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高考放榜,高校争抢优质生源大战也迅速打响。学生刚查到分数,就有国内顶尖高校招生组老师找上门;多所内地和香港地区名校的招生老师广撒网、"打爆"高分考生的手机;不少名校承诺,只要学生愿意报考,专业、奖学金、出国交流机会等都"好商量"。今年首次在江苏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出动了副校长、院士的豪华招生团队,在江苏省多市率先将20多名有望就读清华、北大的高分考生收归麾下。  相似文献   

2.
个别高校为提高生源质量,设立高额奖学金招揽高分考生的现象今年将被禁止。最近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文规定,高校招生时不得做出与事实不符的夸大宣传,不得用高额奖学金引导考生报考。此外,为改变个别高校招生时不惜出资委托“中介”或个人招徕学生、损害学生利益的状况,《通知》中规定,严禁任何高等学校招收“计划外学生”或委托中介机构招生。因此,考生和家长如遇到有人打着高校委托招生的名义索要赞助费时,不要上当受骗。个别学校巧立名目向学生多收费、乱收费,造成招生秩序混乱的情况今年也将被禁…  相似文献   

3.
他们本是师生,学生陈静刚从内地到香港3个月.副教授戴晖辉已融入香港社会十几年。在由一门课程考试构成的利益联结中,陈静拿出1万元港币贿赂任课教师戴晖辉,戴则毫不犹豫将此事举报。不同的地域标签.使两人的选择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两地不同的反腐环境和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党建文汇》2014,(7):25-25
“生源危机”:985高校开减招生计划 6月4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列举的一组数据形成鲜明的“剪刀羞”: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后快速下降.随后两年,部分省市曾出现20%的大幅度下降,但近年下降幅度趋稳.今年开始反弹。伴随着报名人数的不断下降,录取规模继续增长,2013年全国高考录取率创新高达76%.  相似文献   

5.
就业形势严峻,滞业率高涨,曾很吃香的海归也成了“海待”,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问题。其实,不少名人也曾“就业难”,譬如季羡林毕业后找工作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感叹“饭碗难抢”,深感“穷途痛苦,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6.
快乐大叔 《党课》2011,(15):103-105
随着2011年高考成绩的发布。要不要公布高考“状元”身份,成为连日来的热点话题。按理说,国家教育部已经明确要求各地不要对高考考生的成绩进行排名,但实际情况是,一些省市、一些地方仍旧照炒不误。好政策难落实,暴露出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之艰难.教育改革任务之艰巨。  相似文献   

7.
快乐大叔 《党课》2014,(13):106-107
据说咱们中国的高考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考试之一,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说,中国高考是世界“第一考”。能称得上“第一考”,便说明其规模之大和重要性了。中国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基本相当于北欧国家瑞典的人口总数。而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在连续5年下降后首次回升,有高考考生甚至喊出了“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口号。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考、中考分数的揭晓,各地的“谢师宴”一时风行起来,不少饭店、酒楼相继打出了“谢师宴”的招牌。有的学生家长将“谢师宴”作为子女的“庆功宴”,为了“不落面子”,相互攀比,看谁的档次高。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4,(4):38-38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与往年相比,2014年高考有十项新政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首次有限度放开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在考生资格审查方面更加严格,高考加分政策调整等。 新政一:2014年,符合一定条件的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我区参加高考,但仅限报考高职高专。同时,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高考移民”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区外务工人员(含其他非我区户籍就业人员,下同)随迁子女参加我区2014年高考,除应具备我区户籍人员报名条件外,还须执行如下规定:截至2014年4月1日,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可在务工流入地参加2014年高考,仅限报考(专科)专业:本人具有我区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家长在我区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合法职业且纳税(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全社会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在的大背景下,内地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1999年以来扩招的本科生陆续毕业而显得尤其突出。与内地大学生就业难、待遇走低截然不同,香港的大学毕业生近几年不仅就业率创出新高,月薪也显著提高,无论职位空缺数目和薪酬待遇都有所上升,不少学生还没毕业就已谋到高位。同香港对比,内地大学生就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在大陆,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昔日被誉为“国之栋梁”、“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而今似乎成了“鸡肋”。2001年,内地毕业生110.4万;2003年212万;2005年340万;2006年,全国普通…  相似文献   

