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1995,(1)
“新贫困人口”不容忽视所谓“新贫困人口”就是城市贫困人口,包括随着改革的深入而穷于应付放开的物价的城市人口和未注册城市人口。据世界银行估计,1990年,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只有一百万,但现在大约有三千万到一亿人已从农村流向城市。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主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中贫困人口与日俱增,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因此城市贫困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要从城市贫困人口的产生、构成和现状着手,分析我国现有解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再就业政策支持的必要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明国 《前沿》2003,(1):41-43
规模持续膨胀的城市弱势群体需要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实现再就业 ,以减轻社会压力。政府政策支持主要包括提供再就业的法律支持 ,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推行再就业工程以及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 ,强化再就业的配套政策支持等。通过实施综合性的政策措施激励再就业 ,使劳动力尽快实现与资本新的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然而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城市弱势群体再就业的政策支持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转型期城市贫困人口特征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理论月刊》2005,(9):153-15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我国城市出现了数量庞大的以下岗、失业职工和“三无”人员为主体的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具有过渡性、群体性、边缘化等特点,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慈勤英 《学习与实践》2006,(11):104-108
本文基于2003年对武汉、荆州和洪湖三个城市失业者的调查数据,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失业者再就业的成本收益进行了初步估算,估算出失业者再就业的经济理性工资。研究发现,失业者再就业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我们的估算值,调查不支持因低保提高再就业成本、降低再就业收益,从而导致失业者放弃再就业(不接受低工资的工作)的推论。低水平和不规范的社会救助也削弱了其对失业者再就业的负面影响。失业者的再就业选择并不纯粹是基于个人或家庭的经济考量,社会救助的社会成本和心理成本会对失业者的再就业带来压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以来,在区、街和社区三级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共有485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占全区下岗职工总数的57.2%,全区21个社区先后有6个再就业安置率超过98%,被评定为湖南省最充分就业社区。区属城区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立足于维护和实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重点,奠定了社区党建工作坚实的群众基础,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虽然城市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解决了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但仍存在一些不应回避的问题:一是"低保"养了一些"懒人",二是隐性就业增多,三是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较大.对此,笔者提出几点促进低保人员再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休人员作为年龄层次最高、经验阅历最丰富的特殊劳动群体,本身就是一座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人力资源宝库,如果开发得当,不仅能化危机为机遇,而且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文章通过分析老龄化背景下城市退休人员的再就业现状、产生原因及再就业优势,尝试提出解决城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若干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北京市社科院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的6个街道社保所的低保人员再就业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个街道的低保人员就业率高于30%(为35%),有两个街道的就业率仅为11%和8%,城市贫困家庭的再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去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后,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促进再就业活动。到7月底,全国新增就业37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0万人,在非典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