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父亲叫刘本祥,在部队时叫刘炳祥.在国民党的军官档案里,应该可以查到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生于1909年,如果活到现在应是106岁.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他有可能会领到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我写过一篇《母亲的奖章》,记述的是母亲当县里劳动模范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该写一写父亲的纪念章了.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的子女不提起他,恐怕没人会记得我们的父亲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写父亲.父亲1960年去世时,我还不满9周岁.父亲生前,我跟他没什么交流,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父子年龄差距较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10月27日,《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小莽苍苍斋是我父亲田家英的书斋名,展览的展品是父亲生前的旧藏。1937年秋,父亲田家英去了延安,19岁就在马列学院担任中国近代史教员。为了讲好课,他通宵达旦地攻读史学著作,打下了一定的功底,也更加关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学  相似文献   

3.
1990年10月15日12时55分,著名文学家俞平伯先生走完了九十一年的人生旅程,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消息传来,海内外学人同声悲悼。俞老生前是九三学社社员,他那高尚的爱国气节,坦荡恬淡的胸怀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这里我仅想根据俞老亲友的回忆,选取部分可以说明俞老品德的素材写一篇短文,以期酌一蠡而知海,从中体现一代学人的风貌。凛然大节俞老出身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俞樾是清代后期第一流朴学大师,父亲俞陛云是学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14,(6)
<正>本刊讯6月21日,首届湖北文化发展论坛(2014)在武昌洪山礼堂隆重举行。论坛重点研讨"伦理秩序构建与文明湖北建设",发表了《共同推进文明湖北建设倡议书》。省政协主席杨松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他指出,首届湖北文化发展论坛,确定了"伦理秩序构建与文明  相似文献   

5.
正"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让我们对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2020年10月22日,百色市西林县古障镇大房村脱贫户韦义告诉我们,2019年他种植砂糖橘纯收入10万元。韦义之前种有22亩砂糖橘,2018年开始结果,同年又新种了6亩沙糖桔,申请得产业奖补资金9000元,  相似文献   

6.
省情要览     
《今日海南》2006,(10):4-4
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将在海南博鳌举行9月13日,国务院台办宣布,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将于10月17日至18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原本商定在台北举办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易地举行。按照安排,除了在海南博鳌举办农业合作论坛外,10月19日到20日,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览暨项目推介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10月21日开始,与会的台湾团组分别赴山东、广东、广西等地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进行参观考察。“大美三亚”:三亚旅游总规获评审通过9月9日,《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获专家评审通过,规划总体目标是将三亚建成国际一…  相似文献   

7.
2014年10月,我漫步在台北南京东路上。我抬头一看,电线杆上并排挂着一黑一红两张海报,那黑色海报上的照片好熟悉。一看,那不就是傅聪吗?在傅聪头像的下方,写着"拥有萧邦灵魂的当代东方传奇"。在红色海报上,则写着"傅聪80大寿演奏会"。哦,岁月飞逝,这位当年的"青年钢琴家"都已经"望八"了!傅聪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的长子。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傅雷夫妇在"文革"中含冤离世的报告文学《傅雷之死》,美国《华侨日报》在转载时把标题改为《傅聪之父傅雷之死》,这表明在海外华人中,傅聪的名气比他的父亲傅雷更大。  相似文献   

8.
<正> 8月4日至8日,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发起、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新疆科协、新疆医科大学共同举办的2010年"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在新疆医科大学正式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曹雪涛、杨  相似文献   

