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立体透视的几个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是生态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一方面,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是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的过程实际上也正是生态生产力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还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对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进行立体透视,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经纬  刘伟杰 《奋斗》2014,(2):33-34
正面对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主题,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全球范围达成共识。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任务,这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科学决策,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方向和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申森 《理论研究》2020,(3):77-80
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在不断书写着中国绿色奇迹的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独特的贡献。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与担当源于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的深刻把握和中国共产党人对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积极追求,也源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望的热切回应。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7·23"讲话中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态化格局凸显出来。总体看来,经济建设的生态化、政治建设的生态化、文化建设的生态化、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态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张扬了建设性的生态意识,昭示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及其生态化的意识形态。生态化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运用生态意识来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或政治理念,生态化意识形态凸显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群体的生态利益。生态化意识形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新性发展,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的转变,促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化变革。科学发展观既是对生态化生产方式运作的时代召唤。又是生态化经济运行方式的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观既促进了关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及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认识,又是制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律的科学指针。  相似文献   

7.
工业文明是当前城市生态困境的根本原因,接受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指导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它的基本思路是城市的生态化。低碳城市建设应以"亲自然"、"爱自然"、"敬自然"为基本价值理念。要防止三种倾向,即创新低碳城市的发展机制,防止低碳建设的庸俗化;创新低碳城市的保障机制,防止低碳建设的形式化;创新低碳城市的动力机制,防止低碳建设的片面化。低碳城市正是城市生态化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和表现形式,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它除了自身的个性之外,也有城市生态化过程中的共性,承担着扬弃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要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要求,为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可从经济体制建构思维、经济制度、经济行为三个维度来设计具体的融入机制:经济体制建构思维的生态化——生态经济观的确立;经济制度的生态化——经济政策、评价与生态价值的融合;经济行为的生态化——多元主体的行动优化.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其实践层面而言,可在政治建设的基础、制度与价值三个层次分别设计具体融入机制,即基础融入——重构政治建设生态环境,制度融入——实现政治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执行的生态化,价值融入——实现政治建设价值理念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的产生及发展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从"四个文明"的视角分析生态文明与"生态化"的社会发展问题,可知物质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石,精神文明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而政治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其精髓要义包括:自然是"历史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和实现"两大和解"等,呈现出辩证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等特征,为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解决和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汲取和发展马克思自然观,不断强化生态价值观的引领、加快产业向生态化转型、完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和深化全球生态治理合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初步酝酿到明确提出再到发展完善三个阶段,从可持续发展到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主要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环境保护的实践;当代西方的环境伦理思想;儒家的生态伦理智慧.迈向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树立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建设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完善生态文明的政策体系和法规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科技创新;树立生态化的消费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国际生态交流与合作;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正水城县把绿色理念贯穿“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先行示范县”建设全过程,注重发展底线与生态底线“两线”一起守,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两山”一起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两化”一起抓,奋力推动“中国凉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做强做优大生态长板。水城县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按照“四个价值”最大化的要求,以“三变”改革为统领,坚持改革先行,推动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文明的现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要求具有较高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实现形式.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为传统产业转为生态产业提供范例,为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提供发展空间.通过对新形势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的剖析发现,工业园区向现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新形势生态文明下的必然要求.现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应由纵向闭合、横向耦合向区域耦合发展,应由循环化向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多层面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向是多维度、多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政治层面意味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从而要求党和政府加强生态执政、生态立法、生态行政和生态社会动员,努力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体的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政治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层面要求一切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加强环保产业建设,使识别“绿标”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层面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根本的指向是树立全民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包括生态道德、生态教育、生态科技、生态文化(狭义)建设,以及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宗教、生态传媒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社会生活层面要求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生态生活环境,努力实现人口良性发展,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是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和国家前途的一件大事。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报告的相关论述,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可以划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阶段。回顾和总结我们党70年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我们始终坚持正确思想的指引,发挥坚强领导的优势,大力进行制度设计,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面向世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大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世界各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党中央提出的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绿色发展思路,生态文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是必然之举。具体而言,这一融入的实践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即基础融入——营造生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确立,过程融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生态化。从这三个维度,推进并完成生态文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任务,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探索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是绿色文明的回归和高级化,以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型为标志的绿色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实现由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了世界潮流,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有益探索。当前须从生态文明系统的解构入手,全方位推进和创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芦忠于 《当代贵州》2016,(39):54-55
正安顺市平坝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思路,守牢"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条生态底线,加快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今年8月,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核心要义是深学笃用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会议的召开,掀起了全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潮。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最新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生产方式的转型,更需要"人"的参与和"人"的变革。生态问题源自于"人",也必将求解于"人"。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出发,通过人的思维方式的生态化、人格的生态化和人的需要的生态化转型,实现由"经济人"向"生态人"的变革,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