11.
一位参加沈阳市党代会的企业家代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香港记者都能从慕绥新价值几万元港币的一身腐败行头上判断出这个腐败市长,为什么慕绥新、马向东身边的人就是发现不了?”此话见于《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新闻观察”。其问虽是就慕、马一案有感而发,却有“普遍意义”。对于慕、马一伙的腐败,周围的人真是没有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吗?真是因为不易发现才使其“越坐越大”吗?我以为不是。身边的人恐怕早就看出这两人是腐败分子了。是内地的记者反应迟钝么?恐怕也不是。我敢断言,沈阳市的记者肯定比香港记者更早更容易发现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底,中山大学对外交流中心主任助理陈文雅偶然听说,我国高校有免试招收外国留学生入学的政策。他“敏锐”地感觉到,如果把一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国内学生“包装”成外国国籍,以“留学生”的身份入读国内名牌大学,可能是条“发财之路”。  相似文献   

13.
热词     
替考 6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揭露河南杞县一些考生家长雇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做“枪手”,进行高考舞弊。暗访发现,这条黑色产业链已存在了至少三年。同日,河南省招办回应称,2014年该省已查实替考127人。  相似文献   

14.
“这两个娃儿读大学的费用我来出!”今年7月8日,丰都中学,一个穿着破旧衬衫的中年汉子摸出2000元钱,掷地有声地说出这句话。站在高考分数榜前的锁小娟、陈蓉两名贫困女生,闻言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24):22-29
如果你看到一则广告说,某个高考培训机构“今年的‘一本’录取率比去年提高50%”,会不会觉得这是一所势头强劲的学校?但实际情况也许是,去年有两个考生考上重点大学,今年有3个,而这所学校的考生总数是200人。看到了吧,50%的增长并非虚构,但这个数字背后,却隐藏了更重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7月3日,记者从天水市有关方面了解到,调查组在该市又发现了4名被替考者,至此,天水高考舞弊案的被替考者升至31人。经由监察、教育、公安、招考等部门组成的“天水市2008年全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替考事件调查组”的多方调查取证,现已认定:这是一起有计划、有预谋的山东高考移民和山东籍考生替考的严重团伙作弊案件。  相似文献   

17.
韩昳 《党建文汇》2002,(14):45-45
自从“香港游”的配额制被正式取消后。内地和香港旅行社即掀起价格战,各种低价团甚至声称“零团费”的旅行团纷纷出炉。所谓“零团费”,指的是“香港游”的香港地接社不向游客收取任何费用。据一位旅游业人士透露,地接社要负责内地游客的吃、住、行,平均每个人3天4晚(包括在澳门住一晚)的费用加起来至少要1000港元。但旅行社只收几百港元。“零团费”的“宰”客手法有先以低报价从内地抢到团,  相似文献   

18.
表彰奖励的目的在于能起到树立典型、弘扬先进、激励群体、鞭策后进的作用。但在目前的考核评比表彰奖励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一忌重“官”轻“民”。现行的干部考核评比表彰奖励体制中,无论是阶段性的表彰奖励还是年终考核评比中的奖励表彰,都普遍存在重“官”轻“民”现象。工作是大家共同做的,取得实绩是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到了考核评比表彰奖励时,却认为是“领导有方”、“指挥得当”、“决策正确”,于是乎表彰奖励非领导者莫属。某县级市年度表彰奖励记三等功的共90多名,而科级干部就占近70人。有的单位记功奖…  相似文献   

19.
《新湘评论》2007,(7):20-21
泛珠合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对各方都有利,要搭建并利用好这个平台,注意搞好战略规划.务求实实在在的成效。”“继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推动内地有关地方同香港、澳门的区域合作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20.
从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香港来说却绝不平凡。这十年,香港实现了从英国管治到回归祖国的历史性跨越:这十年,“一国两制”由科学的构想成为生动的实践;这十年,“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香港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十年风雨,十年磨砺.十年成长,十年辉煌。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在回归祖国怀抱十年后的今天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