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负时代、不辱使命,加快构建具有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工作遵循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时空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与创新脉络,拓宽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视野。不忘本来,必须牢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来源。当代中国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来源于马  相似文献   

2.
正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关爱,为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必将推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守正创新、薪火相传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于2014年12月2日开幕。市委书记郭金龙希望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国家赋予首都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努力构筑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思想文化高地。  相似文献   

4.
曲福田 《群众》2021,(5):21-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江苏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速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党校是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党校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坚持运用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发挥党校作用。一、党校要以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把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  相似文献   

6.
正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我党历史上迄今为止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最全面、最系统和最具现实指导性的论述。讲话不仅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和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而且还对发展繁荣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讲话,就是一篇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引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创新研究、多出精品力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有的同志比较激烈地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这番重要讲话可以说振聋发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学风不正问题,切中时弊。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值得肯定的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  相似文献   

10.
李中元 《前进》2016,(7):26-2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怎样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使命、指导思  相似文献   

11.
《前进》202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五年来,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重任,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积极贡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  相似文献   

12.
李星良 《今日海南》2023,(11):10-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海南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实践,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有新气象新作为。  相似文献   

13.
张新科 《群众》2022,(9):44-45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吹响了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时代号角。省社科联团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自觉发挥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的作用,以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立法出台为突破,大力推进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建设,让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之花在新江苏盛开.  相似文献   

14.
王联辉 《前进》2016,(7):24-2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就要始终紧紧抓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根本任务,不负时代重托,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致作者     
《岭南学刊》2015,(1):2
<正>《岭南学刊》是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本刊竭诚欢迎广大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工作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赐稿。一、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百家争鸣的方针,着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首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  相似文献   

18.
张艳国 《探索与争鸣》2023,(10):38-41+177-178
<正>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在当代世界,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基础和重点,是掌握社会意识形态的要津和抓手。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呈现出增量叠加、创新驱动的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时代高度,科学分析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形势、机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古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就担负着引领各个历史时代进步的使命。当代中国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好时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可为的时代,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为顺利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是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担当好这一使命,需要抓住关键点。把准时代前进的脉搏,勇于发思想之先声时代就像人体一样有脉搏跳动,而高明的智者能把准时代的脉搏,判明时代发  相似文献   

20.
白亚鹏 《创造》2021,39(1):28-32
党校因党而立,是党校人的初心;a党校因党而强,是党校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党校作为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思想理论建设的主阵地,应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不断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激励科研创新,厚植科研优势,推动党校科研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