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游记里的台湾社会旧影——读日据时期的三种台湾游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集美图书馆馆藏颇丰.近日,我从该馆借阅了日据时期的三种台湾游记:汪洋《台游日记》(1917)、黄强《台湾别府鸿雪录》(1928)和江亢虎《台湾追记》(1935).《台游日记》收于汪洋《台湾观察报告书》(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6月版),书前有作者 相似文献
2.
一 厦门集美图书馆馆藏颇丰。近日,我从该馆借阅了日据时期的三种台湾游记:汪洋《台游日记》(1917)、黄强《台湾别府鸿雪录》(1928)和江亢虎《台湾追记》(1935)。…… 相似文献
3.
台湾变成日本殖民地后,以蓄发长袍和缠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风俗习惯不得不变革。了解世界潮流特别是祖国大陆改革情况的士绅(知识分子和绅商),积极推动断发放足运动,起到了领导作用。而总督府起初并不用公权力推行断发放足,只是到了想同化台湾人时,它才使用了公权力。 相似文献
4.
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畜牧产业的发展重心.在日据以前,猪只的饲养多被视为传统农家的副业,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从原乡引进种猪繁殖,其中馊水养猪的饲养方式、分业经营的产销模式、妇女与小孩的劳力结构、甘薯作为主要自给饲料均沿袭中国传统的养猪文化;直至日人统治期间,台湾总督府为改良猪种引进西洋种猪,开拓饲料供应来源,改善饲育管理,实施种猪登录制度,使台湾农民养猪数量大增,养猪产业逐渐向专业化与现代化的畜牧方式发展,而闽南人在接受殖民政府奖助繁殖西洋种猪、生产杂交肉猪、改良猪舍、聘雇工人与购买饲料的态度与意愿均高于客家人,闽南人倾向追求市场最高利润,客家人倾向维持传统、稳定扎实的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5.
<正>报刊作为呈现日据时期台湾文化的重要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当我们翻看这些旧报刊时,常常会看到很多与日本殖民统治全然对立的抗日书写。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台湾民报》、《台湾大众时报》、《台湾新文学》为中心,还原台湾同胞在殖民地语境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真实声音,再现日据时期台湾报刊的抗日主张。一1954年,杨守愚在《赧颜闲话十年前》中,曾高度评价《台湾民报》在日据时期反日运动的引领作用:"反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下 ,日据时期台湾社会出现了闽南语的生存危机 ,台湾一批有识之士起而呼吁振兴本土语言 ;针对文艺脱离民众的状况 ,新文学运动内部也开始探索文艺大众化的途径 ,一些人主张用闽南语进行文学创作。由于闽南话在台又称台语 ,故此一运动通称台湾话文运动。从本质上看 ,该运动是台湾人民抵制日本殖民同化政策、拯救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及闽南语这一中国地方语言文化的民族文化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7.
孙淑亭 《今日中国(中文版)》2012,(1):70-71
长期以来,我一直想去亲眼看看台湾,亲身体验一下它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直到2011年10月,我如愿以偿地跟随一个旅游团队,登上了飞往宝岛台湾的航班,开始了8天的环岛游。 相似文献
8.
陈诗楠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3):56-59
日据台湾期间,殖民政府为扩大侵略战争,适应战时统制的需要,在台湾各级警察机关设置经济警察单位及经济警察人员,实施经济警察制度,形成了台湾警察的经济化现象。日本殖民政府借助警察这一国家机器、利用经济警察这一制度加速经济殖民政策在台湾的实施,从而实现对台湾的强力统治。台湾经济化警察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对其机构设置、主要职责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其进行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史实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中国大陆的抗日活动始于"九一八",全面抗日战争始于"七七事变",那么在台湾地区,针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运动则于1895年就已开始。与此相应,反映这一斗争的文学创作也随之产生。从中文写作到日文写作早在日本侵略者占据台湾之初",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就制定了《对于台湾教育方针》(1895年 相似文献
10.
日据时期,一大批台湾青年在大陆高校优惠的招生政策吸引之下,通过各种渠道赴大陆求学。这些台湾学子在求学期间组织各类社团积极从事反日学生运动;抗战爆发后,有相当一部分台湾学生留在大陆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对日作战;到抗战后期,部分毕业生还参与了收复台湾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在大陆的学习和实践,他们认识到台湾的命运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只有争取到大陆的解放才能使台湾彻底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1.
李道湘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60-63
台湾问题的实质就是国家的统一问题。当我们努力去落实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时,才发现今日的台湾社会在统一的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台湾社会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问题上都出现了危机。分析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这是本文要做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各地社会动荡不断,台湾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也难以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本文首先对近期岛内社会出现的新动向进行概述,提出岛内社会运动进入活跃期、民众不满情绪持续累积、"东亚非典型民主"弊端开始显现等观点。然后基于第三势力研究的角度,提出上述社会新动向将为以"太阳花学运"及"柯文哲现象"为特征的第三势力兴起提供空间,进而可对选情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台湾民众党成立之初主张阶级调和,但在台湾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党的政策逐渐左倾,转而主张在民族运动中同时开展阶级斗争,从而与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党内稳健派产生根本性的冲突,最终导致民众党的分裂,日本殖民当局乘机取缔民众党,台湾民族运动遭到中挫.在日本殖民主义强大到足以扑灭任何革命运动的历史条件下,台湾的无产阶级应当如何行动,颇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建民 《今日中国(中文版)》2015,(2):70
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出炉之后,许多学者开始反思其中的原因。其中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是,青年人或"首投族"的投票倾向成为影响这次县市长选举尤其是台北市长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当今台湾青年人有怎样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是何种因素影响他们的观念与投票行为?这些问题确实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16.
光复初期(1945—1949年)的台湾社会与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复初期(1945-1949年),台湾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动荡以及和中国大陆的迅速的整合。在这样的社会人文环境中,台湾的文学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特殊的阶段。本文探讨、论述了当时台湾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作家们面对新的环境的所想所思以及他们各自的主张,当时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学作品等等,并对这一时期台湾文学的发展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在日据时期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异族的统治;日本更以其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西化)经验,试图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全方位地将台湾人改造成“新日本人”。然而,台湾除了少数原住民以外,几乎全为大陆的移民,他们保持着祖先带来的汉文化传统。面对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关闭书院、打击私塾,并拟以“国语(日语)学校”全面取代传统 相似文献
18.
19.
20.
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与满意度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在大陆的台湾青年社会适应性主流是客观理性、积极向上、主动作为的,多数台湾青年对自己在大陆求学或就业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超六成被调查者表示能主动适应两岸文化差异,并能客观理性看待大陆政治体制。但两岸政治生态、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社会发展程度及社会结构的差异,大陆惠台政策重制订轻落实的制度缺失,台湾青年自主择业或创业难度大,身份尤其是户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等问题也对他们的社会适应造成困扰。"主动调整"成为当前大多数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