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娟 《学习月刊》2011,(7):16-17
我的人生有三大喜好:读书、运动、旅行。运动让身心健康,旅行让视野开阔,而读书让思想升华。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是会思维的芦草。生命的长短不由自己控制,但生命的质量高低完全凭自己掌握。什么是提高人生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呢?我认为是读书!  相似文献   

2.
感悟读书     
<正>人从出生那天起就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物质生命、一个是精神生命。物质生命需要饮食、睡眠、锻炼滋养,精神生命则需要知识、文化、信仰培植。一个人如果只有物质生命而没有精神生命只能算是行尸走肉,故历代先贤都极其重视精神生命的修养。书籍记载和传播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如何读书也成为读书人关注的课题。我认为读书收获在书外,要靠心灵去感悟。  相似文献   

3.
正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贵州12名领导干部的读书故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对书籍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欧阳修对读书之于个人成长的总结。大到人类社会,小到个体生命,读书之益毋庸置疑。"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对党员干部来说,读书是增长才  相似文献   

4.
正读书可以明理,读史可以明智,"读"不同于"看",读是对话,是思考。我们需要读书,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境界。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让我们坚持下来才能把书读进心里。一个人的阅历总有限,借别人的眼和笔,欣赏了不同的生命的风景,确是件好事。但是有些书,你一读便放不下手,且还不愿意读得那么快,要好好享受,慢慢品味。现  相似文献   

5.
墨香如故     
正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足不出户,可以知晓天下事!这是读书的好处。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呢?我认为应是读书。沏一壶茶,在满室的清馨中,就着窗外的夜色于灯下夜读,畅游在书的海洋,随着文字的跳动,或一起去回朔历史,或探寻那些古老的时光,  相似文献   

6.
论读书     
正培育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事关生命的质量,决定国家的未来。读书需要心情,读书的心情就是对阅读的热爱。读书需要心境,读书的心境就是心态的宁静。读书需要心力,读书的心力就是将精神专注于书本的能力。读书需要心气,读书的心气来自做人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读书的境界     
书籍,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是心灵的钟声,宇宙的精神。莎士比亚说得好:“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尤其是读优秀的书,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还有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备的才智和勇气。它能唤起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对生命的尊严肃然起敬。读书是一种精神沐浴。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命中寂寞的时间,变成巨大享受的辰光。”不是么?一  相似文献   

8.
读书,对于一个人,如生命般重要。读书如同吃饭睡觉,是人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须臾不可或缺。人不读书或很少读书,就会缺乏精神营养,混沌无知,难以成才;就会把自己封闭在狭隘的认知范围内,自缚于小小的茧壳里,如果只有躯体没有灵魂,人生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9.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求知益智,为修身养性,抑或为生命和灵魂寻求一种最终的精神皈依。但无论是哪一种读书态度,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寻求一种读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一生热爱读书学习,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读书观,如强调读书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树立积极而明确的读书目标等。刘少奇读书观启发党员干部在读书学习过程中,既要深刻理解读书学习是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关键一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选择恰当内容、采取多元形式、遵循科学原则,以进一步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梁衡 《思考与运用》2006,(10):43-45
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 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现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说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实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除物质之外还需要精神滋养的就是人类。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观思维,会改造客观,追求幸福。作为人,还有另一半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的一位伟人、一位高级学者,毛泽东终生与书相伴,与书籍结下了难解之缘。只要有可能,他几乎时时、处处都在读书。晚年,他一直是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读书的。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是手不释卷,甚至在弥留之际,只要他清醒过来,他还是要书看。毛泽东读书  相似文献   

13.
<正>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  相似文献   

14.
据说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相似文献   

15.
正最好的领导者无一不是手不释卷的读书人,无一不是披星戴月、善于学习的典范。习近平同志曾谈到,自己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说:"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同志爱读书、爱学习,知识渊博,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梁衡 《新湘评论》2014,(18):43-46
书这件东西是专门给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进取的人准备的。当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之前,草木自生自灭,鸟兽自来自去,史前世界全靠物质的生态自然调节。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另外一个调节系统———精神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而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图书有两大作用,一是塑造人,二是为社会传承文化。下面先谈谈书与人的关系。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读书是一种求知的途径,但我更愿意把读书看成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快乐的休闲方式.在体闲中品味、在品味中成长、在成长中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8.
裴小明 《党史文苑》2011,(6):43-44,47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学习成才的典范。毛泽东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精神、"博而精"的读书取向、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读书风格、注重"讨论式阅读"的读书方式、"使看书占领工作以外的时间"的读书热情、"学以致用"的读书目的,对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对进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6,(5)
正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可谓是治心之本,是制欲之策,是医愚之药。读书学习是治心之本。"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增德,可以养性,可以治愚。学习可以强心,可以增威,可以生廉,可以图强。读书学习可以  相似文献   

20.
<正>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这是读书的三种境界。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带头读书,官员责无旁贷。这是修身之本,也是执政之基。近日,广东省纪委机关刊物《广东党风》完整披露了深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的贪腐历程。"偌大的一间豪宅里,却遍寻不见一本书。"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