私法更是得到飞速发展,其...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私法课程的教学不仅要系统地介绍国际私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而且要突出讲其间接调整的特色,说明其规则和制度的发展过程和对涉外民事关系的调整过程,强调灵活地运用国际私法上的规则和制度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 20世纪50到70年代,美国国际私法学者掀起了一场“冲突法革命”,对传统的国际私法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猛烈抨击,并各自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学说,主要有凯弗斯(Cavers)的“优先选择原则”、柯里(Brainerd Currie)的“政府利益分析说”、埃伦茨威格(Albert A.Ehrenzweig)的“法院地法优先说”、里斯(W.L.M.Reese)的“最密切联系说”等。同时法国的巴迪福尔(Henri Batiffol)和德国的克格尔(Gerhard Kegel)等欧洲学者也提出了一些颇有影响的国际私法理论。本文拟对克格尔的国际私法“利益论”做一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