9.
重要会议     
《中国民政》2014,(6):4-4
<正>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今年5月12日是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作为"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5月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深入研究联合国《2015年后减灾框架(HFA2)》,探讨全面深化改革与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民政部副部长、国家减灾委秘书长姜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10.
<正>"父母如今都已去世,我想替他们寻找大陆失联的亲人。"这是来自台湾张君华女士的求助。凭借着一封2001年从山东曹县寄来的信件,以及父母生前未了的夙愿,张女士找上了今日头条公益寻人(以下称:头条寻人)和台湾《ETNEWS新闻云》两岸寻亲小组,希望能够通过头条寻人,帮助找到父亲张景阁、母亲任圣荣的大陆亲人。2017年10月25日,头条寻人发布了《台湾老兵后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11)
正1945年9月22日,"台湾省留学国内学友会"在台北江山楼举行成立大会。福建省政府顾问黄澄渊在会上演讲,呼吁全岛同胞"尤应保持民族英雄先辈郑成功之民族精神"。台南大佬谢雪渔闻言感奋,写《思慕民族英雄》一文,刊于1945年10月25日出版的《前锋》"光复纪念号"(图一)上。其文曰:台湾留学国内学友会创立席上,  相似文献   

12.
<正>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因病逝世。太炎先生的生前好友向国民政府提出,应对章太炎举行国葬。1936年7月1日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作出了"章炳麟应予国葬,并受国民政府褒恤"的决定。7月10日,《中央日报》上正式公布了"国葬令"。  相似文献   

13.
笑尘 《台声》2004,(11):28-29
在 2004 年海峡两岸(南昌) 许多台湾朋友,父亲已过世,他生前商投资论坛活动期间,我梦寐以求的回乡之愿最终未能实现,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60 亿元,增长 们有幸采访了被记者簇拥、 但父亲始终有一颗爱国心 ,如今我投 20.4%,消费品零售总额 763 亿元,被话筒包围的承办此次活动的江西省身两岸交流事业,受他影响很深。 实际增长 10%,经济发展形势让人惊台联会会长何大欣先生,何会长原藉《台声》记者:来江西以前就在 喜不已。台中,父亲何非光是上世纪三十…  相似文献   

14.
《前进论坛》2014,(7):61-61
<正>我父亲1956年10月18日因心脏病去世了,当时李维汉副委员长说他的死是我们的一个损失。父亲一生始终如一地坚持爱国主义的立场,极力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大革命开始一直坚持拥护国共合作,和共产党患难与共,荣辱与共,肝胆相照,成为中  相似文献   

15.
点点 《传承》2004,(2):35-36
1965年11月,“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5日,我的父亲罗瑞卿到了上海。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在那里。万万没有想到,在“上海会议上,林彪一伙对父亲进行了报复陷害,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和我们一同经历了人生中最惨痛的时光。上海市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父亲:毛主席对北京各报不转载姚文元的文章很不满意。那位同志对父亲说,他什么人都没有告诉,但他考虑父亲可以例外。父亲听了后,叫秘书要了一本单行本来。26日下午,父亲陪同毛主席接见柬埔寨的朗诺。在外宾来到时,父亲向主席…  相似文献   

16.
刘建明 《楚天主人》2012,(10):39-39
据报载,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邓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邓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他是想回家的。据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邓小平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淡老问他为啥不回乡看看,小平说,"我记得离家时,广安只有60万人口,现在有100多万人了,惊动不起呦!"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7月18-20日,由华中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和四川省直机关党校《党政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社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在四川省直机关党校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界的30多位主编、副主编、编辑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邓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邓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他是想回家的。据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邓小平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淡老问他为啥不回乡看看,小平说,"我记得离家时,广安只有60万人口,现在有100多万人了,惊动不起呦!"  相似文献   

19.
刘益善 《世纪行》2013,(4):18-20
写这篇文章,我本拟用"中国GPS之父"作题目,但遭到文章的主人公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刘经南院士的竭力反对。我说这是他家乡的报纸《长沙晚报》提的,那是2004年的一篇文章。刘经南说,他是搞科学研究的,在GPS系统的研究中,他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万万不可用文学的夸张来描写他。我只能惋惜我的这篇文章失去了一个好题目。毫无疑问,刘经南院士在中国GPS的应用与发展中,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9,(12)
<正>2019年,海峡论坛进入第二个十年。6月16日,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报名台胞人数超过万人、首次参加的台湾民众占40%、台湾青年占50%,这凸显了海峡论坛"民间性、草根性和广泛性"的影响力。本届海峡论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两岸同胞首场大规模团聚活动,是新形势下扩大两岸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